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理解教育融入地理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家庭文化背景、志向趣味、成就动机及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在心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的成功,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本文对如何理解学生、关注中学生地理学习的个体差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 理解教育
  曾经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开学了,孩子们涌入学校,他们长着各种形状的脑袋,有三角形的,有椭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梯形的,有菱形的;毕业了,孩子们离开学校,留给读者的背影,都有着跟老师一样的圆形脑袋……
  我们的教育,有时让人无奈,有时让人沉重。
  用辩证的观点看,差异是个体间的客观存在,“树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手指伸出来有长短”等都是描述自然界差异的最为通俗的话语。初中生还处在身体的成长时期和知识的学习积累初期,差异的存在和变化是绝对的。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年龄、阅历、生活环境、学习基础、学习成绩、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
  一、中学生地理学习个体差异的主要表现
  1.学习智力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家们对智力结构是由单一能力还是多元能力构成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多数专家倾向于将智力看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最为流行。从地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看,有的学生属于迟钝型,有的学生属于敏锐型,敏锐型的学生善于发现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善于进行地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地理老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了解,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
  2.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百灵鸟型的学生早晨学习效率高,猫头鹰型的学生晚上至深夜学习效率高。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冲动型的学生急忙做答,认知速度快,但犯的错误多些;深思型的学生则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说出的答案比较准确。另外,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有的学生习惯于发散性思维,能够举一反三,有的学生则习惯于聚合性思维,能够总结规律,对原理的理解深入透彻。
  3.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地理学习动机的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不断创设外部动机并设法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让学生真正爱上地理学习。
  我认为,理解教育的关键在老师。因为教育的成功是建立在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上。只要在日常学科教学中,做到“理解学生,教在心灵”,就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心灵之桥,课堂教学就会更加和谐宜人,更加精彩高效。
  二、理解学生,关注中学生地理学习的个体差异
  1.课前准备好差异
  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备课中吃透教材,备教材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了解不同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甚至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者,采取适合不同班级的教学方法。有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愿意参与到教与学中,在这样的班级,采取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比较好。而有的班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太愿意与教师互动,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没有思考问题,这类学生更习惯用文字表达思想。在这样的班级,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2.课上照顾好差异
  虽然在备课时已经充分预想到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预想之外。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的发展,增强学习自信心,不断挖掘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时,要注意把每项活动都设计得富有吸引力且活动量相当,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设计练习题一般可以分为基本题、较难题、难题三个层次,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基本题”可以要求人人独立完成,“较难题”可由小组合作完成,“难题”可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做完成,然后和本小组的学生一起进行探讨研究。对少数在课堂上确实无法完成的难题可以在课后由老师指导完成。实践证明,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都学到知识。
  3.课后评价好差异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中学里学生的诸多“差异”大多是家长、教师、教育主官部门在传统的唯分数的评价方式上形成的,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要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老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新课程提出的地理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多元化的评价,在实施多元化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力组合差异,同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多地理解学生,因材施教,切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同一把尺子、同一个标准衡量和要求不同的学生,而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关爱中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麦志强,潘海燕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
  [2]成墨初编著.为孩子的心灵解套.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是历史教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文章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以期给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途径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因为历史知识具有真实性、时代性的特点,“照本宣科”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比较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摘 要: 作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能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引导,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学法指导与学情研究结合起来,积极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主体作用 学法指导 学科优势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
摘 要: 物理模型是物理思想的产物,是科学地进行物理思维并从事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文从中学常见的物理模型的种类、理模型特点、物理模型的地位和主要功能等方面分析物理模型。  关键词: 物理模型 种类 特点 地位 功能  模型,意思是尺度、样本、标准。钱学森给模型下了这样的定义:“模型就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的分解,利用我们考虑得来的原理吸收一切主要的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的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