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心灵家园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举国同悲,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十几天来,我们流了太多的泪水,为遽然而逝的数万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受了太多的感动,为万众一心相救相助的人间大爱,也为被高高擎起的大写的人字。本期为读者介绍几本最新出版的相关图书,让我们怀念逝者,珍惜生命。
   这是一本在汶川大地震后赶出的书,这是一本零定价的书,书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因5.12地震而蒙受心灵创伤的人们!”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全体师生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全体员工奉献给灾区民众的一片爱心。我们相信,这本书会给灾区民众带去一些心灵的抚慰,一些精神的关怀,从而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难关,重建物质的和精神的家园。
  
   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我们自己更接近我们的内心。不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不论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哭喊,知道了怎样残酷的、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我们的悲伤、绝望、恐惧、苦痛甚至愤怒都记录于内心,挥之不去。
   我们今天经历的苦难就是我们坚强灵魂的证明。在这难以接受的事实面前,任何反应都是正常的,不论是异常冷静地看着周遭,还是像孩子一般痛哭流涕,甚至是用无所顾忌的呐喊来释放积压在内心的痛苦,这些都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不论是眼泪还是悲哀,都不意味着我们是弱者,恰恰相反,这是我们坚强灵魂的一次考验。
   走出痛苦并不意味着忘却苦难,而重建家园才是重建信心与幸福的起点,在此时,我们首先要重建的是被灾难损毁的心灵家园。
   当灾难来临,我们可能已经经历过或是正在经历着下面所述的情况,也许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抚平心里的伤痛,但我们必须面对并且接受我们正在经历或者可能经历的这些心理历程,以帮助我们重拾信心。
  
  我出现了哪些反应
  
   “灾难发生之后,到处充满着温馨回忆的家园没有了,那些我们爱着的人和爱着我们的人有的永远离开了,有的下落不明,有的正在伤痛中忍受煎熬。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受了伤。我们在这场灾难中又多了一个名字,叫做‘幸存下来的人’,我们的心里,不仅仅是痛苦,还有很多很多纷繁复杂的情感纠结在一起。这些感觉,让我们找不到往常的自己……”
   灾难往往带来几乎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对每个人都是这样。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常常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一些反应,这些反应会在情绪和身体上表现出来。而所有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试着去了解这些反应,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能够缓解我们的情绪。
  
  我为什么会这样
  
   “那个时候,当摇晃的感觉过去之后,一起逃出来的朋友哭着说我’异常冷静地看着身边有人晕倒,有人放声大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甚至觉得自己冷静得没心没肺,而朋友,则觉得自己流泪很没面子。直到他们过来告诉我们……”
   灾难发生之后,如果你很冷静,并不表示你不在乎;如果你大声哭泣,也并不表示你是个弱者。有的人一时没有从巨变中回过神来,有的人则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因为你从遭受灾祸到完全恢复,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震惊与麻木
   我们通常会先感觉到震惊,而且觉得事实难以置信,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变得麻木(突然之间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什么了),或是感觉很混乱,没有办法思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也许我们想去否认事实,想去停止这些痛苦的感受。在这之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真的不愿意承认,也没有办法去承认眼前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第二阶段:否认与退缩
   这个时候,我们会希望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会不断地问“灾难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然后会不断地设想“如果当时我不在这里,如果当时……”,我们企图借助自己的想象来逃避这次灾害,挽回自己的不幸。
   第三阶段:醒悟与痛苦
   希望这些事情都从未发生,可到后来慢慢就会醒悟: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办法挽回了。这个时候期望破灭,但是一时间我们还是没有办法接受现实,所以会觉得很痛苦,甚至会愤怒,或者产生绝望、无助的感觉。
   第四阶段:适应与新生
   痛苦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学会了慢慢地去接受事实,并逐渐开始新的生活。
   在灾难过去的数月之内,大多数人都得到了缓解。所以当感到伤心、无助,甚至是绝望的时候,试着告诉自己:“这样的过程是在灾害之下的正常状况。这只是一个阶段,我需要时间来恢复。不要着急,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吧。”
   “他们还说,其实在我们陪伴着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受到的伤害比我们更严重的人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无助,因为我们希望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可是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就会觉得好一些,不会觉得那么无助了。”
  
  我如何帮助自己
  
   “他们说,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缓解那些让人觉得不舒服、不愉快的感受——”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面对灾难,我们更应该学会心理自助。心理自助是在遭受巨大心理打击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尽快摆脱灾难和刺激在心目中造成的强烈恐惧感和心理创伤。学会倾诉是心理自我调适最好的办法,其最大作用在于打开我们封闭的心灵,摆脱心理压力。
   我必须勇敢面对!
   在灾难面前,所有的反应都是可能的。我们害怕、难过、伤心、绝望,这都是正常的反应。有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想,这也是很正常的。
   经历这场巨大的创伤后,如果出现无法抑制的恐怖情绪,或者反复回忆灾难场景,请不要惊慌,这十分正常,即使它们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也不要担心,你可以带着恐惧情绪坚持正常生活,但不要排斥恐惧情绪。
   我们只需要告诉自己:“没有关系,我现在很害怕,很悲伤,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它们会停留一段时间,我需要给自己时间。我会从现在的情绪中走出来。”如果觉得没有力量对自己说出这句话,那么就找一个人让他陪着我们,陪着我们一起说这句话。
   让我发泄出来!
   有的人遭受意外创伤后,会有一段时间表现得十分冷静和镇定,好像可以勇敢地应对灾难事件,但这往往是一種“暴风雨前的宁静”。短期内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当我们处于这种麻木状态下的时候,可以减轻我们的痛苦。所以,表现很冷静,很可能是由于我们压抑了自己的情绪。
   其实,在这沉痛的打击下,能流泪是件好事,试着表达、发泄出自己的感受,就有机会从伤痛中恢复过来。如果我们强迫自己去压抑这些情绪或想法,反而会造成紧张与身体上的不舒服,这样会延长我们恢复的时间。不要隐藏我们的感受,试着把我们的感受说出来。
   可能我们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觉得说出来之后也不会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其实,身边的人都很关心我们,他们需要知道我们的感受,哪怕那是一些不好的感受。他们也想听到我们的声音,因为他们想帮我们,只有他们知道了我们真实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所以我们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大声地把它说出来,甚至是喊出来。
   也许你习惯用大哭的方式,也许你习惯用诉说的方式,用哪种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方法将你的情绪发泄出来。
   我们在一起!
   与亲人或其他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聚在一起,一起承担,一同面对,共同回忆自己的亲人,重拾勇气和信心,以告慰逝去的亲朋好友。不要孤立自己,要多和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也可以多与参与“救援”的人民子弟兵、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等交谈,和他们谈谈你的感受。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这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要拒绝帮助,来帮助你的人都是真诚的,就如你曾经热心地帮助过别人,接受帮助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帮人,有时也需要人帮,比如这个时候。
其他文献
3月10日消息,意大利总理孔特在电视讲话中宣布,意大利的教育和体育活动全部暂停。这意味着意甲联赛、意大利杯等国内足球赛事都将停摆。2020年3月10日,意大利总理孔特在电视讲话中宣布, 意大利的教育和体育活动全部暂停,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北部十多个地区进行封城  意大利总理孔特在电视讲话中说道:“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确诊的人数已经说明了危急的状态。我们必须改变一些习惯了,为了意大利的利益,我们必须牺牲
不得不承认,成君忆是一个极其可爱、善良的人。他的可爱和善良之处,在于他把企业管理理想化,并且这种理想化,到了“一梦到天堂”的地步。恕我直言,由中信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的《像园丁那样管理》所描述的那个员工友爱互助、快乐工作的美好的“天堂公司”,在现阶段,以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个时间也许是50年,100年,甚至1000年),对于只要是在地球上办企业的人以及他们的员工来说,就只可能是一个虚拟的桃
《人生至理的追寻》是目前最完善的梁漱溟读书笔记。它忠实地反映了大师的思想,闪烁着人格的、智慧的光辉。书中的许多内容是首次面世。    卓娅与舒拉    梁漱溟是因《究元决疑论》(关于佛学的文章——编者注)一文受到蔡元培的赏识,才于1917年受聘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印度哲学的。那时北大的著名教员,要么是旧式的翰林,要么是新式的留学生,只有中学毕业文凭的梁漱溟能在北大,能在时代风云中有所自立,可见其读书
指责和抱怨    我们总是责怪别人或向别人抱怨,因为我们拒绝承认应该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负责。推卸责任总是比较容易,我们总说“问题在于他”或者“他必须要改变”。习惯性抱怨和责怪别人的人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他们试图通过贬低别人来抬升自己。当我们挑剔别人的时候,我们等于是在说:“我不喜欢做那件事,所以我也不能容忍你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很厌恶别人身上那些我们自己也有的毛病和弱点。 
迈入新世纪,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影响,图书馆已从一种稳定的常态机制过渡为加速变化和不断多样化的动态机制,从而导致图书馆读者需求、工作内容、业务管理、服务效能等诸方面都面临新的情况与要求,催生和激发图书馆调整和改变常态的工作思路,以更新的视角来分析和认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进而形成新的发展战略。东莞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是面对新时期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变化,选择了一条开放办馆、创新成长之路。   
中国的崛起,西方的各种论调层出不穷,中国官方、民间声音不断。国防大学教授畅想“中国梦”,探讨21世纪大国战略竞争的辩证法。本文摘自该书序言。    奥巴马总统的主要中国顾问、著名的“中国通”戴维·兰普顿断言:“中美两国都身不由己地进入一场历史赌局,赌的是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崛起。中国人必须赌,赌美国人能在中国崛起过程中给予支持、予以合作。美国人必须赌,赌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今后几十年中能够在国际社会体系中
如果说今天的知识分子中,还有秉承五四传统且身体力行者,那钱理群先生便是这不多的人中的一个。这个深染五四遗风的鲁迅之子,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演讲同青年朋友面对面交流。《致青年朋友》一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的演讲和书信结集。  演讲,本是五四知识分子的一个人文传统,直接向听众阐发他们对学术、人生、现实世界的理解,言谈之际,嬉笑怒骂,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率性而为。大凡稍有名望的学者,比如鲁迅、胡适等文化先锋
(接第1期)  3.比较分析  “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读者”和“出版社—零售商—读者”两种流通渠道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的主要流通渠道。但是,对诸如日本、德国、瑞士、美国等图书批发发达国家而言,这两种流通渠道只是针对一般出版物,并不是专业出版物的主要流通渠道。然而,对我国而言,对专业出版物的发行没有采用特别的流通方式,这种用于一般出版物、教育出版物的流通模式也是专业出版物的主要流通
时下经管类书籍颇为畅销,在各大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都可看到经管类书籍的名字。《坦诚的革命——那一刻,我们不必再“秀”自己》便是一本这类的经管书籍。本书作者何常明是位心理学学士。历任过多家公司的销售训练师和培训部高级讲师,并出版了多部经管类和励志类图书。了解何常明,是因为他所创办的一个颇有影响的培训班——生命游戏。该培训班立志于帮助那些有志成为出色经理人的人士了解生命成功的关键要素,帮助他们扩展事业,
欧文·金格里奇教授历时三十余年,行程数十万英里,亲阅了近600本现存的分别于1566年和1617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写出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评注普查》,并得到了很多新奇独特、震撼人心的发现。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该书成书背后的故事。本书既是一部长期坎坷的考察历程的传记文学,也是一部关于西方文献学的悬念丛生的侦探小说。本文摘自译者序,有删节。    1618年4月,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从里斯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