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大地,仰望星空”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今天的知识分子中,还有秉承五四传统且身体力行者,那钱理群先生便是这不多的人中的一个。这个深染五四遗风的鲁迅之子,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演讲同青年朋友面对面交流。《致青年朋友》一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的演讲和书信结集。
   演讲,本是五四知识分子的一个人文传统,直接向听众阐发他们对学术、人生、现实世界的理解,言谈之际,嬉笑怒骂,针砭时弊,指点江山,率性而为。大凡稍有名望的学者,比如鲁迅、胡适等文化先锋都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演讲稿,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书信,是中国古老的交流方式,朋友之间倾诉、探讨、争鸣,皆无不可。演讲面对公众,书信面对个体,公共宣讲与私下交流的结合,完整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台上和台下的钱理群。
  
   在钱理群先生的身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五四传统,二是鲁迅精神,二者的相通之处,简言之,便是关注民生,坚持批判姿态。这是当今社会日益稀释的精神,秉承这两样东西的知识分子如今已是凤毛麟角。钱先生的存在和际遇时刻在提醒人们:健康、正常的大学该是怎样的状态;充满活力、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是什么样子;现实关怀应该成为我们生命的内在信条。
   关心青年,挚爱青年,是钱先生演讲中最动人的一点,他总是以兄长、朋友般的的态度,用自己半生的荣辱经验,告诉读者怎样做一个思考着的人,做一个对独立、自由的思想始终追求与坚守的青年,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花样年华。都说青年是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可一个怎样的青年才是健康完整的呢?一个人最合理的生存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钱先生用两句话来形容,就是“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他认为,作为一个人,尤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就是这两条:一是如何脚踏大地,和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土地上的人民、土地上的文化保持密切联系;另一个就是如何仰望星空,在现实生活之外保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今天的中国特别需要这样梦的精神。演讲中,钱先生通过自己的半生读书、做研究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的青年朋友,“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人或许是紧张忙碌的,但无疑是幸福的。
   读书、做人、关注社会是《致青年朋友》这本演讲书信集的几个关键词,围绕它们生发出了对大学精神缺失的追问,对知识分子传统的探寻,和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注。而对现实的思考,在下编的书信集中更为突出,50封或长或短的书信展现了一个在探讨、在反思、在批判的学者。俗世与生存的繁重已让许多的青年疲于思考和观察,变得世故重重,失却了青年人该有的热情,这是令人担忧的不正常状态。面对青年学子发来表达对现实失望、针砭现实世界的信件,钱先生敞开了心扉,告知他本人对当今浮躁社会的态度:“反抗与挣扎”是每一个曾经是、并努力继续做一个思想者的个体生命的宿命。我们的任务是促成美好光明方面的发展,壮大,不断缩小丑恶与黑暗。
  
  精彩话语摘录:
  
   ■你得永远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才能保持永远的快乐——这是会读书与不会读书,真读书与假读书的一个考验。“要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来看世界,发现世界新的美。”所谓婴儿的眼光就是第一次看世界的眼光和心态,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奇感。
   ■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这是全球化时代的新问题:世界要学会理解中国,和中国相处;中国也需要学会理解世界,同时重新理解自己,学会和世界,特别是和西方世界相处。
其他文献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12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公元121年,那是离现在无比遥远的一段岁月。那一年在中国,造纸巨匠蔡伦自尽而亡。那一年在西方
《巅峰战略:美国亚太战略评述》  王和仲 著等编  新华出版社 2008.6  定价:30.00元  美国的全球战略近年来在亚太地区面临空前的挑战。欧洲是美国的盟友,尽管在利益方面二者多有分歧,但就价值取向方面却是—致的。南美洲各国与美国地理位置接近,其领导人与美国政府屡屡口水上有争执,却没有一个国家能对美国的安全战略构成挑战。对美国而言,亚太地区就不同了。一是亚太地区是美国政府近年来的反恐战场—
2008年7月9日下午,《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茅于轼、樊纲、陈志武、周其仁、张维迎5位经济学家出席发布会并对2008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中国改革30年》一书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者对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思考、评价、展望,以及对话与交锋。本文选摘了他们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 成思危    ☆“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要
对余光中先生的文名和诗名,我虽早有知闻,但真正读到余先生的书,却是很晚的事情了。那是在1996年新春之际,我应邀赴台参加一次华人音乐家的研讨会,在高雄市邂逅了台湾作曲家阿镗先生。我早听说阿镗是个“书虫子”,那天吃过晚饭就拉着他去逛书店,就这样,我在高雄的一家小书店里“初识”余光中先生。不过,那次买到的并不是余先生的诗集和散文集,而是他的学术论文集《从徐霞客到梵谷》,这让我感到很新鲜。读过之后,我对
3月10日消息,意大利总理孔特在电视讲话中宣布,意大利的教育和体育活动全部暂停。这意味着意甲联赛、意大利杯等国内足球赛事都将停摆。2020年3月10日,意大利总理孔特在电视讲话中宣布, 意大利的教育和体育活动全部暂停,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北部十多个地区进行封城  意大利总理孔特在电视讲话中说道:“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确诊的人数已经说明了危急的状态。我们必须改变一些习惯了,为了意大利的利益,我们必须牺牲
不得不承认,成君忆是一个极其可爱、善良的人。他的可爱和善良之处,在于他把企业管理理想化,并且这种理想化,到了“一梦到天堂”的地步。恕我直言,由中信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的《像园丁那样管理》所描述的那个员工友爱互助、快乐工作的美好的“天堂公司”,在现阶段,以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个时间也许是50年,100年,甚至1000年),对于只要是在地球上办企业的人以及他们的员工来说,就只可能是一个虚拟的桃
《人生至理的追寻》是目前最完善的梁漱溟读书笔记。它忠实地反映了大师的思想,闪烁着人格的、智慧的光辉。书中的许多内容是首次面世。    卓娅与舒拉    梁漱溟是因《究元决疑论》(关于佛学的文章——编者注)一文受到蔡元培的赏识,才于1917年受聘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印度哲学的。那时北大的著名教员,要么是旧式的翰林,要么是新式的留学生,只有中学毕业文凭的梁漱溟能在北大,能在时代风云中有所自立,可见其读书
指责和抱怨    我们总是责怪别人或向别人抱怨,因为我们拒绝承认应该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负责。推卸责任总是比较容易,我们总说“问题在于他”或者“他必须要改变”。习惯性抱怨和责怪别人的人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他们试图通过贬低别人来抬升自己。当我们挑剔别人的时候,我们等于是在说:“我不喜欢做那件事,所以我也不能容忍你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很厌恶别人身上那些我们自己也有的毛病和弱点。 
迈入新世纪,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影响,图书馆已从一种稳定的常态机制过渡为加速变化和不断多样化的动态机制,从而导致图书馆读者需求、工作内容、业务管理、服务效能等诸方面都面临新的情况与要求,催生和激发图书馆调整和改变常态的工作思路,以更新的视角来分析和认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进而形成新的发展战略。东莞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是面对新时期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变化,选择了一条开放办馆、创新成长之路。   
中国的崛起,西方的各种论调层出不穷,中国官方、民间声音不断。国防大学教授畅想“中国梦”,探讨21世纪大国战略竞争的辩证法。本文摘自该书序言。    奥巴马总统的主要中国顾问、著名的“中国通”戴维·兰普顿断言:“中美两国都身不由己地进入一场历史赌局,赌的是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崛起。中国人必须赌,赌美国人能在中国崛起过程中给予支持、予以合作。美国人必须赌,赌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今后几十年中能够在国际社会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