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藏族历史传说的文化价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产生于内陆,并通过内陆向外界传播。在进行藏族佛教的传播中,为了更好地使佛教融入藏族文化本身,并且使藏族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播,而产生了藏族的多种多样的历史传说。通过对于藏族历史文化的传说构成分析、藏族历史文化的价值剖析,更好的帮助藏族的文化进行自身的发展和传播。
  关键词:藏族;历史传说;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项知多杰,藏族,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民间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一、藏族历史文化传说的构成
  (一)历史传说
  在很久以前,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的穷结地方,气候温和,山深林密。山上住着一只猕猴。后来,这只猕猴和岩罗刹女结为夫妻,生了六只小猕猴(有说生了四只的)。老猴把它们送到果实丰硕的树林中去生活。过了三年,老猴再去看时,已经繁衍成五百多只猴子。因为吃食不够,都饿得饥肠辘辘,吱吱悲啼。看见老猴来了,便围上来呼号:“拿什么给我们吃啊?”举手相向,其状至惨。老猴看见这种情景,心中十分不忍。于是领它们到一处长满野生谷类的山坡,指给群猴说道:“你们就吃这个吧!”从此,众猴便吃不种而收的野谷,身上的毛慢慢变短,尾巴也渐渐消失,以后又会说话,遂演变成人类。[1]
  (二)藏族历史文化渊源
  藏族的历史文化从最先封闭的土壤中产生,同时也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出现而产生,藏传佛教的产生给人们提供了顺应天命,人随天愿,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社会意识,在藏族的生活概念中,相应的农耕式生活方式没有对藏族人民产生影响,反而是民族生活态度中的自由和以自然给予为生的生活状态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多数的文化是从沟通和交流来形成的,但藏族文化的发展却是其自身的社会发展过程;藏族生活在广袤的文化地域上,卡若文化、仰韶文化(桃河流域)、齐家文化(甘肃广通)、 马厂文化(青海民和马厂垣)给藏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文化渊源。
  (三)藏族历史文化典故
  据传,藏族是通过“猕猴”和“罗刹女”的结合所产生的。而据史实记载,“猕猴”并非真的是猴子的一种,而是一个把猴子作为其重要图腾的一种氏族。这个氏族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的气候温润之地,氏族在这个地区生活繁衍。而“罗刹女”则是根据“猕猴”的特性,所产生的相邻的其他的氏族,在这个氏族中,他们通过婚配繁衍后代。而该传说的广泛流传则不仅仅是在藏族内部,连同生活在藏族地区的其他民族也流传着以猴为始祖的传说,如:滇南的彝文典籍《门咪间扎节》中的《猴子变成人》就是重要的传说起源。
  (四)藏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藏族文化的传播是从公元11~12世纪开始的,但其传说的开端并一定是在这个时候,主要原因是佛教的传播使得民间的传说不能够被广为流传。其实,这一传说的产生十分的久远,在其他《隋书》等书籍中就记载了吐蕃人习惯在祭祀活动中运用猕猴等相关的动物作为祭祀物品。并且随着国家的建立,其在进行国事祭祀、奉神的时候,也多以猕猴为相应的祭祀物品。
  二、藏族历史文化传说价值解析
  (一)藏族历史传说在气节崇拜体现
  藏族的历史文化传说是对藏族文化中的民族气节的崇拜和体现。藏族崇拜着自然的力量,他们信奉自然会带给他们一样的力量,通过这种力量的产生能够带领整个民族走向一种繁荣和昌盛,而猕猴作为藏族的一个氏族的产生,从其传说的广泛性和民间性能够看出,在进行该传说的传播过程中,民族通过传说的传播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拓展了藏族或者是猕猴一族在进行民族繁衍时的一种对于民族繁衍的渴望。
  (二)藏族历史传说在宗教信仰中的表现
  藏族的历史是一个佛教历史的演变,藏族的历史发展是追随着佛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猕猴是藏族的产生根源来自吐蕃王朝的灭亡以及后来的佛教在民间的不断的转化。吐蕃王朝存在的时候,佛教盛行于王朝的王室贵族等统治阶级。但在吐蕃王朝的后期,佛教的传播就逐渐的通过僧人的地位的降低而被迫转入民间,这让佛教得以在民间流传,通过佛教的流传,使得佛教的观点和想法逐渐地被藏族人民接受,他们与藏族地区的本土文化相融合,找到了适合藏族发展的佛教的传播途径。而猕猴和罗刹女结合产生了藏族则产生在吐蕃王朝的衰亡时期,在这一时期正是佛教从贵族传播转向大众传播,此时这个民间转移的传说的形成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佛教传播。
  (三)藏族历史传说对藏族文化地域的文化特征反映
  藏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此地区有无数错落分布的山脉,其封闭的地理环境也给藏族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地理环境不适合藏族人民进行对外的民族文化交流,且这样的文化具有着强烈的民族特性和独立性,外界对于这种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十分有限。封闭的地理环境虽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造成一定的劣势,但是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却能够使现有的文化和民族传播具有很好的延续性和保持性。一方面,藏族文字和佛教十分的独立,他们通过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佛教的认识使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和特性不断的加强,另一方面藏族的文化也深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并最终在坚持本民族特性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
  三、结论
  藏族传说的产生和发展是更好融合藏族本地的文化和藏族佛教的传播,传说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相应的故事情节对于藏族人民来说传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相应的藏传佛教的文化内容,通过对于藏族佛教的文化德传说的演变,帮助藏族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播。
  参考文献:
  [1]佟锦华.《藏族民间文学》, 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第19-20页.
其他文献
摘 要:80后”作家主要是指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为代表,出生于1980年以后,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成果的一个写作群体。他们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崭露头角,进入本世纪后,新的作品层出不穷,新人相继涌现,力量不断壮大,备受年轻读者的欢迎。“80后”作家这一群体“80后”作家与校园文学存在的必然联系,他们的出现和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下校园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成为当代文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
摘 要:王朔小说的主要风格大多都以反讽为主,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色彩,也可以说王朔的小说就是在后现代社会时代下的产物。从王朔小说的主要时代背景不难看出,他的文学特色深受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和当时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以游戏语言的方式和游戏人生的姿态,削弱了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十分鲜明。  关键词:王朔小说;后现代;文学色彩  作者简介:孟琳,女,汉,1978年5月出生
摘 要:《茶馆》是老舍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之所以《茶馆》这么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老舍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塑造出众多极富创造性的小人物,并在文中体现出作品独特的思想内涵。老舍塑造人物众多,因此本文主要从《茶馆》中主次人物的合理处理、人物语言个性化与人物的象征性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分析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关键词:《茶馆》;人物;类型化塑造  作者简介:介小玲(197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本科,信
学位
摘 要:在19至20世纪中,随着各国文学不断走向国际化,世界文学也日益形成了新格局。要想把握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就会涉及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文学演化的脉搏。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其随着文化移动而发生着微妙的转变。  关键词:世界文学;文学格局;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刘佳(1987.4-),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学士,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为虎皮楠科(Daphniphyllaceae)虎皮楠属(Daphniphyllum)植物。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植
目的:通过基因优化合成大肠杆菌偏好性的fgf18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载体pET14b-Halo-hFGF18,表达纯化获得高纯度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FGF18蛋白,进行细胞荧光标记。给进一步研究FGFs
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塑造的共产党女干部邓秀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女性形象的典型。从外表看,她的一头短发斜分了用夹子别住,穿一身青斜纹布制服,上衣胸前口袋配一支钢
中药鸦胆子系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 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鸦胆子油(Brucea javanica oil,BJO)为鸦胆子的药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病毒、抗
在当代中国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逃离时代大潮的裹挟,莫言用《生死疲劳》里的众多人物表现了中国农民在时代风云中的起伏命运,并把笔触直指人性的最深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