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须尊重课文的价值取向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bai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阅读又是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得对故事或文中人物的感悟,被作者的文字打动与之产生共鸣。这两种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相互融合,达成课堂的和谐共生。但有时它们是相互背离的,这时以哪种理念为核心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把握。前不久同年级的一节阅读研讨课,引发了我的思考。
  【关键词】价值;取向;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通过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了一个信息——爱心的美好。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抓住印象深刻的词句,谈谈体会。学生们读过书后便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位同学说,他从萨沙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的举动中体会出了萨沙的聪明,因为他能很快想出办法反驳妈妈的话。老师没有表示异议,课堂仍在继续。我却总觉得不妥,我们固然不能说这个同学说的不对,但至少他偏离了人物的真实心理。教学接近尾声,教师让学生质疑。有学生说:“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此问一出,立即有人说:“因为最弱小的是萨沙,不是托利亚。”也有人说应该先给托利亚。还有孩子不知该如何回答。教师肯定了保护最弱小的这种看法,于是课堂继续进行。对此我又觉得不妥。
  学生敢于对文本进行大胆剖析,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课堂气氛自由活跃,可是似乎与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不相适宜。作为他们的老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是以尊重文本价值取向为前提的。语文阅读教学关键在阅读,学生必须走近文本,再走进文本,最后才能走出文本。只有把“读、思、讲、听”循环结合,才是一条最好的途径。我知道在自己班上课时也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果不出我所料,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赏读体会的时候,潘晨莹站起来说:“我从‘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句看出萨沙很得意。”我立刻追问:“他得意什么呢?”“妈妈说他是最小的,他觉得不服气,现在他终于可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了,所以他很得意。”有些同学点头表示赞同。之前听课时发现的问题真的来了,我没有听之任之,也没有武断的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萨沙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学生仔细阅读后举起了小手。於心仪说:“萨沙在滂沱大雨中把自己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保护了娇嫩纤弱的花朵。他也有力量可以保护别人,所以才会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朝她点了点头。这时王尧禹要求发言,他站起来说:“因为前面妈妈说过‘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萨沙虽然年龄小,但他不甘弱小,也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朱珠说:“我同意王尧禹的话,我给他补充:从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蔷薇花本来是很美丽的,萨沙一定很喜欢它,但它在雨中变得娇弱无力。我们人比花强大多了,应该去保护它。”又有人说:“‘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注意到‘应该’这个词了吗?妈妈是告诉萨沙保护弱小的人是一种责任。”学生有了这么精彩的体验,我带头给她鼓掌。我又喊起了潘晨莹,问她:“你现在还认为萨沙是在炫耀自己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认真地说:“刚才又读了课文,我也觉得萨沙是出于真心这样做的。”
  我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这篇课文在选入课本的时候做了一些改动,确实让人感觉有疏漏的地方。很多同学提了我在听课时遇到的那个问题:“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难道托利亚就不是他们的孩子吗?” 班上立刻分成两派进行争论。一派认为爸爸妈妈也爱托利亚,因为只有一件雨衣,而萨沙是最小的,所以给了萨沙;另一派认为爸爸妈妈似乎有些偏心。还有些同学听了别人的争论不知所以。
  对于他们的争论我没有过多评价,也没有打断。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提出, 学习中存在争议应在学生的讨论中解决,这个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不同观点而不是统一意见或者给予结论。尤其是对于人文学科,要及时肯定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呵护一颗颗诚挚的童心。
  我只是做了小小的提议:“你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猜想来说的,试着到课文中找找依据。”学生认真地再次阅读课文。过了一会儿,他们举起了手。第一个同学说:“托利亚也听了妈妈的话,要保护弱小者,萨沙是弟弟,她可能也觉得雨衣应该给萨沙。”我及时表扬她:“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真不错。”我又稍加引导:“从这一家人的行为上,再结合课文插图来想想。”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了。“假日里,父母带孩子们去森林玩,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孩子,包括托利亚。”“这是和睦友爱的一家人,爸爸在一边看书,妈妈就陪孩子们聊天。托利亚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一定也有一颗爱心,所以她不会跟弟弟争的。”“我从插图上看出,托利亚是笑着的,看来她也很同意把雨衣给萨沙。”“大雨倾盆,爸爸马上把雨衣给妈妈穿,妈妈也是立刻把雨衣交给了萨沙。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爸爸妈妈做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考虑,都是自觉的行为,平时他们也一定是这样做的。托利亚见多了,也会自觉地去关心弟弟,毕竟,他才是他们家最小的。”我这时再插话:“托利亚和萨沙生活在一个这么有爱心的家里,耳濡目染之中,才会自觉去保护弱小者。你们的体会简直太深入了。”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体验、讨论等手段,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纠正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认识,通过与文本充分的对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本课的教学当然还会存在不足,但学生在个性体验的基础上不会背离应有的价值观,这对他们以后的阅读发展是很重要的。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固液两相流高心泵磨损机理,指出离心泵内时轮出口附近的射流-尾流结构是离心泵内的局部磨损的重要原因。理论分析、试验结果及工业应用表明:平用小叶片出口角β、少
对17个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及其与穗粒性状配合力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7个株型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部分性状同时受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影响。不同株型性状的GCA,SCA效应及其变异
拔丝模是拔丝工业中的重要零件,是控制拔丝精度的关键,目前一般用显微镜或投影仪检测孔形质量,检测精度低、速度慢。文中论述了用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实现拔丝模孔形全自动测量的
【摘要】语文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属于工具性、人文性科目。中学语文在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学习、研究其他学科和科学的起点。在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要求的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笔者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剖析,以期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根据多年英语教学实践,基于现在相当部分大学生英语底子较差,词汇量较小,语法概念模糊的特点,为帮助学生较快提高英语水平,准确、灵活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章从词汇、短语、句
【摘要】语文知识和语感能力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获得语言知识离不开语感,培养和提高语感也离不开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感相结合。培养语感,应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文字,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朗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校语文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
该文推求了固液两相不稳定流的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并采用特征线法求出了计算水击压力的差分方程。在固体物料长距离输送的管道的水击计算中,不仅考虑了固液两相流的特征,而且也
【摘要】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以其占分比例大、考点内容广、难度系数高占有很重的比例,导致学生在高考这部分始终得分不高。本文通过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的特点以及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启示三个方面给予阐释,以期可以对学生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当时时代背景下,女性形象蕴含的思想,改变学生对女性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女性形象;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人文修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