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职业学校中的语文教学语感问题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lu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知识和语感能力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获得语言知识离不开语感,培养和提高语感也离不开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感相结合。培养语感,应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文字,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朗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校语文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五版,有很多课文仍然是要求学生背诵的,特别是诗词、文言文的背诵,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就觉得背这些文言文不但耗费时间,而且没有什么用处。到底背诵这些课文的作用是什么?大概就是从古至今都经常讲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吧,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矣。这里面的“义自见”,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感的作用。
  那语感到底是什么呢?语感重要吗?怎样发挥语感在现阶段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这里就这几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什么是语感?
  关于语感,许多语文教育家有着自己的见解,真要追溯的话,大概最早是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这样说道:“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作‘语感’”。当代的一些语文教学研究者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笔者粗浅的认为,语感就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借此对语言文字有着某种直觉的语文感悟,说到底是一种心理现象。
  二、语感在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再加上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大多较为薄弱,即使课本的编者已经“弱化”了相关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但仍然达不到许多老师所设想的语文教学目标,因此,从简单易行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入手,进而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其实,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综上所述,语感的培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三、怎样发挥语感的作用
  培养学生语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当属“吟咏诵读”。这就是简单易行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突破口。
  再回到我在文章的开头所提到的,背课文到底有没有用?其实我在那位同学问我的时候就明确的回答了他,不但有用!而且极其重要!
  古人读书,特别注重诵读,有时还自我陶醉地摇头吟咏。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怎么能找不到“感觉”呢?古人不是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通过吟咏诵读,学生能够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形成直接的与语文感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针对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吟咏诵读中,笔者从实际的做法看,当吟咏诵读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特别是对于文质优美的抒情散文,古诗词等,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所启发,进而触发了学生的语感,使他们更好地揣摩到了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充分吸收文章精华,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当然,在背诵的同时如果注意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可能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呢?
  (一)加强朗读示范
  在教学中,教师以激情投入的状态授课,学生肯定也自然而然地带入教师的教学节奏中,因此示范朗读很重要!教师带表情朗读,更好的是配上合适的音乐,就能够很好地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学生也就能更好地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在教学戴望舒的《雨巷》时,教师以深沉、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蒙蒙细雨的江南小巷中,这时,是为诗中有情人的擦肩而过唏嘘不已?还是为理想的不能实现而感叹?我想,不必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语感感悟。
  (二)注重朗读技巧
  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要有量的累积,还要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才能增强语感能力。
  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如在朗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当然要轻读,缓慢而有节奏的表现作者的难离之情;“在康河的柔波了,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读表现作者比较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就要重读;
  其次,要注意停顿。还是这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其中读到三个“我”时,都要作短暂停顿,以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第三,要注意语速适当。通过语速的快慢也是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语感,教师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充分把握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再把自己的理解转达给学生,对表现兴奋、愤怒的语速快一些,表现忧郁、痛苦的语速慢一些,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三)班级的朗读过程要多样
  文章想要表达的感情特点不同,朗读的方式就可以有多种,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可以调动的: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通过多样方式的朗读,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再分组、全班集体朗读,就能够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诗中开阔博大的景象。
  总之,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体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它需要训练,需要积累。因此,培养学生语感能力,造就新型人才,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有声有色”。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基于固液相间表面能差及其对固液界面凝液流动特性的影响,提出强化冷凝传热的新思路.研究固液相表面能差对冷凝型态及传热机理的影响;利用滴膜共存表面上滴状区液滴脱落对膜
规模化猪场粪污水处理中,固液分离是关键环节,选择、使用合理的固液分离工艺和固液分离机至关重要。粪污水经固液分离后,干物质可制成有机复合肥,改良土壤,提高效益。分离出的液体
评价往往是课堂教学中不被重视的环节,我们部分教师在新知教学环节做足了功课,而对问题呈现后学生的参与情况却不做评价,或草草了事,可谓功败垂成,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
对冰浆在不平管内流动与传热的试验研究,并与清水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的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流动摩擦阻力的关联式。
【摘要】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如同演好一场戏,而结束语作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才短短几分钟,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清代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恋,若难遽别”①,强调编戏、写文章结尾要清亮美约,余音绕梁,其实讲课亦然。结束语作为一堂完整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所用时间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句话,却关系着整堂课的完美与否
该文研究了固液两相流高心泵磨损机理,指出离心泵内时轮出口附近的射流-尾流结构是离心泵内的局部磨损的重要原因。理论分析、试验结果及工业应用表明:平用小叶片出口角β、少
对17个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及其与穗粒性状配合力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7个株型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部分性状同时受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影响。不同株型性状的GCA,SCA效应及其变异
拔丝模是拔丝工业中的重要零件,是控制拔丝精度的关键,目前一般用显微镜或投影仪检测孔形质量,检测精度低、速度慢。文中论述了用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实现拔丝模孔形全自动测量的
【摘要】语文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属于工具性、人文性科目。中学语文在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学习、研究其他学科和科学的起点。在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要求的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笔者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剖析,以期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根据多年英语教学实践,基于现在相当部分大学生英语底子较差,词汇量较小,语法概念模糊的特点,为帮助学生较快提高英语水平,准确、灵活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章从词汇、短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