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拉到篮里就是菜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回说到,坐了一夜火车,从上海到湘北山沟一家工厂,我立马就改变了身份,套一句《楚辞》——何昨日之“老九”兮,今直为此“师傅”也。
  这家工厂,上回说过,是部队所属,还是“三线”工程。“三线”,恐怕80后、90后,已有许多人不知其为何物了。简单说,就是落实“伟大领袖”“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在崇山峻岭之中,“靠山进洞”,建设一批工厂、仓库、基地等等,以防备“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突然袭击时,工业基础全被摧毁。在西南大山里的叫“大三线”。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这些当初花费了巨大财力物力人力建起来的山里洞中之工程,不知还有几处保留,见到报道的,有些变成了游览参观所在,徒令人为其规模之巨,舌桥不下。我去的这家工厂地处大江之南,有山,但不高,名曰黄茅。石油化工企业离不开水,所以近长江。据说也有“最高指示”,是京剧《失空斩》里诸葛亮的一句唱词:“靠山近水扎大营。”因为不在“大三线”的区域,所以叫“小三线”。企业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炼油,地处江边,建有码头,以便于运输。炼油的工艺本已成熟,但听说起先也要“照办” “靠山进洞”,非要把立式的炼塔卧倒塞进山洞,费尽心力不成,这才罢手。我去的时候,一座座炼油装置已经矗立在江边了。另一部分是化工,虽不进洞,却也进沟,一条大山沟进去,分出许多沟岔。沟岔编号,十来家工厂各占一条。再一部分,是纺织总厂,厂址建在湖北蒲圻的山里。江边,就是昔日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据说还能捡到箭镞之类旧物,也算是“折戟沉沙铁未销”了。据考,苏东坡的《赤壁赋》搞错了地方,这里才是正宗。靠近江边有一座小庙,里面供着刘、关、张和诸葛先生四尊泥塑。“文革”之世不曾砸烂,还有当地百姓用印花被面做成的袍子披挂在身,也算异数。对岸今属洪湖,曹操“危于乌林”,就在彼处。蒲圻的纺织总厂始终没有投产,到现在,听说早已人去楼空,一片荒芜,白交了“学费”。
  这么大一家企业要平地而起,所需人手自然很多。领导,由总后勤部调派;“三通一平”有总后勤部一个工程兵团;厂房、装置,有“四化建”(第四化工建设公司);技术力量呢?一个化工部的合成纤维研究所整体从北京迁到了山沟,成了研究院,搞研究的专家,留洋的博士,在那里一切重起炉灶,白白耗费了许多光阴。不过那时到处都在折腾,也就无所谓了。还是套一句《楚辞》——与世而皆折腾兮,吾又何怨乎此中人。
  至于各个工厂的技术人员从哪里来,好办。1966年起,全国大学生都留在学校“闹革命”,没有分配工作。后来到了“斗批改”阶段,大都陆续被赶到军垦农场劳动。部队用人,只要到各军垦农场调看档案, “按图索骥”,谁敢不从?于是,数百大学生浩浩荡荡云集山沟,先是挖土、卸货、建房,待到土建完成,就要分配到具体单位了。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我们的干部分配办法,大致就是解放区方式和苏联方式的结合。解放区方式其实也是从苏联搬来的。革命时代,革命党的工作就是革命。所以不用讲什么专业对口,更不要说什么个人志愿或个人爱好,挑三拣四就会被认为拈轻怕重或个人意见第一。有了这样的考语,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所以,“服从分配”是唯一选择。建国以后,专业性工作多了,大学毕业生又稀缺,所以分配工作,原则上还是要考虑专业对口,不过,毕业生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一切“服从分配”还是同革命年代一样的。时兴的一句话,就是:“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后来学雷锋,又变成:“我是一颗螺丝钉,党把我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大概是1956年前后吧,看过一场话剧,剧本是苏联的(现在许多报刊都喜欢说“前苏联”,但谁是“后苏联”呢?既无后,怎有前?譬如刘邦建了汉朝,因为又有一个姓刘的所建朝代也称汉,所以才有以时间来区分的前后汉或以都城位置区分的西东汉。苏联解体之后,分为若干国家,没有一个还叫苏联,加一个“前”,似无必要)。剧名、剧情通忘了,只记得剧中一位老太太对大学生分配发了一通牢骚,说:真不明白,好好一对恋人,为什么女的分到乌克兰,男的非要分到堪察加?这句台词儿引起了全场大笑。因为中国的分配也大同小异。譬如,当年大学生是不准谈恋爱的。如果有人“恋”上了,而且“暴露”了,那么,在分配时遇上不讲人情的领导,作为惩罚,便一定将其拆散。如果遇到顾惜人情的,多半也会把两人一起分到艰苦的地方或别的学生不愿去的单位,以示虽有照顾,亦有惩戒。
  不过,学校的分配只是第一道工序,到了报到的地方,还要作第二次分配。这第二次分配,遭遇就各不相同了。
  一位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分到了一个小县城里,县里没有报纸,也没电台,往哪儿分呢?管分配的一问,说还学过摄影,于是大笔一挥,分到了县里的照相馆,算是专业对口。山沟里一下来了那么多大学生,虽说几乎都是出身名校,无奈要人时不管需要,拉到篮里都是菜,到了这里,许多人的专业能派什么用场,管分配的也实在难于搞清。于是只能如中医说的“医者,意也”,分配也来个以意度之。
  一位留洋的博士,虽说学的同合成纤维有关,但却不是工科,如分配在实验室做所学范围的研究自然得心应手,但却分到车间当了技术员。车间里的活儿是进料岀料,同实验室全然不同,自然全无头绪,结果被工人嘲笑一通,说:连这都不懂,还博士呢!亏得这位博士脾气好,没把这些嘲弄当回事。但在那个时代,这却印证了“读书越多越蠢”的“真理”。“真理”就是这样炼成的。
  分配中更为滑稽的事情还多:
  学什么的?“物理。”专业?“磁学。”听者以为是“瓷学”。化工厂里学瓷学的往哪儿放呢?只有物资总库里坛坛罐罐多,不乏陶瓷制品,于是便到物资总库报到去了。岂知此磁学不是彼瓷学。总库没有办法,反正大学生都多认几个字儿,笔下来得,于是叫他去了宣传科。
  另一位也是来自名校。学什么的?“内燃机车制造。”好吧,去运输大队。可怜运输大队虽有一截铁路,却只有一台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制造,到此何用?不要紧。大学生嘛,到宣传科去吧。
  我到工厂变成“师傅”之后,不久也到了宣传部门,同各分厂的宣传科交道打得多了,才知道宣传科大学生多的奥妙。
  这类分配,所在多有,大家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行行出状元”嘛,干什么都是干革命。“革命”崇拜是上个世纪占统治地位的信仰。于是只要以“革命”为名义,一切不合理的事情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而且不容辩驳。多少青年的热情、理想、抱负、青春,也就这样消溶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了。
  
  (作者为《瞭望》周刊原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沈飞德
其他文献
1968年11月27日,我在原“罗瑞卿专案组”工作期间,因思想“右倾”而受批判后,被撵回原单位总政学习班。1969年1月6日,领导小组的一位成员找我谈话,他说:“在你来学习班前,吉林省革委会来人介绍吉林搞出一起1963年夏林彪在长春休养期间,林的驻地被安装窃听器的大案件。10天前,吉林省的‘申某(分管警卫工作的公安厅原副厅长)专案组’又来谈了该案的情况,说总政保卫部副处长李某(原军委办公厅军委警卫
期刊
“文革”中故宫博物院奉命停止开放,使这座世界文化的瑰宝紫禁城受到了保护。1971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故宫重新开放。处于“文革”时期重新开放对故宫应如何评价?这是一个迈不过去的门坎。为此,周恩来总理指示由郭沫若组织专人编写《故宫简介》。简介由故宫博物院组织人执笔,由郭沫若召集夏鼐、白寿彝、刘大年等专家学者进行审查,并经周总理阅后定稿。《故宫简介》内容的基本框架是:1.故宫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期刊
一、张颖等的说法流布很广,简直成了不刊之论了  1972年8月,江青会见来访的美国某大学的历史副教授罗克珊·维特克,两次(一次是8月12日在北京,一次是8月25—30日在广州)共谈了60多个小时,江青热切希望和要求维特克学习30年代访问陕北写出闻名世界的《西行漫记》的斯诺,为她写传记,江青向维特克比较详尽(还是有不少隐讳)地谈了她的一生,其中特别引人注目和诟病并闹得沸沸扬扬的是她谈西北战场的情况。
期刊
《世纪》杂志编辑部:  今接到寄来的最新一期《世纪》,多谢。《世纪》是我爱读的杂志,所以一拿到手,就压下其他事,先读起来。其中第一篇王周生的文章很有看头。接着看陆发春文章,发现该文一开头就说“2012年2月24日是胡适五十载冥诞,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胡适诞辰120周年”。这里一处完全说错,一处用得不大合适。冥诞的意思是指死者从出生到某年的生日,所以今年应是胡适的120岁冥寿,今年他的生日就是12
期刊
深陷感情漩涡的人,尤其是热恋中的人,总会有些异于常人的举动。情侣间如何称呼对方,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1922年蒋介石初遇宋美龄时,已有一定的地位与丰富的人生阅历,35岁的他已有多年的婚姻生活,育有后代,并有多次的婚外感情经历,可谓“曾经沧海”。然而,他对宋美龄仍是一见钟情,自称是“第一次遇见宋女士时,即发生此为余理想中之佳偶之感想”,并试图追求。1927年,40岁的蒋介石对宋美龄展开爱情攻势,终
期刊
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主办  大16开80页,逢单月出版定价:6.5元,全年6期39元  全国各地邮局征订邮发订号:4-557  欢迎您到当地邮局订阅2010年《世纪》。如订阅不便或错过邮订时间,本刊发行部随时为您办理补订和邮购(平邮免收邮费)。为答谢新老读者的厚爱,本刊特推出以下优惠活动:凡订阅2010年《世纪》的读者,可8折邮购本刊历年合订本(免收邮费):1996年、1997年、19
期刊
2009年8月5日14点48分,冯英子先生那颗坚强的心脏在搏击了95个春秋之后在华东医院歇息了。我曾为冯老的仙逝深感悲痛,他出走天堂已过去两年多,我却难以忘怀他给我的扶持和呵护。  因《张玉良传》而结缘  我与冯老相识于1984年。缘起于小作《画魂-潘玉良传》(原题《张玉良传》)。《张玉良传》首发在1982年第4期《清明》文学季刊上,当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冯老写了一篇七千多字的长文《中国艺术
期刊
编者按:1966年11月9日,“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召开成立大会。11月10日“工总司”在北京、上海一些红卫兵的支持下,以赴京控诉中共上海市委“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由,煽动数千群众聚集沪宁铁路安亭站,企图强行乘车北上,继又拦截客车,卧轨挡车,阻断沪宁铁路交通30多个小时,36趟客货车停运,酿成震惊中外的安亭事件。11日10时,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韩哲一和上海市副市长李干成到安
期刊
文史研究馆是建国初在毛主席倡议、周总理亲自关怀指导下筹建的,是一个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机构,聚才敬士之所。馆员大都是博学多才的文史耆宿。各馆首任馆长更是出类拔萃,名闻遐迩。本刊从2007年首期起,在“翰林风采”专栏中,特邀各地文史馆的同仁撰文介绍本省市首任馆长,让读者领略各馆“首任馆长”之风采,感悟一代名士之人生。    甲骨文字的发现是我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对研究世界人类文明意义重大,同时为我国
期刊
毛泽民是我党红色金融事业的开创者。自从1921年跟随兄长毛泽东走出韶山冲,他便登上创建红色经济的大舞台。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股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币,以及新疆省商业银行发行的股票和新省币上,都清晰地印有他的名字!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红色股票    历史竟是如此巧合:1923年2月7日,在中国北方重镇郑州,北洋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酿成“二七惨案”的这一天,在中国南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