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的历史性与实践性内涵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阐释正义问题,但通过政治经济学范式对传统正义理论进行了“历史性”与“实践性”的重构,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观。历史性是马克思批判永恒正义观的思想武器,马克思赋予正义历史性的理解,就是阐释正义作为历史事物的本质以及正义原则在历史中现实存在的特性,这样,就把正义从所谓的永恒性拉回到暂时性、过程性和相对性,实现了正义从天然性到历史性、革命性的转变。同时,马克思把正义之思从“什么是正义”转向“如何实现正义”的实践立场,落实于正义实现的阶级力量,开辟了一条从观念正义论到实践正义论、从“解释的正义”到“实践的正义”转变的新道路。而马克思正义致思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保证了正义理论从作为“抽象空话”的法权正义真正转向了作为“历史过程”的“实践正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本书汇集了宏杰、宏力博士兄弟在国内读大学和在美国读研究生期间,与父母的通信及哥俩互通的信件共312封。主要展示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如何学习,特别是高中毕业后升人大学该怎么学习,兄弟俩摸索了一些与中学时期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如何做人。本书在爱国、励志、诚信、守纪、刻苦、勤劳、节俭乃至爱情等方面。都有不少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三是如何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关于两代人的关系,本书既有父母对儿子不厌其详的谆谆教诲与引导,又有父(母)子之间的谈心与交流,其中不乏儿子对父母的建议。字里行间充满民主与和谐的家庭氛围。本书还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中国教育公平现状的著作,尤其是从实证角度第一次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以及教育公平的评价指标和实际测量。作者从教育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择校热和转制学校、独立院校政策、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视角等各个方面来描述教育公平的现状。翔实的数据是此书的最大特点,大量的统计数据支撑起了此书的脊梁。而这些数据无可辩驳地揭示出了中国教育存在严重不公的事实。
出于宫廷画家之手或按其绘画风格绘制的作品被称为院体画。明代院体画承袭了宋代柔媚华丽、周密不苟的传统,常以花鸟为题材,形象生动,法度严谨,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寓意深刻。左图为现珍藏于南京大学博物馆的明代院体画《梅竹会禽图》,纵174厘米,横95.7厘米,绢本,设色,无款.
于右任(1879.4.11—1964.11.1)。陕西三原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在草书作品创作中,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挥洒自如,炉火纯青,被誉为“当代草圣”。
十八大以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不断提出新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需要依据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回答的。其中包括: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混合所有制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实现形式,在这种实现形式中,如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经济运行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童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各种要素按贡献和供求参与收入分配,如何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发展生产力方面,如何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如何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发力。这些问题的理论说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文待诏诸公"、"文徵仲诸公"、"文衡山诸公",皆是通称而非专称,也非确指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四人。《戏瑕》载"文待诏诸公暇日喜听人说宋江,先讲摊头半日,功父犹及与闻",其中"文待诏诸公"并不等于"吴中四才子"。文、祝、唐、徐四人年龄差距颇大,并没有共时的青年时段和诸生生活能够在一起"听人说宋江"。钱允治是和文徵明诸公一起听的,听的是同一个内容,即有摊头的宋江故事,时间不早于钱氏出生的嘉靖二十年(1541),具体时间当更晚。《戏瑕》所载正是文徵明晚年与门生故旧"听人说宋江",钱允治有幸"与闻"。这
粉彩瓷指在高温烧制的白瓷上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施颜料于其上,借乳蚀作用而达到粉化效果,再经低温烧制而成的釉.上彩瓷器。因彩绘出现浓淡凹凸变化,装饰画面粉润柔和,又称"软彩瓷"。粉彩瓷始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时期渐趋成熟,并蓬勃发展,延续至今,与青花瓷玲珑瓷、颜色釉瓷并称为景德镇四大名瓷。清末民初瓷器鉴赏家陈浏所著《陶雅》中称粉彩“鲜艳夺目,工致常殊”。
齐译克在《视差之见》中用视差作为分析工具,用视差辩证法来解析从德国古典哲学到拉康哲学的思想发展历程。在康德那里,视差之见表现为二律背反和自在之物的出现,正是在二律背反中,康德开启了一个介于本体与现象之间的晦暗的实在界领域。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二律背反并将其激进化,其具体的普遍性概念实际上指向了普遍与特殊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它持存于康德二律背反所开启的视差裂隙和最小差异中,而并非将其进行综合和消解。拉康的主人能指概念继承了黑格尔的具体普遍性思想,并将其与弗洛伊德的死亡驱力概念相结合,把人从欲望的主体转换为驱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