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探寻孩子心中隐秘的一角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u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为人之魂,德育乃立校之根本。我校本着“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的思想,把科学育人,文明育人作为中心任务。通过家校联合实现德育目标。为落实“一比一访三走进”活动,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进行家访,了解学生课后的真实社会活动。我对网络利用做重点了解,以便更好地完善网络德育,促进活动的全面开展。
  家访对象:于洋
  学生情况:男孩,思维敏捷,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成绩一直处于中等,上学期期中考试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课堂上他精力不集中,非常愿意与周围同学唠嗑,有时爱搞小动作。与其他教师沟通得知这是于洋上课的常态。
  家访目的:
  进一步了解成绩下降的原因,掌握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初中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情况:
  期末考试前进行了一次家访后,在班内进行了如何以最佳状态听课的讨论,希望能够引起多数同学重视,也使其改正错误,可是收效不大。假期,再一次前去家访,听他母亲说,于洋学习一直很努力,放学后要和同学去学习班,虽然也是一笔费用,但为了孩子,还是乐意孩子补课。可最近一段时间经常上网,深夜不归,妈妈爸爸就去大街小巷寻找等待。母亲为了不让孩子上网吧,就买了台电脑,每天按时在家上网,但监督不力,问题仍然不能解决。介于此种情况,我决定以于洋父母为切入点,让他父母认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所承载的教育任务不低于学校的教育,健康的生活环境往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为了生意,父母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是教育的极大缺憾。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它用在家长身上同样适合。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就是要促进孩子的自控能力、处理能力的提高,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最后商定我们只和他谈网络游戏,因为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又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交谈中发现他对网游了解的很多,他举了许多网游代练挣钱的例子并表示自己一定要成为网游代练高手。当我们问及他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时,他认为网游代练会成为一种职业。我向于洋讲解:网络拥有呈现的多元化,信息的丰富性,交流的互动性,空间的广阔性,因此网络无法回避,我们必须勇敢面对。而作为学生却不能不认真地,冷静地对待、合理利用。于洋只是勉强点头应承。这次谈话他的父母感到很不可思议,我也很震惊。如果没有几次家访,教师和家长都不会知晓孩子内心的隐秘。
  家访成效:
  在以后的交往中我需要寻找于洋学习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与其谈论游戏与智力的关系,从游戏的乐趣中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他知道做事需要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特别是父母的理解,因为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指导他把游戏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发扬到学习中,再不知不觉中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在已知已觉中激发了他在学习上、考场上顽强拼搏,不甘人后的竞争意识,使他增长智慧,为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家访感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这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及培养品学兼优,能力出众的学生是一致的,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并接受教育的主要环境场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措施把青少年学生的欲望引向正确轨道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网络道德教育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教育方式,而应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探索网络德育的新方法,把正面疏导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道德自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学会领导学生而非拘束学生,对学生不作简单命令,而是因势利导;不是树立教学权威,而是注重倾注自己的热情;不是限制学生安分守己不越雷池;而是投入真诚并激励他们勇于创新。使教育工作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喜人效果。家校建立沟通信息的渠道,就可以避免造成受教育者“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一年一度春风劲,代代学子代代新。“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
其他文献
【摘要】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反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将会成为一种承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也就缺乏生气,变得机械沉闷。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就要着力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舞台。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心中要先有学生。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源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切实落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达到学会自我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趣;和谐;自主;探究实践语文是综合性最
期刊
随着国家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给社会和学校带来了一群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它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特殊产物,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方面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该将其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思考,从政
期刊
“综合性学习 ”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新领域,被公认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是一个新的板块,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可见,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即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与单独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思维,健全人格,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语文课程资源具有普遍性。现阶段,农村初中可以着重开发好文字类与生活类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展示教学个性,善于开发师生自身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永远伴随学生学习过程
期刊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中,不断地扩张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教师应有的素质。几年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使合作学习的形
期刊
题记:  感激生育我们的人, 因为他们使我们体验生命;  感激抚养我们的人, 因为他们使我们不断成长。  感激帮助我们的人, 因为他们使我们度过难关。  感激关怀我们的人, 因为他们给我们温暖。  感激鼓励我们的人, 因为他们给我们力量。  感恩,是一盏明灯,那光亮指引着你向前;感恩,是北斗七星,让我们不迷失方向,正确走向成功的道路,而父母就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躲避各种从只会在襁褓中哇
期刊
【摘要】影响问题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教师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问题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多用爱去滋润他们,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阳光和雨露,拥有温馨和亲情,拥有微笑和快乐!  【关键词】爱心;尊重;信任;转化;问题学生现在很多的留守儿童都成了问题学生,但他们身上的问题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育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育的心脏,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我们教师一定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课件;课堂气氛;学习兴趣 数学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
期刊
国情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鉴于以上认识我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入手,进行了一些探索。  1.课前预习中引入国情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其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