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中,不断地扩张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教师应有的素质。几年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使合作学习的形式在课堂中付诸实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交往能力,但另一方面就合作学习内容方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表面热闹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合作学习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教师在讲授口语表达及听力训练的课程时,许多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对话,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按照座位把前后桌4名学生分成一组,就让他们独自练习口语,其中6个小组向教师寻求老师 的帮助,有两个小组训练得很成功,他们欢呼雀跃,因为这两组都是班上的积极活跃分子,还有三组同学就无事可做,开始说闲话,没有训练,还过一会儿,教室内嘈杂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多数同学还停留在迷茫的状态,这节课不得不草草地收场,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组分配不合理,教师不按学生的差异进行组合,而是让前后桌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样由于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搭配不当,容易出现乱吵闹或沉默不语的现象,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口语和听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受到冷落,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说不出来自己的语言成了配角,结果有的组员根本不参与小组探讨,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品学兼优的学生积极主动、大胆说,而有的学生缺乏主动性、依赖性很强,活动时不参与、不与其他同学不互动,而教师对差的成员参与情况关注更少,更多关注是积极活跃的小组。
  忽视学习职责,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谈论的主题,虽然小组讨论很长时间了,教室里沸腾了学生你争我夺,全无秩序,待到汇报结果时学生都成了哑巴,只有几个同学才勉强说了几句,应该说教师的设想是好的,通过这样的训练讨论,提高他们听说能力,但是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有名无实,并不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合作学习方式采用了效果很不明显。汇报的不是组的意思,发言者只是小组的代表,发言者必须对所有成员的观点进行整理综合,这才能体现合作之意。
  忽视评价策略,教师在讲解能够识别对方的疾病表述,如:have a stomachache / toothache,headache / a sore throat等能够识别对方,用Why don’t you?句型提出的与自己的情绪身体状况等相关的建议等,许多学生都能够听懂,但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了评价、竞争机制,缺少激励表扬措施,认为每个组都不错,这样泛泛地评价不能让学生满意,学生感觉有我的努力并没有凸显之处,从而让学生燃起不断学习的激情,收集的欲望熄灭了,教师忽视了评价反馈的作用,我们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最终的目标尺度。
  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中,只有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合作的需要时,才能激活他的合作意识,可是一些课堂里“合作”已经成了教师的潜心安排,精心授意,这一环节中学生只扮演了简单的操作工角色。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思考,合作失意,教师在讲解九年级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 1c PAIRWORK.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picture above. The make com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hart in 1b.
  A:Whose book is this?
  B:It must be Mary’s Hemingway is her favorite author. 教师虽然重视并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们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这里要不要合作?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合作?这些问题我们教师是否已作过认真的思考?这种将浅易问题合作化的倾向,这种小组合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已经失去了合作的应有的意义,这种走过场、摆样的合作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却是肤浅、低效,甚至无效的。正是这种合作的盲目性,逐渐导致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衰减,合作意愿的缺失。
  指导失策教师让学生对话。A:whose book is this?B:It must be Marys Hemingway is her favorite author.尽管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其合作目的并不清晰,学生虽然对话了,很机械没有融入情况中,缺少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语言交流的轻松,教师没有恰当指导,点拨与调控,游离于学生合作学习之外,没有参与到学生合作之中。
  学生在教师指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生情况展示学习思路,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新的一轮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特殊教育面临的改革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主要问题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认识水平亟待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也亟待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特校;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方法;评价主体;教学评价;素质评价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新的一轮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对于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每一位
期刊
【摘要】森林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人类曾经因为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得到过惩罚。之后,人类逐步认识到:森林生态关系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旺发达,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指出目前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策略,最后总结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
期刊
作为一名从教近三十年的数学教师,我是那些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手们的“指导教师”。最近这些稚嫩的新手们老问我一个问题:“张老师,为何课堂上孩子们老是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呢?”教学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感觉自己很负责任,把书上的题一道一道给学生讲了,学生听得似乎很认真,听得很累,可是学生依旧没学会。为什么呢?事实上,这是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的灌,一味的硬塞,致使学生很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构建高效课堂已是广大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高效课堂的建设。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课堂提问这一环节,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  1.课堂提问巧妙化  第一,抓住兴趣点提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讲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
期刊
【摘要】我国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实际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学生做出让人心寒的言行,这实际上就是人文素质缺乏的外在表现。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中小学班主任应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全面完成教书育人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奠基。本文主要从建设和谐班级环境、开展各种班集体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人文教育活动几方面来探讨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
期刊
【摘要】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反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将会成为一种承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也就缺乏生气,变得机械沉闷。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就要着力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舞台。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心中要先有学生。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源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切实落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达到学会自我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趣;和谐;自主;探究实践语文是综合性最
期刊
随着国家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给社会和学校带来了一群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它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特殊产物,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方面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该将其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思考,从政
期刊
“综合性学习 ”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新领域,被公认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是一个新的板块,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可见,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即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与单独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思维,健全人格,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语文课程资源具有普遍性。现阶段,农村初中可以着重开发好文字类与生活类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展示教学个性,善于开发师生自身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永远伴随学生学习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