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五学”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关注身体健康,同时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实现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等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环五学”体育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其身体健康水平、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高。
  一、“三环五学”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三环五学”教学模式较好地顺应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基于“以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包含了三个教学环节,即准备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五个教学阶段,即独立自学、交流互学、点拨助学、达标研学、反思悟学。
  1.独立自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在“独立自学”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备课,对课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充分思考,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学生自学内容,进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交流互学。本阶段学习形式主要是组间及组内合作学习,根据学生性别、性格、水平等因素进行同质分组分层教学或异质分组带动教学,通过组内讨论以及组间交流展示,尝试解决在“独立自学”阶段所遗留的问题,初步解决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并促进学生提高与人协作、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3.点拨助学。本阶段学习形式主要是教师技能点评以及错误纠正,教师对学生在“独立自学”和“交流互学”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讲解与示范,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从而较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达标研学。在“达标研学”阶段,主要学习形式是体育比赛或游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组织学生对所学技能进行实际运用,使学生加深对运动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体会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5.反思悟学。体育教师不应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更应该有效发挥体育的德育功能、心理品质教育功能以及智力教育功能。在“反思悟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总结与回顾,通过师评、自评以及互评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现、学会互动与合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坚强意志品质的目的。
  二、“三环五学”教学模式的运作程式
  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运作程式是指在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相对固定的运作程序和方式,它是构建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环节[1]。“三环五学”体育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生理机能能力以及心理活动过程变化的规律,将其运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以水平一“足球的正脚背运球技术”教学实践为例进行说明,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进行适度调整。
  1.独立自学。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明星为模型,针对足球的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的重点与难点设计自学卡,其主要内容包括脚背正面运球的正确触球位置和脚背正面运球的完整技术动作。在准备部分结束后,教师发放自学卡,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学卡内容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适时引导和启发。
  2.交流互学。将学生按照性别、性格、水平等因素均分为8个小组,并设组长1名,由学生轮流担任。教师指导各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脚背正面运球技术方法,并尝试对问题进行组内解决。然后组长带领组内学生按顺序沿标志物练习脚背正面运球,小组成员互相指导纠正。
  3.点拨助学。教师针对学生在“独立自学”与“交流互学”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提问了解,教师对“足球的正脚背运球技术”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使学生有效地从泛化阶段向分化阶段过渡。
  4.达标研学。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教学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沿直线标志物进行短距离脚背正面运球接力比赛,从技术动作以及速度两方面进行评测,安排小组长记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沿曲线标志物进行短距离脚背正面运球接力比赛,从技术动作以及速度两方面进行评测,安排小组长记录成绩。
  5.反思悟学。教师提出反思问题与学生梳理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当天所学习的脚背正面运球技术,思考自己的技術动作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通过当天的学习,对以后学习其他足球运球技术有什么感想?
  三、“三环五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在“三环五学”教学模式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学生课堂行为具有掌控能力,才能发挥“三环五学”教学模式应有的作用。其次,“三环五学”与“三段式”教学模式相比,将体育教学过程分为5个阶段,对于体育教师的时间掌握能力要求更高更细,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完成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
  此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备也是体育教学的必备物质条件,在“三环五学”教学模式中安排了大量学生独立学习以及讨论学习的时间,因此只有在教学空间以及器材配备充足的条件下,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细谦.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施[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106-109.
  [2]王海波.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上好体育课[J].文学教育(中),2010(10):149.
  [3]吴胜涛.国外体育教学模式对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3):22-24.
  [4]何晶,舒盛芳,彭国强,高庆勇.美国“概念体育”5E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6(5):166-170.
  [5]王溥辰.基于分层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334-335.
  [6]陈立伟,刘引.美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21):148-150.
  [7]邹万全,陈梅.基于“三环五学”模式的中学物理“导学案”设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0):116-121.
  [8]季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5):76-80.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笔者读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说的是让教师用正面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少说“你不要……”句式,多说“你要……”教师应多启发学生思考,而非灌输式的填鸭。这本书最初是笔者在上下班的途中通过音频听到的,听了以后发现书中有许多较实用的教育学生的办法,于是买回这本书,然后利用闲暇时间精读,并做好笔记,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笔者首先获取了鼓励和表扬的区别,书中认为,
以“优生”帮带“后进生”,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友好的课堂学练氛围,促进“后进生”共同进步,打造高效课堂。笔者从技能、体能、体育品德3个方面,谈谈“以优带差”在小学排球自垫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技能  现象:排球自垫球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技术动作掌握快的“优生”很快能够连续垫球,练习一段时间后产生枯燥感,练练停停;动作掌握慢的“后进生”或左顾右盼,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或闷头练习,排球满
主持团队: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共生体  主持人:杨 峰 翁伟炯  成 员:胡传庆 苑景蕊 李燕娜 韩庆敏  嘉宾主持:李志勇 尹恩德  研讨话题:体育教学中“数据”的运用  研讨网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
一、发挥“以优带差”作用,准确把握帮带时机  1.明确帮带的作用。体育教学中,通过“优生”帮带“后进生”,可以让“优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技能,在教会同伴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后进生”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得到更多的技术指导和精神激励,进而朝着目标努力。  如山东杜永刚提出,学习体操《肩肘倒立》,教师可以让会做的学生充当保护帮助的角色,“优生”帮助“后进生”,协助教师做好必要的帮助,充当
体能是运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的提升练习十分重要,但传统的体能练习方法单一、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练兴趣。笔者以传统游戏“抬轿子”为基础进行改编,将趣味性融入枯燥的体能练习中,对器材、人数、队形等方面进行变化,形成新游戏“人力轿子”,让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玩,切实提升体能课堂学练的有效性,增强学生体质。  一、游戏目的  游戏“人力轿子”主要发展学生的上肢、下肢、背部和腹部等肌肉
经典的体育游戏代代相传,经久不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校园记忆。说到经典就不得不提“黄河、长江”这一游戏,响亮的名字、易懂的规则、紧张刺激的过程,使笔者学生时代的体育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种传承,也欣喜于学生们能钟爱笔者以“黄河、长江”原版游戏(以下简称:原版)为基础创新的多种玩法。  一、规定时间与区域  变化目的:以时间为限定条件代替原版中以距离为限定条件,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
日臻成熟的教研体系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研员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故有“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之说。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对中小学教研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不仅标志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意味着改革重心进一步下移,也
一、案例背景  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设计了一堂课,基本操作流程如下:1.情景导入(提问,激发兴趣);2.学生(校篮球队队员)示范;3.教师示范;4.走三步练习,第三步双脚腾空后同时落地;5.在第一步落点旁边摆放一张小垫子,加大第一步的练习;6.拿固定球练习,小组长拿球站在一边,学生跨出第一步的同时拿球;7.助跑一步拿固定球练习;8.运一次球模仿上篮练习;9.运
每每看到这样的教学案例,都让人十分揪心。李厚余老师撰写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案例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  李老师紧紧抓住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具有问题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了描述、分析和反思。该案例选取了体育课中由于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从双杠坠落的片段。从事故的突然发生,到及时的救助,再到学生苏醒、伤口缝合、恢复健康,整个过程故事性强、主题鲜明、文字流畅、步步深入,让人读来产生一种迫切
日期:水果美容日  天气:没有阳光的日子  心情:很是沉重  水果是我的最爱,菠萝、椰子、火龙果……一提到它们我就流口水。可最近不知怎么的,水果们在我家的大果盘里躁动不安。  “什么,火龙果长‘雀斑’了?”我告诉了妈妈这事儿,可她偏不信。我便把火龙果举到妈妈面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妈目瞪口呆。  不久,椰子们的“汗毛”越长越长,像胡子一样,菠萝浑身长满了青春痘,火龙果的雀斑越长越黑,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