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课程多模态教学探究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1989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言学课堂教学的课程中,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给语言学课程的多模态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本文从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和研究了语言学课堂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语言学;多模态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2
  一、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学”这一类的课程学习是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所要掌握的专业必修课。事实上,虽然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语言学等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收获的效果却并不好。这主要是因为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问题。
  (1)语言学的理论性很强。事实上,语言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点中,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其课程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只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也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语言学课程的兴趣。
  (2)语言学课程覆盖的知识点很广,而且对课程的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事实上,语言学相关教材的编写上就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大量的知识点汇聚在一本教科书中,在加上这些知识点大都很抽象,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学校在设置课程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门课程知识点多的问题,往往一周只设置一门语言学课程。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巩固和提升,所以很难使实际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语言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也较为落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存在照本宣科的不良教学方式,正是因为这种方式的影响,使得教学的形式存在普遍单一的的问题。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在实际的语言学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相当程度的趣味性,就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学课程的时候失去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所以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在语言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和分析,努力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实践中的探索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分析和探索就从未间断过,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探索,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慢慢发生改变,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所谓的多模式课程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而多模态话语主要涉及到多种感官系统,比如听觉、视觉等等,进而再通过声音、影像等多种表现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的多模态分析理论主要应用在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当中,比如英语课程中的视听课程和读写课程。令人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高校的语言学等课程当中,也在多模态分析理论方面多了深刻的研究和探索。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也直接推动了多模式分析理论的发展,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越来越偏向于信息化教学,而多模态课堂教学的应用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以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语言学课堂多模态教学过程中模态的构成和选择
  纵观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实可以发现,无非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形成强烈的感知,进而接受知识的灌输。而实现这个过程,往往都是通过文字符号和影像感知进行的。事实上,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是通过视觉个听觉在形成感知进而接受知识的。这里就涉及到了两种模态,一种是视觉模态,一种是听觉模态。在信息技术引进课堂的过程中,这两种模态所覆盖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多媒体课堂里,PPT的应用就包含了多种模态,一是文字符号,二是图像,三是影像,此外,在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分析,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下图大致了解。
  (1)视觉模态。从多模态家教学中的视觉模态方面来讲,其主要涉及语言学的课本教材、教师在黑板上写的文字和PPT中的文字讲解。而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发现,文字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但是事实上,因为语言学的很多知识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通过传统的文字表达很难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所以,在语言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像等多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才能充分调动课堂的质量。文字的表达是生硬和静态的,而通过图像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文字表达的生硬特点,从而使文字变得立体和活泼起来,而这恰好也是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在。
  (2)听觉模态。通过对过往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难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采用的是教师口头式的讲解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听觉模式。而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通过听觉模式进行实际的教学,也应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此外,还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己的评价。除此之外,语言学的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声音和影视来进行多方位和全面的讲解。事实上,无论信息化教学如何在各大高校得到推广,无论语言学如何采用多模态方式进行教学,最关键的还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画的语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四、语言学课堂多模态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语言学课堂的多模态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多模态分析理论研究和分析得如何深刻和透彻,如果它与实际的教学情况脱节,就无法发挥多模态教学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一般情况下,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图像、声音等都是砌筑辅佐作用。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多媒体设备,对文字进行各种灵活、生动的编辑,比如改变文字的颜色、字体等等,还可以对文字的出现形式进行创新,增加文字的特效,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给学生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增加文字特效的时候,也不应该过度复杂,可以对一些关键词进行编辑。此外,对于课本上不易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单独用文字进行描述,特别在课堂中进行强调。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图像可以成为语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式,而文字教学则成为了次要地位。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对动物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播放一段动物的日常行为视频,然后再让学生对视频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真实的学习环境,还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质量。这实际上,也就是听觉模式在具体课堂实践中的应用,这样听觉模态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改变了文字过于生硬、学生难以理解的缺点,从而通过听觉模态使其传递出来的信息更加明确、清晰和具体。
  当然,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PPT的应用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专注于对PPT的讲解,而忽视了同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很多知识点都只是快速的让学生浏览一下,很快就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了。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头口的讲解对语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在语言学课堂多模态教学的探索中,除了对理论的分析和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的具体时间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运用听觉模态和模态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福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的语言学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07:107-109.
  [2]姜艳艳.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4,19:103-104.
其他文献
银行、超市等场合会安装监控装置,防止盗窃等行为,电脑中也有许多重要的信息需要防止他人偷窥,比如邮箱、QQ之类,如果它们在你不熟悉的地方、不存在可能性的时间内被登录,那么你的
如何上好一堂高效课是老师们面对的一个难题,其实从新课标不难发现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学有所获,并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基于这一目的笔者尝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73-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竟争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在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开拓的创造型人才。作为幼儿园,开展以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的科学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现就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45-0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过去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课堂讨论,是每个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  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
【摘要】军事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对学员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其突出特点是内容十分广泛,军事院校受专业设置、授课学时、教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由一个教员根据章节体系按部就班授课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应学员第一任职的需要,实行专题式教学是军事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军事院校 传统文化 专题式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49-0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不仅促进社会和科技空前的发展,也给体育与健康教学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也促使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与体育与健康教学优化整合进行思考与探索。同時,体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信息技术呢,这便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问
本文根据量子力学中的线性叠加原理,构造了由受量子相位调制的多模(即q模)虚相干态│{i^m1Zj}〉q及其相反态│{-i^m2Zj}〉q这两者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一种新型的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2)m1,m2〉q。利用新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不同手术中不同切缘对术后包虫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针对2010.01.01至2015.12.31期间就诊于我院并明确诊断为肝泡型包虫病并行肝切除术的患者手术方式及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81-02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攻伐之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就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
绘画形式语言是指在画面中所构成的,能引起审美主体感受的形式因素,如色彩、笔触、质感和肌理等。这些因素自身以及它们在画面中产生的联系,在特殊的情境下可以引发我们的审美感受。形式语言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蕴含独特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从属于作品的内容,但又独立于作品的内容之外。艺术家在构思画面时,就需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完整画面。形式语言是内容的外在表现,所以运用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