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国宝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4433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鹮,一种曾经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的鸟类,却在上个世纪一度陷于灭绝的边缘,只有中国的秦岭成为它们最后的家园。“中国对朱鹮的保护,已成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典范。”洋县朱鹮生态园一位研究专家如是说。
  清晨。在朱鹮的鸣叫声中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傍晚,当炊烟弥漫在田野和山间时,和数百只鸟儿一起返回村庄……46岁的陕西洋县农民刘树文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刘树文所在的村庄是一个叫做南山坡底的自然村落,距洋县县城仅3公里。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村前是蜿蜒流过的洋水河,村后是个自然生长着黄花栎、松树、柏树等高大乔木的小山包,这里正是朱鹮、灰鹭、锦鸡、喜鹊等各种鸟儿的乐园。
  刘树文说,这个山坡上有多少只鸟儿,谁也说不清。
  
  朱鹮观察员
  
  1991年,即鸟类学家在洋县金家河、姚家沟首次发现7只野生朱鹮的10年后,又在南山坡底所在的草坝村发现了野生朱鹮。1993年,刘树文成为村子里的朱鹗观察员。
  “少了有三两只,最多时有70多只。”刘树文对南山坡上的朱鹮已经非常熟悉,“这种鸟儿不吃粮食,不祸害庄稼。除了每天早晨起飞时叫几声。平时很少叫唤。样子很好看,一眼就能认出来,羽毛是白色的,眼睛两边和腿是红色的,长长的嘴有点弯,嘴尖尖也是红色的。”
  刘树文说。南山坡上这片自然生长的林子,是朱鹮的夜宿地。朱鹮晚上在林子的大树上过夜,白天到附近的水田和池塘里觅食。由于草坝村是距离县城最近的野生朱鹮的栖息地。因此经常会有外面的人到这里来参观和拍照。刘树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做好有关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政策宣传。禁止村民在林子里放牧、打草、打猎等。
  刘树文告诉记者,南山坡底自然村属草坝村一组,全村31户,130口人。多年来,村上的人一直与林子里的各种鸟儿和睦相处,从来没有发生过捕捉和猎杀鸟类的事情。2003年,有人在田里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朱鹮,捉住后交给了刘树文。刘树文将受伤的朱鹮养在家里,并与朱鹮抢救饲养中心联系,请来专家诊断和检查。还给朱鹮配制了专门的饲料。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喂养,受伤的朱鹮终于康复,最后由朱鹮抢救饲养中心的工作人员成功放回自然。“放飞时还真有些舍不得。”刘树文说。
  刘树文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要不定期向县上报告朱鹮的活动情况。因为这里距县城较近,经常有外宾和上级领导来参观。有关部门随时可能会向他询问朱鹮的最新情况。包括朱鹮的大致数量,活动时间,等等,他必须了如指掌。“比如说县上领导要陪外宾来参观,就得提前弄清楚最近林子里有没有朱鹮,有多少,活动时间,这些都不能瞎猜。”刘树文认真地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能让人家大老远来空跑一趟。有时候朱鹮一连几天都不回来,就得及时告诉人家,安排到别处去参观。”
  
  没有污染的村庄
  
  与朱鹮处的时间长了,刘树文便渐渐掌握了朱鹮的习性。他告诉记者,朱鹮返回林子的时间一般在下午6点到7点之间,即太阳落山之前。而且朱鹮飞回来时不叫,不像其它鸟儿飞回林子时总是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早上,朱鹮会在太阳升起之前飞离林子,起飞时会发出叫声。而且,朱鹮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现在,是朱鹮的繁殖季节,朱鹮的羽毛还不太白,看上去有些灰。但过了四、五月份。羽毛就雪白雪白的,特别好看。”
  下午快6点时,记者带着相机上了村后的山坡,小心翼翼地走近山顶的高大乔木。正如刘树文所说的,这个林子平时是禁止进入的。树林里堆积着厚厚的落叶,几乎没有路,当地人称为“狼刺”的植物横七竖八地恣意生长着,一不小心就会钩住衣服,甚至划破手臂。但这里却是鸟的天堂,山上树木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视线很好,抬头望去,有的树上落满了鸟,远看如一片片树叶,待记者走近时,哄地一下,一树的“叶子”全飞走了。
  刘树文告诉记者,自设立自然保护区以后,村里的人都知道朱鹮是国宝。就自觉地遵守有关保护政策,不仅从来不伤害朱鹮。而且种地不再使用农药和化肥。“我们这里的环境是最好的,蔬菜、大米,包括喝的水。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污染的。”
  种地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农作物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农民的收入也会降低。据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路宝忠介绍,为了保护朱鹮,国家对当地经济收入受到影响的农民也作了相应补偿。以2008年为倒,根据各保护区的不同情况,每人每年有300到500元的动物保护伤害补偿金。“虽然说费用不多,但当地农民很能理解。并能以大局为重,牺牲自身利益,为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路宝忠说。
  
  失而复得吉祥鸟
  
  路宝忠告诉记者,目前洋县共有花园、洋州、华阳三个朱鹮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37549公顷。还有一个龙亭保护区,正在修复和建设过程中。距离最近的是朱鹮生态园,据县城仅3公里。朱鹮生态园属保护区管理局下设的朱鹮抢救饲养中心,担负着推进朱鹮繁育、科研、教学、旅游等职能。
  在生态园接近自然环境的野化训练大网笼中,数十只羽毛洁白的朱鹮,或戏水,或觅食,体态秀美,悠闲自得。生态园的一位科研人员说。朱鹮堪称鸟中的贵族,它不但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而且性格温顺,端庄美丽,气质高雅。
  和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朱鹮也是秦岭地区国宝级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料表明,朱鹮是世界濒危鸟类,有“东方宝石”和“吉祥鸟”之称。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朱鹮这种和人类非常亲密的鸟类,在上个世纪却险些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我国中东部、日本、前苏联、朝鲜半岛等地。由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一度在全球绝迹。
  1953年和1959年,我国鸟类学家曾在甘肃武都、康县采到过朱鹮标本。在1981年以前,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朱鹮是在1964年。此后十几年间,再没人见过朱鹮的踪迹。
  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调查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对朱鹮可能存在的地区开展专项调查。1 981年5月,鸟类学家刘荫增等人终于在秦岭南坡洋县境内的金家河和姚家沟一带发现了世界上惟一幸存的7只野生朱鹮,从而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
  在朱鹮生态园,专家们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朱鹮的故事。
  鸟类学家在洋县发现朱鹮后,将一只小朱鹮带到北京动物园饲养。立即成了北京城里最受欢迎的动物明星。在北京,小朱鹮拥有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舍和一个5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房间通风朝阳。环境舒适安静。小朱鹮还有一张特殊的“床”,那是一根与地面平行的栖木。长25米。离地面1-2米。饲养员给这只小朱鹮取名叫华华。长到两、三岁时,华华已经是个体格健壮、羽毛鲜艳的“大小伙 子”了。
  这个美丽的故事后来被收录到北师大版的四年级语文课本中。
  路宝忠对记者说。经过30多年的保护和宣传,洋县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明显改善,目前朱鹮的种群数量已达上千只,朱鹮的分布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洋县、城固、西乡、汉台、南郑、佛坪、勉县等七个县、区,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据观察,仅洋县境内的野生朱鹮数量至少有600余只。
  
  从秦岭走向世界
  
  其实,关于那只当年被带到北京动物园饲养的小朱鹮华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朱鹮生态园的工作人员介绍,华华长到4岁时,为了拯救日本朱鹮,中国方面曾安排华华与日本朱鹮保护中心的雌朱鹮阿金联姻。这桩“跨国婚姻”一度在中日两国间引起轰动。
  原来,朱鹮也是日本的国宝,朱鹮的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直译意为“日本的日本”。以国名命名鸟名,足见朱鹮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日本文化中,朱鹮被认为是“圣鸟”。在日本皇室一些重要仪式里,朱鹮羽毛是必不可少的供奉。朱鹮色是皇宫的主色调,也经常用在皇妃的和服上。
  但是,由于朱鹮栖息地被大面积破坏,使日本的朱鹮濒临绝灭的困境。1967年。日本在新易县佐渡岛建立了日本朱鹮保护中心,当时除人工饲养的朱鹮外,日本还有野生的朱鹮。
  但到了1979年。日本全境只剩下8只朱鹮,这些幸存的朱鹮全部生活在佐渡岛。1981年,又有两只朱鹮死去,日本政府决定把剩余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尽管如此,到1985年,佐渡岛保护中心也只剩下3只朱鹮。这3只朱鹮平均年龄12.5岁,两雌一雄。一只雌鸟叫阿青,因为身患风湿病,脚已经病变损坏。另一只就是雌鸟阿金,它跟雄鸟阿绿虽然能配成一对,可每年交配都不产卵。于是,日本鸟类学家希望年轻的秦岭朱鹮华华能跟阿金相亲相爱。繁衍后代。
  但是,这次“跨国婚姻”宣告失败。1995年,日本只剩下了阿金1只朱鹮,朱鹮在日本濒临灭绝的境地。
  1998年,中国向日本赠送了一对朱鹮。2000年10月,访日的朱镕基又将一只雌性朱鹮美美“借”给了日本。鸟类专家说,从赠送到借贷。其过程和熊猫一样。双方约定“生下的幼鸟由日中两国平分。奇数只将归还给中国”。
  2007年11月15日,日本环境省宣布,自2003年4月以来因禽流感中断的日中朱鹮交换活动重新启动。中国于同年11月18日向日本赠送两只朱鹮,而日本则在两天后将13只朱鹮送往中国。这13只朱鹮都是2000年从中国送往日本的朱鹮美美的孩子。
  据记者了解,除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也曾先后多次到洋县的朱鹮栖息地寻求考察合作。使朱鹮保护从秦岭走向了世界。资料表明,1998年至2009年间。我国领导人先后向日本、韩国赠送了7只朱鹮。并选派中方饲养技术人员帮助其繁育朱鹮获得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自然保护领域的国际声望。
  就在本文截稿之时,从日本传来消息:日本环境省公布,一只4岁雌性朱鹮3月17日被发现从富山飞抵佐渡,经确认,这只朱鹮是两年前在佐渡放飞的。这一发现,证明在野化试验中,从中国引进的朱鹮可以充分适应日本的环境,成功重返大自然。鸟类学家指出,这次朱鹮成功回到佐渡,表明在日本的野外重见自由生活的朱鹮,不再是日本人的一种幻想。
  “可以说,中国在鸟类保护方面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国对朱鹮的保护已成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典范。”洋县朱鹮生态园一位研究专家的话充满自豪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陕西省子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以工补农,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以县城建设为核心,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9%。子长县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49.1%;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万元。增长25%。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的举措,逐渐填平着过去城乡
期刊
“还富于民”的石排标本  文/孙瑞灼    从幼儿园到博士。实施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广东东莞石排镇一石激起千层浪,被称为“中国最牛教育强镇”,“石排模式”在全国的免费教育中成为首倒。其实,不止是教育,在城市品质、产业经济、文化事业、市民素质、民生福利、党的建设等方面,石排镇开始了一个中国式的“中国镇”的经济转型探索。(据5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  石排镇能普及25年免费教育,源于当地经济足够
期刊
再过1个月,他才满28岁。他18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大三就开始发表论文,至今已有160余篇。他25岁出国攻读博士,却做出了转换研究方向的大胆决定。刚刚跨入2010年,他便接到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的聘书,成为四川最年轻的教授。    周涛:27岁当教授    3月3日,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迎来了一位名叫周涛的新员工。让人惊讶的是,小伙子虽然只有27岁,却是以教授的身份走进
期刊
自杀!落马!  这是自去年以来中国官场颇引人注目的两个词汇。  “贪宫年年有,今年特别多。”2009年岁末,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15名省部级官员落马或被宣判(其中落马8人),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似乎成为中国官场生态恶化的一个强烈信号。不过,更有人认为,这个结果恰恰是中国反腐攻坚的正常反映。  毫无疑问,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高潮阶段,高官接二连三“被查”,西南重庆掀起打黑风暴,数百名官员牵连其
期刊
在杨凌示范区城市中央,矗立着一座令人瞩目的现代化医院。  这座医院,为杨凌众多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为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保障,成为事实上的杨凌及周边地区的医疗中心。2010年1月,该院被中国医院协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这就是与共和国同龄、与国家惟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同行的杨凌示范区医院。  1997年7月29日,杨凌示范区成立。当日,医
期刊
不久,《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印发,规定领导干部不准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市场经济活动,共禁止干部52种行为。  细看这52条禁令,不少禁令以前都见识过。《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以前规范干部行为的制度作了一个归束整理、强化,并加以补充。以我看,之所以要出台这些
期刊
地理学界有这样的说法:目前人类了解地球的自然历史有三本书,一本是深海沉积物,一本是极地冰芯,第三本便是中国的黄土。国际上认为,把黄土这本书念得最好的是中国的刘东生。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首曾被广为传唱的《黄土高坡》,描绘的正是黄土高原流传万年的风景。  然而,对于这些最普通最现实的“黄土”和“大风”,有位学者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过
期刊
2010年初,一部名为《大秦岭》的电视片,给国人一种新的感觉——陕西不仅有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风光也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作为中国的“父亲山”,秦岭独特的地理意义和丰厚的物质文化资源优势向来是毋庸置疑的。陕西打出“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旗帜,力图将秦岭建成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也算是有了更为丰满和完整的旅游形象。  其实,秦岭不仅有迷人的风光,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最有灵性的山。要不它怎么会成
期刊
在陕南商洛,如果说贾平凹是耀眼文坛的泰斗,那么,王世春就是鏖战商海的巨船。从身无分文的煤矿打工者,到产值过亿的大老板,王世春用2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激情四溢的财富传奇。  2010年2月23日,王世春回到家乡,参加商洛市一年一度的人代会。在这次会上,王世春向家乡人民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鸿瑞集团在打造山阳漫川古镇旅游文化的同时,也将投巨资倾力建设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
期刊
独立空山,四望苍茫,巴山还拱,秦岭回翔。一座位于秦岭南麓的微型山城,却隐藏着如此美妙的风景和传说,直引得贾平凹慨叹不已:“这真是一座奇妙的城,有如重庆之盘旋,却比重庆更迷离,有如天津之曲折,却比天津更饶趣。”  紫阳是中国两千多个县份中,惟一以道士道号命名的县。这个道士叫张伯端。  张伯端,道教南派创始人,道号紫阳真人。宋神宗年问浙江临海人,青年时曾为官,后一心向道,筚路蓝缕寻修练之地,历经千辛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