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27岁当教授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过1个月,他才满28岁。他18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大三就开始发表论文,至今已有160余篇。他25岁出国攻读博士,却做出了转换研究方向的大胆决定。刚刚跨入2010年,他便接到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的聘书,成为四川最年轻的教授。
  
  周涛:27岁当教授
  
  3月3日,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迎来了一位名叫周涛的新员工。让人惊讶的是,小伙子虽然只有27岁,却是以教授的身份走进这所大学的。
  3月10日,记者在电子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见到了周涛。当时,他正和几个本科生在一起,他们都身着运动装,看起来年龄也相仿,如果不仔细区分,很难看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
  其实,在此之前,周涛还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博士生。从博士到教授,如此一步登天的幸运者,在当今中国学术界并不多见。
  周涛凭的是什么?
  
  体弱多病的“神童”
  
  1982年4月,周涛出生在成都市玉林小区的一户普通人家里。幼年时,周涛身体很弱,咳嗽、发烧、关节痛总是伴随左右,并且经常烧过40摄氏度,医院曾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邻居们几乎没有见周涛到楼下玩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个孩子和别家的不一样。
  不过,邻居们并不知道周涛是怎么在家里消磨时间的。一次,外婆教妈妈打麻将,他在旁边做游戏,哪知道他看懂了其中的“六番”和“满贯”,兴趣甚浓,那一年他只有3岁。到了四、五岁,他看过一次牌就全部“扣住”继续打,带着智力训练意味的麻将成了他小学前钟爱的游戏。有时,他和爸爸妈妈还“打钱”,每次他都赢,因为只要自己砌过的牌,他几乎都能记住,爸爸妈妈给他“点炮”也不胡,因为他知道下几张就自摸了。家里只有他一人时,他就同时“饰演”四角,明明能记忆所有的牌,却又假装忘记“对手”的牌,玩得饶有兴致。
  除此之外,周涛还在家里下棋、看书。5岁时,这个小毛头就看完了人生的第一本武侠,梁羽生的《弹指惊雷》,他至今仍然难以忘怀。6岁以前,他就自学完了小学4年的课程。
  周涛就读的东桂街小学是一所计算机特色学校,他很少听课,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计算机,也许他今天的事业方向,就是在那时确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涛在妈妈的悉心照料下,身体愈来愈健壮起来。周涛告诉记者,儿童时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因为我的妈妈比其他家长更用心千百倍,她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周涛说,这次回到电子科大也和家庭有关系,因为离家近,离父母近。
  
  大学阶段发论文
  
  15岁那年,周涛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那时的周涛酷爱物理、数学和计算机,参加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竞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因如此,2000年,他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中国科技大学允许新生头两年自由选课,两年后自由选专业。周涛一直在物理和计算机之间犹豫徘徊,结果最后走上了计算机和物理交叉研究的道路。
  上大一不久,周涛就发现,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会解难题、能进实验室、能发论文。“为什么耍征服难题?是因为难题就在那里!”大二时,他开始写第一篇研究论文,而且跟着研究生进了实验室。
  那时候,期刊社对本科生的文章是不屑一顾的。周涛说,有的论文缴纳了两次审稿费用才被送审,最后被退稿只有一个意见:“该文不符合本刊发表标准,特此退稿”。但是,天生不服输的周涛不甘心,还是继续写,继续投。到了大三,他的第一篇论文终于发表在《计算机应用》上,尽管算不上是什么顶尖的杂志,但那时他已然乐得“鼻孔朝天”。
  两年后,周涛的研究已经做得非常深入,论文越发越多,刊发的刊物也越来越顶尖。至今,他已经发表160余篇论文,其中有40余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美国科学院刊》等世界核心期刊中的主流媒体上。据记者了解,周涛的论文已经被引用上千次了,有的还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引用。
  
  留学三年“足不出户”
  
  突出的学术成果,使周涛顺利成为中国科技大学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科学、信息物理、群集动力学等。
  在瑞士,周涛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足不出户”的状态,只和同学、导师呆在一起做研究。在国外呆了3年,他只会用法语问候“您好”,外语没有任何长进。
  每年回国,周涛都要找上几十本中文书籍带走,比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他说,“我认为华夏文化总是更胜一筹的”。说这句话,还因为他并不习惯国外的饮食,几乎餐餐亲自下厨。
  在海外留学的阶段,周涛还做出了人生的一大重要决定:转换研究方向。
  2007年以前,周涛在国内研究“复杂网络”的学者中已经是赫赫有名了,他的好几篇论文在国内被引率位于前十。就在事业发展很顺的时候,他的导师张翼成告诉他:“如果不转个方向,会失掉在互联网时代发挥统计物理优势的大好机会。”于是,他决定转向研究如何利用统计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信息科学的问题。
  对周涛来说,这样的转向意味着在很多方面都要重新学习,可他并不惧怕,“研究别人还没有或者很少涉及的领域,尽管危机重重,但是想到有一天中国人也可能成为这些领域的开拓者,我就斗志昂扬。”周涛说。
  周涛很感激导师张翼成一直以来对他的关心和指导,他说,“除了我妈妈,张翼成导师是我一生中对我影响力最大的人。他让我明白了什么东西都是有舍才有得。”
  2008年12月5日,周涛获得了由共青团中央等机构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四川最年轻的教授
  
  2010年1月5日,周涛收到了電子科技大学聘用通知。电子科技大学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特聘他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据记者了解,他不仅是电子科技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四川最年轻的教授。
  3月3日到学校报到后,周涛发现自己授课的软件学院国际化软件人才实验班共有28个学生,7名导师,所有导师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有接近四成的学生因为被他的简历所吸引而选择了他。最终,他确立了5名学生跟着他学习。
  记者眼中的周涛并没有许多学者身上的那种“书呆子气”,很健谈,也很幽默。他和记者聊起自己注册电子邮箱的事儿:因为自己的名字拼音“zhoutao”太过普遍,申请不了邮箱,所以他不得已将首字母ZT扩展为“猪头”,果真发现没有人注册这个名儿。“如果不那样起名,别人认为是‘澡堂’就更糟了。”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记者发现,周涛早已和自己所带的学生“打成一片”。同学们并没有称呼他为教授,而叫他“涛哥”。周涛拍着身边两个“兄弟”的肩膀说:“周末就跟我去书店选书吧,我们可不能将宝贵的时间用来看某些未经提炼的并不经典的教材。”
  不过,在周涛的心中,对于自己的事业却已经有了长远的打算,“现在的教育人不喜欢种银杏树,因为没有人喜欢在自己逝世的时候还看不见一树的灿烂,因此更多的人转而种下了牵牛花。或许,我的年龄是个优势,我愿意现在就种下教育研究的银杏小苗,为它浇水,期待50年后的茂叶参天。”
  周涛告诉记者,在教学走上正轨以后,他会考虑将自己研究的交叉领域的学科编写成教材,书名或许就是《嗨,统计物理》。
其他文献
到中国西部的乡村小学当志愿者,成为美国女孩毕小娜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异国乡村教师的身份,给了她一种全新的体验,也让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又多彩。    再过几个月,毕小娜来到周至就满一年了。  周至县虽然属于西安管辖,但却是一副十足的关中农村模样。毕小娜从教的学校是九峰乡永丰小学,学校不大,只有187名学生。  毕小娜是来自美国的国际志愿者,去年刚刚大学毕业。她在永丰小学教的课程除了英语,还有美术
期刊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既事关环境的优化改善,又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当地工作的重申之重。政府的事业发展主要依靠项目支撑,所以,坚持合理规划,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是清涧县近年来的一贯做法与追求。  今年,清涧县围绕中央、省、市扩大内需投资争项目,在认真筛选汇总、多次会议集体讨论基础上,确定了6大类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多亿元,当年计划投
期刊
陕西省神木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委、县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思路为动力,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管理,依法行政,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社会、维护权益等工作中,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精心谋化绿色的土地。  近年来,神木县国土资源局按照“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对土地供应总量、布局、结构、时序实行供需双向调节,科学合理安排用地。优先安
期刊
“保增长、保红线”如何并行不悖?志丹县国土资源局一年来的实践探索为之找到了注脚。即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依法保护耕地不放松。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志丹县国土资源局按照“规范程序、减少环节、增强监督、提高透明度”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了业务运行程序,完善了行政审批事项的集体预会审制;制定了全系统《政务公开目录》,定期对主要业务办理、财务支出等情况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先后制定并完善了7项机关管理
期刊
近年来,神木县坚定信心,走优化产业结构的新路子,改变“一煤独大”,建设“六园八区”。  六园: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石窑店、神木二村等六个工业产业园。  八区:柠条塔、陈家湾、燕家塔、赵家梁、乌兰色太、永兴前店、上榆树峁、何家塔等八个兰炭工业集中区。  依托园区经济,神木县贯彻“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已累计上马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89个,投资额达1692亿元。截至200
期刊
解安宁    字子穆,号解一,常署江北解安宁。生于司马迁故里陕西韩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黄河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渭南市政协常委,渭南市美协副主席,安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高级美术师。    解安宁是一位年轻而深具潜力的画家。之所以这样认为,不仅表现在他
期刊
择校、代课老师、高考移民、乡村学校……  在复杂多变的中国现实社会,公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转移频率越来越快,昨天还热得发烫的新闻,今天就有可能被“打入冷宫”,从大家的记忆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对于这些与教育有关的信息,人们却始终保持着无比热情的关注度。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几乎关系着每个中国家庭的话题,这又是一个始终给人们带来不满的话题,这还是一个不断处在变化中因而总是充满话题的话题。  眼下
期刊
郎成平在逸翠园畅谈西安经济  日前,由和记黄埔地产(西安)有限公司主办的《对话郎咸平·2010年经济发展与投资高峰论坛》在逸翠园·西安销售中心举行,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发表了精彩演讲。(蒙志飞)    香克林小镇千名业主赏樱花  日前,香克林小镇组织千余名业主春游踏青,千亩苜蓿园采摘、欣赏美丽樱桃花、参观亚洲最大鸵鸟基地等环节,使业主们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气息。(蒙志飞)融侨·曲江观邸开盘告罄  日前,
期刊
近年来,陕西省子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以工补农,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以县城建设为核心,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9%。子长县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49.1%;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万元。增长25%。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的举措,逐渐填平着过去城乡
期刊
“还富于民”的石排标本  文/孙瑞灼    从幼儿园到博士。实施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广东东莞石排镇一石激起千层浪,被称为“中国最牛教育强镇”,“石排模式”在全国的免费教育中成为首倒。其实,不止是教育,在城市品质、产业经济、文化事业、市民素质、民生福利、党的建设等方面,石排镇开始了一个中国式的“中国镇”的经济转型探索。(据5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  石排镇能普及25年免费教育,源于当地经济足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