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引言的设计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引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巧妙的运用引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教学引言的设计技巧及设计方法作一总结.
  关键词:教学引言;设计技巧;设计方法
  在现在的初中数学新教材课本中,每一章节的前面都有一个十分精辟的引言,这大都是对本章节的概括和介绍.引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通过引言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知道不论是现代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十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新的章节、新的知识点刚刚引入时,如果教师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知识的讲解,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是一潭死水,或许学生在这一方式下也掌握了这一知识,那也是刻板的.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讲授引言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教师如何引入新的知识点,怎样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言尤为重要.
  首先,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存在.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由疑而引起.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思考.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一节课中新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构造了悬念,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其次,让学生感觉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障碍,让学生感觉到有必要去排除这一障碍,只有排除这一障碍,后面的路才能畅通无阻.所以,学生此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努力去思考.
  能否真正有效地实施课程教学,引言设计是第一个环节.引言设计的好,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收到先声夺人,势如破竹的效果.
  1.问题的提出应有艺术性.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称、简洁、统一、奇异等,这是数学的美.尽管教师可以以多种形式表达出新的知识点,但一定要注意其方式、方法.在提问的过程中,应有一定的艺术性,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已知中产生未知,使学生感到问题的存在是很自然的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欲望和冲动.
  2.问题的提出应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应是本章或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知识点的纲,是学生思维的轴心.通过引言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实践 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但同时应注意引言只是导语,并不是所要讲的全部内容,所以引言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精炼,概括性要强,不能拖泥带水,眉毛胡子一把抓.
  3.问题的提出应有科学性.提出的问题要深浅适中,既不能使学生高不可攀、更不能使学生有索然无味之感.所以,提出问题的科学性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科学答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些引言设计常用的方法:
  1.温故求新法.“温故”是手段,而“求知”是目的.这种方法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或启发学生产生“为什么? 怎么样? ”之类的问题,从而对即将讲授的新知识产生迫切求知的欲望,于是就主动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进入新课的学习.此方法适用于旧知识 与新知识有着必然联系的那类教材.
  2.追根究底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学生还没有对它透彻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进入其中,使他们的回答自相矛盾,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为解决矛盾而开始新课的教学.这种引入,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兴趣,引人深思.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
  3.类比猜想法.在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由某一特殊知识猜测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某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通过类比猜想,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总体印象,便于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猜想能力,引导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讲授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时,可以与三角形的全等从边、角等方面相类比.
  4.引经据典法.从与新课有关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趣味数学题、数学游戏等趣味事例出发,引入新课,能拨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一开课就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但是,引用的事件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非常生动有趣也是不可取的.
  当然教学引言设计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它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论怎样设计引言它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注意把教学引言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视为一体,教学引言是其中的一环.不论何种形式,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切忌拖泥带水,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2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221300)]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研究,通过分析情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如何使重要性得以有效发挥.  关键词:情感;初中数学;重要性  一、情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因为爱所以爱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引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导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把“爱教师”和“爱他所教的学科”直接联系着的.因此
摘要: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也要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中改进自己,促使自己全面发展.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应注重创新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实践  一、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对学生和教师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创造力  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根据化学现象归纳总结化学规律,教授学生知识.
学困生是指那些暂时学习能力差、课堂上表现积极性不够、学习成绩还需要提高的学生.学生成绩不理想,纵然原因很多,但课堂上“夹生饭”吃得太多,是造成学习后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少吃“夹生饭”是我们当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抓住时机,打开质疑问难的缺口  课堂教学中,一些学困生起先
摘要:主题式教学主要是指以生活中的各项值得探究的问题为课堂的焦点来统领书本上的知识,构建一个从问题出发而找到解决办法的思考和教学体系.当前,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虽然数学的教学方式有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但却陷入了教学以及讲课方式过于形式化的泥沼,这对我国的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对此,我们顺应要求提出了“主题式教学”的思想,其设计目的在于淡化在教学的过程中的形式因素,强调教学的实质.本
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显然,经历学习体验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笔者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前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的主动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方式,不太重视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落实,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初中物理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要遵循目的性的原则.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情境的创设要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核心
摘要: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就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建议  一、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数学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提出方式,一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
“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这句话我感触很深.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辅导、学习成绩考试与评定等基本环节,其中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备课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做好教学前的备课非常重要.  一、要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要深入的研究课程,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弄清本次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什么”.例如,洋思中学就有一个好的做法,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