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何谓创新作文?我想,只要是学生作文灵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就是写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吾手写吾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
【关键词】作文能力;写作;感情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摆脱旧知识的束缚,进行创新作文的前提。观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也是认识事物的途径。只有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才能使作文言之有物,只有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作文写得真实生动。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有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才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有新的认识、独特的感受。这样的文章才会让人耳目一新,才会富有感染力。鲁迅先生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一点就写。”“作者的社会阅历不深,观察不够,那也是无法创作出伟大的艺术品来的。”由此可见,强调观察对写作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鲁迅作品中的形象:百草园里的花草虫鸟,平桥村一带的麦豆山水,《故乡》里的淳朴善良麻木的闰土,尖酸刻薄的杨二嫂,《藤野先生》中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一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如果鲁迅先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又怎能将文章写得富有个性,富有新意呢?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要求学生遇事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每天出现的和自己发现的生活现象、自然景色、花虫鸟鱼、人物活动场面等留心观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广度和深度,力求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抓住特点,分清层次。具体说来,学生作文写人往往出现脸谱化、公式化的毛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亲人、老师、同学、陌生人等,注意观察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进行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技法的指导。半个学期左右大部分学生笔下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内容也充实多了,语言也生动多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观察来”。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学生能获得知识,获得写作素材,获得独特、个性的理解认识,作文富有新意、富有感染力。何乐而不为?
二、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要使文章立意高远,文采飞扬,就要在思维上下功夫,要想获得创新作文的能力,更要在思维上下功夫。比如让学生去观察或采访同一对象,写出来的文章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有的观察仅停留在表象上,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不善于变化思维的角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平庸浅陋、呆板乏味、缺乏个性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材料写成文章的全过程都要注重思维训练。吴思敬先生特别重视思维和写作的关系。他 说,“思维是写作的重心”,“思维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思维有助于安排结构”,“思维有助于驾驭语言”(《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
古今中外学者非常重视写作中的思维活动。我国齐梁时代著名的文学理论批判家对思维中的想象活动描述得生动具体形象:“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法国文学家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说:“你的思想是明朗还是暧昧,你的文辞相应地就清晰或含糊。”俄国杰出的文学家在《契诃夫论文学》中强调作家“得永远工作,永远思考,因为他不这样就无法生活”。培根认为,真正的认识应该像蜜蜂一样,既能从外面采集,又能将采集的东西酿制成蜜。写作最艰巨、最痛苦的阶段不是在执笔成文的时候,而是在动笔之前的构思阶段。因此,要创新作文必须在思维上下苦功夫。
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等。我认为创新作文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尤为重要。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运用求异思维作文,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打开思路,进而彰显个性。
美学家朱光潜在《作文与运思》中说:“在定好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都想……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个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这种没有拘束的思维活动,才会出现好作品、新作文。再比如写《草》,很多学生会写草的勃勃生机;写《你是我的一本书》,大多数人把“你”具体化为亲人或老师;写《我渴望
【关键词】作文能力;写作;感情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摆脱旧知识的束缚,进行创新作文的前提。观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也是认识事物的途径。只有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才能使作文言之有物,只有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作文写得真实生动。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有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才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有新的认识、独特的感受。这样的文章才会让人耳目一新,才会富有感染力。鲁迅先生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一点就写。”“作者的社会阅历不深,观察不够,那也是无法创作出伟大的艺术品来的。”由此可见,强调观察对写作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鲁迅作品中的形象:百草园里的花草虫鸟,平桥村一带的麦豆山水,《故乡》里的淳朴善良麻木的闰土,尖酸刻薄的杨二嫂,《藤野先生》中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一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如果鲁迅先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又怎能将文章写得富有个性,富有新意呢?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要求学生遇事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每天出现的和自己发现的生活现象、自然景色、花虫鸟鱼、人物活动场面等留心观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广度和深度,力求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抓住特点,分清层次。具体说来,学生作文写人往往出现脸谱化、公式化的毛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亲人、老师、同学、陌生人等,注意观察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进行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技法的指导。半个学期左右大部分学生笔下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内容也充实多了,语言也生动多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观察来”。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学生能获得知识,获得写作素材,获得独特、个性的理解认识,作文富有新意、富有感染力。何乐而不为?
二、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要使文章立意高远,文采飞扬,就要在思维上下功夫,要想获得创新作文的能力,更要在思维上下功夫。比如让学生去观察或采访同一对象,写出来的文章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有的观察仅停留在表象上,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不善于变化思维的角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平庸浅陋、呆板乏味、缺乏个性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材料写成文章的全过程都要注重思维训练。吴思敬先生特别重视思维和写作的关系。他 说,“思维是写作的重心”,“思维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思维有助于安排结构”,“思维有助于驾驭语言”(《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
古今中外学者非常重视写作中的思维活动。我国齐梁时代著名的文学理论批判家对思维中的想象活动描述得生动具体形象:“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法国文学家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说:“你的思想是明朗还是暧昧,你的文辞相应地就清晰或含糊。”俄国杰出的文学家在《契诃夫论文学》中强调作家“得永远工作,永远思考,因为他不这样就无法生活”。培根认为,真正的认识应该像蜜蜂一样,既能从外面采集,又能将采集的东西酿制成蜜。写作最艰巨、最痛苦的阶段不是在执笔成文的时候,而是在动笔之前的构思阶段。因此,要创新作文必须在思维上下苦功夫。
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等。我认为创新作文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尤为重要。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运用求异思维作文,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打开思路,进而彰显个性。
美学家朱光潜在《作文与运思》中说:“在定好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都想……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个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这种没有拘束的思维活动,才会出现好作品、新作文。再比如写《草》,很多学生会写草的勃勃生机;写《你是我的一本书》,大多数人把“你”具体化为亲人或老师;写《我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