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在小学生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探讨德育教育新途径,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成为小学德育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就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对小学德育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 德育 教育 途径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教育的本质是“在社会道德要求下,有目的地对受教者进行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教育”,其目的是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全面加强小学德育建设,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那么,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效率呢,小学德育教育新途径有哪些呢?笔者对此做出了总结。
  1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
  教师是教学倚重的主要力量,也是德育的直接施教者。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思想简单,喜爱模仿,小学德育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引导。所以,要想切实发挥教师在小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力度,使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和形象性。这就要求学校狠抓教师思想素质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业务学习活动,为各科教师理论学习、德育实践提供学习和发展平台。小学教师则要刻苦学习、努力专研,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学习和道德实践活动,以提高个人修养和个人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此外,教师还要加强专业知识,在各种知识和理论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进而树立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热爱学生的思想,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道德教育,宣传优良品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此外,在日常管理中,教师还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严肃对生活、教学和学生的态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以理塑人,以行正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2以课堂主要阵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科学文化教育,都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同样,小学德育也要立足课堂逐步推进。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不分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科学规划、有序进行。相反,每一门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是不同的,每一门学科中都隐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相关学科的德育教学也要以学科德育资源为中心来进行。换而言之,小学德育教学渗透要与学科属性和知识完美融合到一起,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如在小学语文中的诗歌作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教师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精神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带有辩证唯物主义色彩,教师可以这些知识为载体进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求学态度。同样,在小学地理、历史、音乐、美术教育中,各科教师都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和人文意识。这对学生发展来说和德育教育来说,都是积极而有益的。
  3汇聚家校德育教育合力
  小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义务。家长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认真落实上级小学生德育规范和要求,提高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切实发挥学校在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再则,学校还要本着“实践探索、共同发展”的宗旨,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协作德育教育活动,为家校沟通与德育协作提供平台,拓宽渠道。以汇聚家校德育教育合力,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在家校德育教育合作中,学校要做的是:(一)构建学校、家庭一体化德育网络,使两种力量通过相互交叉形成德育优势力量。(二)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研讨和交流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让家长多关心孩子,及时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三)了解学生家庭道德教育情况,通过与家长的良性互动,提高家长道德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将家庭德育目标与学校德育目标结合到一起,双方携手使孩子德育实现质的飞跃。家长要做的就是与学校做好配合,积累更多的德育经验和方法,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学校进行交流沟通,以取得最佳德育效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孕育学校优良校风和人文传统的土壤,也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品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个体道德品质养成不仅取决于个体所知道的知识的多少,与个体所处的的环境也有着直接关联。因此。学校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进行精神文化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使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体来说,学校首先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完善学校教学设备,做好教师、图书馆、运动场环境绿化与美化工作,利用标语、报栏、校刊校报等进行道德文化宣传,营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物质环境。其次,学校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校规校纪,依靠科学规范和有效管理宣传法律和集体理念,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的好习惯。再次,学校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利用集体舆论和文化活动突出学风校风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小学是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要重视小学生道德思维和道德习惯培养。这就要求学校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抓好小学德育工作课堂教育和家校合作教育工作,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去,实现德育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文凤.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18.
  [2]刘颖.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32.
  [3]杨敏.民办学校小学生德育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张榕.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2011,28:296.
其他文献
针对红外探测器在空间应用中受高能粒子辐照后性能衰退的问题,利用电子束辐照 实验,开展了位移损伤对HgCdTe 材料红外透射光谱影响的研究.通过对比辐照前后材料的 性能变化,
【 摘 要 】预习环节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预习成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由于物理学科是初中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实践性操作性强,需要学生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为保障课堂教学进度与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掌握。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预习环节,从预习前、预习中、预习后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记忆是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条件,在外语教学中可以从感知语言、形成技能、分析对比、演绎归纳、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学空间是广阔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如何去把握.首先,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体会新课改理念,使理念和行为相协调;其次,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开发思维、注重方法、拓展空间.
文章给出了矩阵变换器的一种开关函数控制策略,建立了一个基于开关函数控制算法的矩阵变换器仿真模型。在理想的工作条件下,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同时也对仿真的实验结果进
随着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涉及立体几何的创新型题不断增多.针对这一情况,在复习立体几何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选择具有探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残中,可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体育的多功能特点,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有利于体育教学目的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协同实现.
锅炉过热汽温具有大惯性、大滞后的特点,并且动态特性随机组负载变化而变化,运行过程中扰动多、难控制。文章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Fuzzy-PI复合控制算法,并针对某火电厂燃煤锅炉过
断相故障是煤矿井下低压隔爆电动机的主要故障形式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电动机的断相故障表现及特点,介绍了电源电压不平衡对电流不平衡率的影响以及通过采样瞬时值计算负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