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系。在我国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住内”的思想和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影响下,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在亲子关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实际上父亲在亲子关系中同样起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比母亲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关键词】亲子关系;儿童发展;父亲的作用
  近几年来,有关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由湖南台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作为开端,各大电视台陆续推出了《好爸爸坏爸爸》《爸爸你好》《爸爸回来了》等父子类综艺节目再次引发大家对父亲这个角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的思考。其实,父亲角色“淡出”儿童的学前教育及早期教育的实质,是男性文化在儿童教育中的整体“淡出”。几乎所有早期教育的教师都是女性,整个儿童教育处于女性文化状态。这种状况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因为父亲或者父亲形象的人物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亲在孩子体格发育方面的影响占优势
  不少临床医生观察到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如父子正常接触的儿童,并且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都比前者高。早在婴儿期,父婴的交往与母婴的交往就各有特点。父亲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来做游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促进其身体发育。据统计,做这类活动的父亲占70%,而母亲只占4%。父亲还常常和孩子到公园、游乐场、大自然中进行游览、跑跳、游泳、爬山等活动,而一般母亲与孩子进行这些活动较少。即使孩子进入少年期,父亲与孩子的那些户外活动继续进行并加大了活动量,并做些母亲不便做的美化家庭环境方面带有一定技术和需要一定体力的家务劳动。这些活动对孩子身体发育及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
  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特征,而儿童常常有意无意地从父亲身上观察学习其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资料显示: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子比起那些一星期内接触不到6小时者,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甚至冒险性,更富于男子汉气概。据海兹灵等人报告,缺乏父爱的儿童情感障碍尤为突出,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与自制力弱等缺陷,并伴有攻击性行为,甚至成人后,会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他们发现这类儿童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行为等较为普遍,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征”。
  三、父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
  沙格等心理学家(1982年)的研究表明,父亲较多地参与育儿活动,能提高孩子的认识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许多研究还证实,父亲对男孩智力发展的影响要比女孩大。男孩早期失去父亲会使他智商低、认知模式女性化,这些不足在他入大学后还能观察到(Carlsmith,1981)。正是由于父亲性格、智力的一些特点,父亲与孩子交往方式的开放性,使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可以从父亲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与多方面兴趣爱好。
  四、父亲是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
  家庭是孩子幼时性别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子女最初是在家里模仿父母,进而模仿其他男人和女人的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性别角色。父亲提供的是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做是将来发展自己男性特征最现实的“楷模”。据研究,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形象,孩子会缺乏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从而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目标的持久性,形成男孩女性化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不能适应男性的独立生活,更难以为人父、为人夫。许多研究证实,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为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并且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或者在取得满意的两性关系上有困难。
  五、父亲是儿童的重要游戏伙伴
  随着儿童的成长,父亲逐渐成为儿童重要的游戏伙伴,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丰富儿童的社交内容,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同时父婴交往也有助于儿童累积社交经验,掌握更多、更成熟的社交技巧。父亲积极参与、引导婴儿的游戏,激起婴儿的积极反应和兴趣,使婴儿在交往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在与父亲交往的期间,儿童不但学习了行为准则,而且懂得了许多交往技巧。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亲能积极地参与抚养活动,许多婴儿在一岁末都能与父亲形成安全依恋。兰博(Lamb)1981年关于父亲作用的经典研究发现,父母在婴儿的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母亲可能比父亲更多地拥抱、抚慰婴儿,和婴儿玩一些传统的游戏,更关注婴儿的需要;父亲则更可能提供一些好玩的、强度较大的身体刺激,发起儿童喜欢的不同寻常的游戏,尽管大多数婴儿伤心或害怕时需要母亲的陪伴和安抚,但父亲仍是他们喜欢的玩伴。
  父亲的存在和父爱,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建议父亲们尽可能多地参与育儿活动之中。
  (一)多与孩子交流
  任何刺激,包括动作的、声音的都能作为和孩子进行交往的方式。孩子听到成人的话以后,就会产生与成人进行交流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动力。爸爸与妈妈不同的声音常常会令宝宝感到兴奋。久而久之,他会对这种声音产生亲近感,从而对发出这种声音的人产生亲近感。
  (二)陪孩子享受童年
  父亲要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场,或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三)表达父爱
  父親应该用各种方式表达和传递父爱,使孩子经常感到父亲的爱和关心。父爱同母爱一样,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情感。父爱是一种更深沉、严肃的爱,因为父爱往往更多地着眼于未来。
  父亲,为了孩子更全面、更好地得到心理发展,请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您的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成长!
其他文献
小说《边城》中的渡口和摆渡人已经成为了经典的文学形象。小说中,渡口的两岸是与世无争的、遗世独立的小村与繁华的大千世界。人生同样有渡口,也有摆渡人。这种渡口往往代表着人从一个人生境界提升至另一个更高的境界。  所谓人生的摆渡人,源于自己的内在,与所处环境无关,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是人生境界的提升。  以爱国情怀摆渡,渡口链接着历史与文化。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典型形象。他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遭小人
期刊
【摘 要】爱,是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作为教师,没有了爱,教育便没有了生命。如果仅仅是当作一种职业 ,爱也会有限。唯有发自内心对孩子的爱才能深远。爱与不爱,爱的程度就投射在一个人对事物的关注度和甘愿付出的程度上。爱学生,也一定会充分地关注他的心理,关注他的成长,关注他的言行,关注他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爱学生;心灵;成长  一、爱学生,请不要吝惜你关注的目光  一个老师问一个孩子为什么上课的
期刊
【摘 要】建国几十年内阿根廷社会动荡不安。地方考迪罗割据纷争,劳动力严重不足等都阻碍了阿根廷经济社会的发展。《1853年宪法》的内容除了一般原则和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外,在河流通航,关税,废除奴隶制度,吸引移民,地方权力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解决了很多国内问题,共同推动了阿根廷的现代化,为阿根廷“美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阿根廷1853年宪法》
期刊
这是主人今天第十三次从我面前经过。他依然没有想起来给我浇水。  虽然在这个家中我一直处于十分边缘的地位,但是作为一株有骨气的虎皮兰,我始终坚强地捱过每一个没有水的日子。  我的主人,一个四十出头的编剧。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却始终没什么成就。他最爱一部叫《苦惱人的笑》的老电影,就连我也不知在角落里看了多少遍,早已将剧情倒背如流了。文化专制年代,男主人公作为记者不愿意随波逐流说假话,即便在现实的不
期刊
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面对那么孩子,特别是在教一年级或者教一个新班的时候,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做起,经常感到焦虑和无奈!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反思,我有以下做法,可供大家参考:  一、让孩子只做好一件事 ——好习惯是这样养成的  习惯决定人生,读书改变命运。培养好的习惯非常重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总希望样样工作都能做好,样样都想抓,但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也没抓好,或者抓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培养好
期刊
人与人之间礼物的流动本是维持社会支持网络的方式之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送礼已经成为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条潜规则。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第一位考虑的不是能力而是礼物的轻重与送礼的时机,可见送礼这一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民风民俗这么简单了,它已经上升到政治经济层面,成为当代社会的顽疾了。  中国自古便是官本位制,每个人都向往成为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一些想做官又没有能力的人发现了人性原罪中的贪婪,贪污腐败也逐渐诞生
期刊
当第一只灯泡亮起的时候,它打破了人们对黑暗的恐惧;当第一个细胞被窥见的时候,它打破了人类对神灵的敬畏;当第一面旗帜插上月球的时候,它实现了人类对未知的幻想。而这些,都是源于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进步。那么,倘若科技发展到极致,是否就会带来真正理想的“乌托邦”世界呢?  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给我们做出了这样相似的“乌托邦式”假设,然而却展现出了截然相反的“反乌托邦”社会,例如《饥饿游戏》《分歧者》《移动迷
期刊
“为春花忧月,为秋草忧露,真是菩萨心肠。”继杞人忧天型的“忧郁青年”问世以来,“佛系青年”接踵而至。但我认为,青春不狂何时狂,让青春激荡起应有的激情,青年人责无旁贷。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日本媒体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这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与世无争”的“佛系思想”折射出的便是一种随波逐流,不思进取的消
期刊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诗23:6)  ——题记  在南方的小城,银杏是种普通但却可爱的树。高大挺拔的躯干,深秋时节铺满一地金黄,直引得古今文人留下不少为人称颂的诗文。如果说能有一件物什贯穿我走过的日子,我希望,那可以是银杏。  从小,我便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儿的后山上,有一片银杏林,每当秋风渐起时,那一片银杏林,便像被泼洒了鎏金色的颜料,随着日子,一点点的,由浓绿,变成金黄,慢慢的,树下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佛系青年”的生活方式。这类青年更仿佛是提前进入了老年期,他们崇尚着得过且过、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人们往往对他们会有一种批评态度,而在我看来,这些佛系青年正是以风轻云淡品人生百态,不失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佛系青年,大多习惯于得过且过,这似乎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消极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人十分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