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渡口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k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边城》中的渡口和摆渡人已经成为了经典的文学形象。小说中,渡口的两岸是与世无争的、遗世独立的小村与繁华的大千世界。人生同样有渡口,也有摆渡人。这种渡口往往代表着人从一个人生境界提升至另一个更高的境界。
  所谓人生的摆渡人,源于自己的内在,与所处环境无关,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是人生境界的提升。
  以爱国情怀摆渡,渡口链接着历史与文化。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典型形象。他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遭小人陷害,不被重用,最终怀着一个香草美人的美政理想,投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与一个浪漫主义的根源。而屈原人生的渡口,就发生在他自沉于汨罗江的那一刻。这个悲壮的决定,使他从一个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普通知识分子,上升为中华文化的典型象征,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壮代表。而他的摆渡人,就是他内心中永不熄灭的爱国之情。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使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身殉国。这是屈原人生的渡口,连接的是個人的生与死,是国家的存亡命运,更是一种文化的繁荣。
  以希望和信仰摆渡,渡口链接着民族与社会的未来。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是近代史上的英雄,民族精神的化身。他觉醒于众人之先,却因此坠入自身无法排解的寂寞之中。面对愚昧麻木拒绝苏醒的国民,他无法明了自身努力的意义。这是鲁迅先生人生的渡口。他抓住了希望这一只船,愿为了关于未来的那一丝“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他之所谓可有”的希望,献上自己的力量。他的摆渡人,是他对希望与未来的信仰。
  以价值摆渡,过人生渡口。人生的渡口,有时并不只关乎个人自身的名利与生死,更多地也关乎国家与社会,甚至是一种文化。因为人生境界的提升,往往不仅仅与个人有关,也会对国家与社会产生影响。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而人的价值与境界也正是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与影响上。
  所以我们应努力寻找人生的渡口,并发挥自己的心灵力量,渡过汹涌奔流的河水,来到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渡口,需要以内心来渡。长愿人如《边城》的渡口与摆渡人般,一生顺渡。
其他文献
【深圳市小学英语课本剧剧本】  《牛津英语》第六册,第四模块  【剧名】:A Happy Family (幸福一家亲)  【创作分析】  本剧根据《牛津英语》第六册,第三,第四模块的内容改写。熊猫宝宝们为妈妈过母亲节,Joe??听到了奇怪的声音,以为是怪物,妈妈告诉他,那不是怪物,是高铁。后来他们坐高铁去南岳农场看望爷爷,看到了很多可爱的动物,爷爷教育他们热爱动物,不要践踏草地,不要扔石头。孩子们
期刊
“人啊!认识你自己!”  西方人苦苦挣扎彷徨了数百年,跨越了暗无天日的中世纪,在淹没于宗教烈火的无数求知者的牺牲下,最终苦苦追求的不过就这五个字:“认识你自己”。  或许每个人都应该清楚,我们的心头有一扇门。哲人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其实当我们摆脱了外界功名和利欲的干扰和诱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世俗中为了这些世俗的东西而忽视内心真正的追求和理想,这样值得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要在
期刊
五年前的那个初秋,暮雨潇潇,梁瓦轻敲。我初次来到荷池旁边,但见一派萧索的光景:池水中漾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似是造物者轻轻诉说着历史的悲哀,整个水面上氤氲着淡淡的忧伤。  池塘偌大,水荇悠悠摇摆,不知名的水草在水底滋生,霸道地布满了池塘。我抬起头,不经意瞥见了桥上的匾。那匾的木框却早已腐朽,在秋雨中隐隐绰绰地显现出“荷池”二字。颇为讽刺与可笑的是荷池无荷,就连一片荷叶都未曾出现过。不知荷到底是有多么
期刊
“无用之用”出自《庄子·人间世篇》:一棵参天大树独长千年的原因,竟然是“成船则沉,成椅则蛀。”因为无用,大树免遭砍伐得以幸存。因为看起来毫无价值,它在时间的沉淀后却具有了更高的价值。  纵观古今,有许多喜欢做“无用”之事的人。  孙璞就是这样一位,而他的笔名“木心”或许更加耳熟能详。木心很小就酷爱画画、写作,但于当时,考取仕途抑或从商才是光明大道,就连他家中的仆人都公开议论他的画画和写作为“旁门左
期刊
子曰:“绘事后素”,说的是有雪白的底色,才绘得出精致的作品。于立身而言,良好的德行便是为人的底色,正如《左传》所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人,其次有立言。”  “君子无德则为乱,小人无德则为盗。”有才而无德者比起碌碌无为的庸人来说,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更大。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当下,大多数人都习得了一技之长,但“金钱至上”的观念甚嚣尘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层出不穷。  复旦投毒事件的恶果,马加爵事件所
期刊
六月一到,清凉的天气便一去不复返,逼人的热浪席卷大地,街上一个人影也瞧不见,店铺也是大门紧闭,烈日之下,就连蝉鸣也显得有气无力。  “该死的,这天气。”  老王一路走一路喘气儿,临近家门还不忘咒骂一句,狠狠地朝地上吐口唾沫,大踏步走进了自家庭院。大汗淋漓的老王在树荫下支起一张躺椅,等不及去拿把扇子,便朝躺椅中一坐,顿时惬意地哼起小曲儿来。老王一边甩着汗珠,一边将另一只手中一直攒着的两个气球放到眼前
期刊
在《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的确是这样啊!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肯定要比一般的老师要忙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班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班主任亲自过问,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总是干不完,就像很多班主任的工作案例中说的那样,有时候你想休息都没时间。到头来是什么事情也处理不好。这样的事情总在班主任的身上出现。我在刚当班主任的时候就是这样
期刊
傍晚我和妈妈一起出门散步,夜幕降临,我们站在酷似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高处俯瞰着城市的街头,周边几座哥特式建筑仰望着摩天大楼,车灯的流动如同箭头涌向城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不禁会在一瞬间恍惚,自己身在何处,中国?外国?故乡?他乡?  正惆怅于城市建筑的高仿,失落于找不到城市坚持的底蕴,突然之间,目光瞥到了大学城,那里也华灯初上——书店的灯依旧通明,一块悬着的石头在心里落了地,实实在在的感觉让人心安。书店,有
期刊
光普照万物,光春风化雨、点石成金。有了阳光,向日葵才有生长的方向;有了阳光,大地才能结出果实。而阳光之于我们,就像海洋之于游鱼,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光,不是“床前明月光”的“月光”,也不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浮光”,而是一种正能量,处于其中,便更加“闪亮”。  杜运燮有一首诗我非常喜欢,叫做《光和影》: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期刊
初夏的风暖暖的,有时候夹着一丝凉意,迎面吹来,我感到头脑清醒了许多,但心里还是氤氲着淡淡的伤感。由于考试的屡次失利,长期累积的压抑感一下子翻涌上来,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我在家里写着作业,总觉得整个人像裹了一层厚厚的棉絮,闷得我喘不上气来,索性放下笔,出去透透气。  假山那里的景观,是我最喜欢的。小山上,清澈的水流从上面倾泻而下,打在层层叠叠的岩石上,啪啪作响。溅起的水花跳到旁边茵茵的草地上,在阳光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