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根廷1853年宪法》与阿根廷现代化的关系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uangp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国几十年内阿根廷社会动荡不安。地方考迪罗割据纷争,劳动力严重不足等都阻碍了阿根廷经济社会的发展。《1853年宪法》的内容除了一般原则和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外,在河流通航,关税,废除奴隶制度,吸引移民,地方权力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解决了很多国内问题,共同推动了阿根廷的现代化,为阿根廷“美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阿根廷1853年宪法》;宪法与现代化关系;发展进步
  阿根廷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但是,独立后的阿根廷并没有像美国独立后一样迅速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尽管阿根廷曾经在1819年和1826年颁布过两个宪法,但是这两部宪法都有严重的局限性,没有真正有效地促进阿根廷社会的进步。考迪罗的专制统治,联邦派和集权派的斗争,国内劳动力的缺乏和奴隶制的存在等等仍然阻碍着阿根廷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正是《1853年宪法》的颁布,为阿根廷的现代化奠定了法律基础。
  《1853年宪法》颁布的主要政治经济背景分为下面四点:
  第一点在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其他省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独立后的阿根廷拥有三个各不相同的地区:1.经济最发达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2.巴拉圭河以及乌拉圭河沿岸诸省3.至安第斯山脉的内陆省。阿根廷地广人稀,大牧场放牧业较发达。在摆脱玻利维亚矿产业后,阿根廷的经济政策转向了出口农牧产品的大西洋贸易,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一方面,由于波托西银矿的衰落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内陆各省无法依靠波托西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繁荣的货运贸易进行发展,再加上欧洲商品输出的冲击,经济发展趋缓甚至停滞。而沿海地区的情况同样不乐观,“独立战争和随后发生的内战破坏了沿海各省的经济并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当它们开始恢复时,它们发现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已属于支配地位。”1;另一方面,布宜诺斯艾利斯依靠优良的港口条件,利用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实际上,尽管各省都不同程度上参与到了对外贸易中,但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获得了大部分利益。
  在此背景下,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和其他省份几乎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双方的矛盾也因此不断加剧。一方面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企图垄断航运贸易,企图唯我独尊,保持其在国内各省中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其他省份尤其是内陆省为了维护本地产业,推动自身经济发展,实施保护主义政策。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极大地阻碍了阿根廷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点在于考迪罗对阿根廷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各省冲突在上层突出表现为考迪罗之间的冲突。在阿根廷建国后几十年内,各地由考迪罗控制,考迪罗们划定边界,设置关卡,收取关税,严重阻碍了阿根廷国内经济发展,而考迪罗之间的武装冲突也给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而当罗萨斯结束了地方的割据纷争、统一阿根廷时,却建立起了个人独裁专制统治。对于罗萨斯统治时期的评价,史学界态度不一,但是很显然个人专制是不利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此缓解中央和地方矛盾,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就成为了《1853年宪法》的重要使命。
  第三点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和资产阶级力量发展。随着生产环节中出现了雇佣关系,资产阶级开始走上阿根廷的历史舞台。虽然不具有普遍性,大地主和畜牧业者对于纯家长式的经营商品生产方法的改变,也影响了地主本身的面貌,开始了“地主资产阶级化”的过程。2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其需要一部资本主义性质宪法来维护其利益,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四点在于劳动力不足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尽管阿根廷国土面积很大,但是1850年阿根廷人口却位列南美洲倒数第四,仅在乌拉圭、巴拉圭、厄瓜多尔之前。3地广人稀的特点虽然有利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但也意味着阿根廷建国初期的劳动力数量的严重不足。劳动力匮乏使得工人寻找工作变得十分容易,工人流动性极强,社会生产关系并不稳定。同时许多劳动力素质也不高。“有很多证据表明地主没有能力把土生工人转变成一个可以依赖的。努力工作的和稳定的佃户。在农村,工人有着不遵守劳动纪律的传统。他们容易想什么时候不工作就什么时候不工作。”4劳动力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缺陷成为了推动阿根廷社会进步的又一大障碍,所以吸引移民也成为了《1853年宪法》一个重要的任务。
  《1853年宪法》由两篇组成。第一篇《宣言、權利和保障》,其内容主要为政体、各省和公民权利的一般原则。第二篇《国家政权》,由《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组成。
  第一篇中,除了一般原则外,还有几条规定拥有重要影响。
  宪法第九条规定:“在联邦的所有领土上,均不会征收超过国家标准的更多的关税,将执行国会制定的税费。”5第十条规定:“在共和国内部,国家生产或制造的影响的流通,以及在外国海关派出的各种商品和货物是无关税的。”第十一条规定:“国内或国外生产或制造的物品,以及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跨境的各种家畜,都免征过境费,包括车船等动物运输,不管以任何名义,都不得对它们征收税费。”第十二条规定:“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的指定船舶,他们毋须进入,停泊和支付过境费用。”第二十六条规定:“所有的军舰在联邦内河的航行都予以免税,但须遵守国家当局规定的规定。”这些规定一方面取消了省际关税,海关收入属于联邦政府,在增强了中央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动摇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取消关税,内河自由通航有利于阿根廷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1850年,全国养羊还只有七百万头,1878年,增至六千五百万头……羊毛的出口量也逐年增加,1850年阿根廷向国外输出羊毛七千六百八十一吨;1855年增至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五吨;1875年则已增加到九万零七百二十吨。”6“1869年,全国进出口贸易额只有七千四百万比索,至1874年,则已增至一亿零二百万比索……1870年全国出口总值只有二千九百三十一万美元,至1895年,则已增至一亿三千余万美元。”7统一稳定的国内市场刺激了生产,使阿根廷国内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也同时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总之,这两条规定具有双重属性,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于阿根廷的进步都具有积极意义。   宪法第十五条规定:“阿根廷联邦中没有奴隶:今天仍存在的少数奴隶自宪法宣誓以后就获得自由;并有一项特别法律将规范本声明产生的赔偿。每一份人口买卖合同都是违法的,所有参与拟定、起草、公证的人员都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该规定彻底废除了阿根廷的奴隶制度,为阿根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第十六条规定:“阿根廷联邦不承认血缘或出生的特权:没有任何个人特权或贵族头衔。所有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就业时可以接受,除了适用性之外没有其他考虑因素。”该规定为奴隶的就业同时也为其他非克里奥尔人的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二者共同为阿根廷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国内解决方案。
  关于移民问题,宪法第二十和二十五条分别规定:“外国人在联邦境内享有所有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可以开展工商、贸易、以及其它行业;拥有房地产购买以及转让的权利;可以在河流和海岸航行;自由从事宗教活动;根据法律制定遗嘱和结婚。不强制他们承认公民身份,没有支付强制性捐款的义务。在联邦境内连续居住两年便可获得国籍;但是对于此项当局可能提出要求,以及必要时提供证明服务。”“联邦政府将鼓励欧洲移民,且不得限制,或对进入阿根廷境内的外国人所带的用于耕种土地、改善工业、引进和教授科学和艺术的物品进行征税。”这两项规定给与移民诸多优越条件,为阿根廷吸引了大量移民。“从1855年起,欧洲移民开始如潮水般涌入。如在萨米恩托总统任期内,在一百七十四万三千三百五十三人中,即有二十一万一千多人是外来的。在罗加总统任期内,从欧洲来的移民将近五十万。”8可见,憲法第十五、十六、二十和二十五条的规定也通过吸引国外移民的方法充分缓解了阿根廷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大批移民的进入也促进了各地文化技术在阿根廷的交流传播,间接促进了阿根廷的现代化。
  宪法第十四条规定:“联邦的所有居民根据规范其行使的法律享有以下权利;即:工作和行使所有合法产业……教育和学习。”这一规定为阿根廷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850年,全国只有二百零五所公立学校,学生人数只有一万二千人,教员只有二百四十一人。1875年,学校的数目增加到一千九百所,教员人数增加到四千零八十人,学生增加到十六万四千六百人……”9作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的发展为阿根廷的现代化提供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于阿根廷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1837年一代”思想家所设想的一样,《1853年宪法》不仅参考了《1819年宪法》和《1826年宪法》,还大量参考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这部新宪法和美国宪法如出一辙。”10该情况在第二篇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第一篇中,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共和制国家。第二篇中又对行政体制进一步细化。
  阿根廷具体政治制度与美国类似,采用三权分立原则,在法律上规定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这有利于推动阿根廷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对阿根廷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接下来几十年阿根廷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罗萨斯时代的独裁专制局面。
  在地方省政府权力的方面,阿根廷的制度同样类似于美国的联邦制,第二章对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例如宪法第105条规定:“各省有各自的地方体制,根据各自的制度办事。各省自行选举本省省长、省议员和其他官员,联邦政府不得干预。”第107条规定:“各省之间可签订有关司法管理、经济利益和公益事业的地方规定,并报告联邦国会备案。各省可制定保护性法律,利用本省资源发展工业,提倡移民,修筑铁路,开辟航道,垦殖省公有土地,引进和建立新型工业、引进外资和勘察本省河流。”第108条规定:“各省不得行使属于国家的权力,不得签订政治性的地方协议。不得制定有关贸易、内河航行或航海的法律。不得设立省海关,不得铸造货币,未经联邦国会批准不得成立发行纸币的银行。在国会颁布民法、贸易法、刑法和矿业法后,各省不得另行颁布这类法律。各省不得对公民和国籍、破产、伪造货币或国家文件等事项颁布法律。不得征收船舶吨位税。不得建造战舰或组建军队。但遭受外来入侵或遇到迫不容缓的危险时,不在此限,但事后须向联邦政府报告。不得任命驻外代表或接受外国代表。不得接纳新教派。”可见《1853年宪法》为地方省政府保留了部分权力,其中关于发展工业、修建铁路等内容得到了有效落实。“根据1853年的材料,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共有作坊一百一十家,工厂一百零六个,其他还有一些食品业。八十年代以后,工业方面也有了相当迅速的发展。1900年,全国一共有二千七百家工业企业。”1850年,阿根廷国内几乎没有铁路,1860年增加到39公里,1870年则达到了732公里,1880年更是达到了2313公里。11另一方面,宪法也对各省政府的权力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限制,进而在保证地方政府正常运作的同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防止了地方割据,自从1861年米特雷统一阿根廷以后,尽管短时期内仍然存在考迪罗叛乱的现象,但是中央政权和国家组织已经确立,考迪罗主义走向衰落也已是大势所趋。由此看来,宪法中关于地方政府权力的规定对推动阿根廷的统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1853年宪法》在阿根廷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原则一直维持到1948年,12也为综合来看,《1853年宪法》颁布后几十年内,特别是自1870年巴拉圭战争结束后,在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中,阿根廷的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1870-1913年,阿根廷GDP增长率为5.8%,实际出口增长率为6.3%,国内市场增长率为6.8%,国内市场人均增长率为3.4%。13各项指标皆为拉美第一。由此,我们不能说阿根廷经济社会的发展与《1853年宪法》的颁布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可以说《1853年宪法》就是阿根廷“美好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法律基础。
  总之,《1853年宪法》从总体上来看是进步的,作为阿根廷统一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基础,它对于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精神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也有许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三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2](苏)叶尔莫拉耶夫主编《阿根廷史纲》,三联书店出版社1972年12月第一版
  [3](乌拉圭) 路易斯·贝尔托拉,(哥伦比亚)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著,《拉丁美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
  [4](美)乔纳森·C·布朗著,《阿根廷史》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1月第一版
  [5]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上卷(二),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第2版
  [6](美)本杰明·吉恩,凯斯·海恩斯著,《拉丁美洲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8月第一版
  注释:
  1.(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三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第638页
  2.(苏)叶尔莫拉耶夫主编《阿根廷史纲》,三联书店出版社1972年12月第一版,第237页
  3.(乌拉圭) 路易斯·贝尔托拉,(哥伦比亚)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著,《拉丁美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第73-74页
  4.(美)乔纳森·C·布朗著,《阿根廷史》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1月第一版,第116页
  5.本文所引用的宪法原文皆引自维基资源(Wiki source)Constitución de la Nación Argentina (1853)
  6.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上卷(二),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第2版,第774頁
  7.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上卷(二),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第2版,第775页
  8.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上卷(二),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第2版,第775页
  9.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上卷(二),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第2版,第776页
  10.(美)本杰明·吉恩,凯斯·海恩斯著,《拉丁美洲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8月第一版,第319页
  11.(乌拉圭)路易斯·贝尔托拉,(哥伦比亚)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著,《拉丁美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第128页
  12.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上卷(二),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第2版,第771页
  13.(乌拉圭)路易斯·贝尔托拉,哥伦比亚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著,《拉丁美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第134页
其他文献
五年前的那个初秋,暮雨潇潇,梁瓦轻敲。我初次来到荷池旁边,但见一派萧索的光景:池水中漾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似是造物者轻轻诉说着历史的悲哀,整个水面上氤氲着淡淡的忧伤。  池塘偌大,水荇悠悠摇摆,不知名的水草在水底滋生,霸道地布满了池塘。我抬起头,不经意瞥见了桥上的匾。那匾的木框却早已腐朽,在秋雨中隐隐绰绰地显现出“荷池”二字。颇为讽刺与可笑的是荷池无荷,就连一片荷叶都未曾出现过。不知荷到底是有多么
期刊
“无用之用”出自《庄子·人间世篇》:一棵参天大树独长千年的原因,竟然是“成船则沉,成椅则蛀。”因为无用,大树免遭砍伐得以幸存。因为看起来毫无价值,它在时间的沉淀后却具有了更高的价值。  纵观古今,有许多喜欢做“无用”之事的人。  孙璞就是这样一位,而他的笔名“木心”或许更加耳熟能详。木心很小就酷爱画画、写作,但于当时,考取仕途抑或从商才是光明大道,就连他家中的仆人都公开议论他的画画和写作为“旁门左
期刊
子曰:“绘事后素”,说的是有雪白的底色,才绘得出精致的作品。于立身而言,良好的德行便是为人的底色,正如《左传》所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人,其次有立言。”  “君子无德则为乱,小人无德则为盗。”有才而无德者比起碌碌无为的庸人来说,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更大。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当下,大多数人都习得了一技之长,但“金钱至上”的观念甚嚣尘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层出不穷。  复旦投毒事件的恶果,马加爵事件所
期刊
六月一到,清凉的天气便一去不复返,逼人的热浪席卷大地,街上一个人影也瞧不见,店铺也是大门紧闭,烈日之下,就连蝉鸣也显得有气无力。  “该死的,这天气。”  老王一路走一路喘气儿,临近家门还不忘咒骂一句,狠狠地朝地上吐口唾沫,大踏步走进了自家庭院。大汗淋漓的老王在树荫下支起一张躺椅,等不及去拿把扇子,便朝躺椅中一坐,顿时惬意地哼起小曲儿来。老王一边甩着汗珠,一边将另一只手中一直攒着的两个气球放到眼前
期刊
在《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的确是这样啊!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肯定要比一般的老师要忙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班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班主任亲自过问,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总是干不完,就像很多班主任的工作案例中说的那样,有时候你想休息都没时间。到头来是什么事情也处理不好。这样的事情总在班主任的身上出现。我在刚当班主任的时候就是这样
期刊
傍晚我和妈妈一起出门散步,夜幕降临,我们站在酷似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高处俯瞰着城市的街头,周边几座哥特式建筑仰望着摩天大楼,车灯的流动如同箭头涌向城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不禁会在一瞬间恍惚,自己身在何处,中国?外国?故乡?他乡?  正惆怅于城市建筑的高仿,失落于找不到城市坚持的底蕴,突然之间,目光瞥到了大学城,那里也华灯初上——书店的灯依旧通明,一块悬着的石头在心里落了地,实实在在的感觉让人心安。书店,有
期刊
光普照万物,光春风化雨、点石成金。有了阳光,向日葵才有生长的方向;有了阳光,大地才能结出果实。而阳光之于我们,就像海洋之于游鱼,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光,不是“床前明月光”的“月光”,也不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浮光”,而是一种正能量,处于其中,便更加“闪亮”。  杜运燮有一首诗我非常喜欢,叫做《光和影》: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期刊
初夏的风暖暖的,有时候夹着一丝凉意,迎面吹来,我感到头脑清醒了许多,但心里还是氤氲着淡淡的伤感。由于考试的屡次失利,长期累积的压抑感一下子翻涌上来,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我在家里写着作业,总觉得整个人像裹了一层厚厚的棉絮,闷得我喘不上气来,索性放下笔,出去透透气。  假山那里的景观,是我最喜欢的。小山上,清澈的水流从上面倾泻而下,打在层层叠叠的岩石上,啪啪作响。溅起的水花跳到旁边茵茵的草地上,在阳光下
期刊
小说《边城》中的渡口和摆渡人已经成为了经典的文学形象。小说中,渡口的两岸是与世无争的、遗世独立的小村与繁华的大千世界。人生同样有渡口,也有摆渡人。这种渡口往往代表着人从一个人生境界提升至另一个更高的境界。  所谓人生的摆渡人,源于自己的内在,与所处环境无关,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是人生境界的提升。  以爱国情怀摆渡,渡口链接着历史与文化。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典型形象。他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遭小人
期刊
【摘 要】爱,是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作为教师,没有了爱,教育便没有了生命。如果仅仅是当作一种职业 ,爱也会有限。唯有发自内心对孩子的爱才能深远。爱与不爱,爱的程度就投射在一个人对事物的关注度和甘愿付出的程度上。爱学生,也一定会充分地关注他的心理,关注他的成长,关注他的言行,关注他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爱学生;心灵;成长  一、爱学生,请不要吝惜你关注的目光  一个老师问一个孩子为什么上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