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民主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民主课堂?从字面上看,人们觉得并不陌生。但是,要一下子说清楚,可能又觉得很难。
  归根到底,只有对民主的内涵有一个科学的、清晰的认识,那么谈民主课堂才会有现实意义。
  多少年来,人们对民主认识总拘泥于民主就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推而广之,民主课堂是为多数学生服务的。从教育教学这个角度看,这似乎符合一般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但是却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新课程标准理念第一条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教师不再是“演员”、学生不再是“观众”的观念是接受的,或者说已经形成了共识。
  但是,如果把民主课堂简单理解为多数学生的“表演舞台”(为多数学生服务),这也是对民主课堂一种片面的曲解。民主课堂应该是属于所有学生的舞台,民主的核心体现在“平等”这两个字。所以,民主物理课堂表现为所有师生的平等,所有学生之间的平等,而不是多数学生可以剥夺少数学生的权利,一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者)剥夺另一部分学生(成绩暂时落后者)的发言权、展示权等。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经把民主课堂寄托在具有民主意识的优秀教师身上。诚然,任何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都不能或者很难做到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实现民主平等。但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如一个单元、一个章节教学过程中,却完全可以实现动态的民主平等,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目标。
  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标准赋予科学素养以全新的内涵,把观察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问题、质疑问题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和求异思维能力等作为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以及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为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民主课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和作用。
  示例1不容忽视的意外发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
  一次,听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任课教师安排了观察酒精蒸发的实验,给每个学生5毫升高浓度酒精,要求学生滴一滴酒精在手背上,通过各自的感觉、嗅觉、视觉器官,然后说出有哪些发现。
  学生都饶有兴致地参加了活动,不久,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皮肤感觉有点凉;有的学生说闻到酒精的气味,有的说手背上酒精不见了。沉默了片刻,教师问学生还有什么发现吗?教室里是一片安静。
  突然,有个物理成绩很不出色的女生举起右手,又放了下来,这个举动还是被上课教师发现了。老师让她发言,这个学生略有迟疑地说:“老师,我不知道我说的好不好……,我发现桌子上油漆不见了”。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起来,女生满脸通红。上课老师感到很奇怪,就向全班同学打了个“暂停”手势,非常诚恳地请她详细说说新发现。她低声说:老师,我不小心将酒精滴在桌子上,我发现酒精滴在桌子上,桌子上的油漆不见了。
  于是,教师走到学生面前,果然看到她所说的现象:她的课桌是开学初经过油漆过的,乳黄色的桌面上明显露出有手指头大的斑点,木头的本色都显露出来。
  这显然是意外的教学生成——酒精溶解了油漆。
  老师没有因为这个发现是极少数人的“个案”,与“本案”无关,没有因为学生的发现与课堂要研究的主题和结论不符,而将其弃之一边,没有忽略对发现问题的学生作出肯定性评价。老师高度地赞扬了学生细腻的观察力,敢于表达自己发现问题的精神。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的意义更大。
  在这节课上,教师的民主行为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跟踪调查表明,在以后多次学情检测成绩表中发现,该生物理成绩是蒸蒸日上,期末考试已经进入班级前列。虽然,个案不能说明所有问题,我们也不能以点带面,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窥见,教师的包容和耐心,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教育观所形成的民主物理课堂的氛围,促进和提高每个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科学素养。
  示例2物理中的经济问题:“质疑和批判”比“顺从和认同”更加可贵
  感以及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不但要灵活运用教育素材,把人文教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新科技和新成果,还要让学生去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状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明白科技最终能否造福人类最根本的因素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取决于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3。5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通常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的演练。抓好实验教学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人文教育,实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通过借助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习认识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思维,塑造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因此,必须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水平。
  人文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人文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重要,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为我国未来科技的发展培养新的人才。
  在进行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自学马德堡半球“读一读”部分内容(见教材85页),建议学生阅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自主学习后,学生进行了民主讨论。
  多数学生都对马德堡半球实验所揭示的物理现象以及实验者的探究精神作出正面解读。但是,课堂最后还是出现与之相反的“杂音”,概括为如下两个主要观点:   1。马德堡半球实验不需要16匹马。
  2。马德堡市长浪费社会资源,滥用权力。
  两组学生代表发言解读他们的各自观点。
  马德堡半球实验为什么不需要16匹马呢?
  甲:因为,从力的作用来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左边8匹马拉半球的力等于半球拉左边8匹马的力,右边8匹马拉半球的力等于半球拉右边8匹马的力, 显然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力不是16匹马的力,而是8匹马的力。
  为什么说奥托市长滥用权力,浪费社会资源?
  乙:正如甲同学所说那样,拉开马德堡半球所需要的力只是8匹马的拉力,我们只要将半球的另一侧用绳子固定在坚固的建筑物或者大树根部就可以了,奥托市长不可能想不到这个办法。那么,奥托市长为什么还要找16匹马去拉呢?学生称奥托做这个实验,目的是通过这次“大型实验”,让人们相信有真空;有大气,而且大气有压力并且大得惊人。但是,根据查阅有关资料,为了演示这次实验,奥托市长竟花费了4000英镑。如果奥托不是市长,他会这样做吗?该生还对现实中官员浪费现象提出了批评。
  以上这些观点无疑是在民主物理课堂上才能意外得出的结论,是难得可贵的教学生成。如果我们暂且不论这些观点的正确与否,仅仅从思维问题的角度分析,显然,学生已经打破了学科本位观念,将物理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知识联系起来,并进行深入分析,观点新颖,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闪烁,求异思维能力的进化,批判和质疑精神的体现。
  奥托市长被批浪费社会资源,大大超出教师的课堂预设。学生的思维突破了传统框框,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在不断地增强,民主科学的精神和批判思维之花得到了绽放,这是传统“专制”课堂和教师“独裁”搞一言堂教学无法产生的教学生成。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民主课堂催生的教学生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远比培养“认同和顺从”的思维能力更为可贵。
  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物理课堂,表面搞民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现在比较流行,但在最后还是教师“一锤定乾坤”,教师的权威远远凌驾于学生之上,不容许学生有疑,更不让学生质疑,在这种伪民主课堂上,根本就没有体现师生的平等,很难培养出敢于坚持真理、富有民主科学精神的一代社会公民。
  所以,在民主物理课堂上,我们需要用无形的线放飞学生思维,让他们飞得更高,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民主课堂的蓝天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示例3正确对待教学生成问题:发散思维比求同思维更有创造性
  在一次教学视导中,笔者听了一堂课题是“速度”的公开课。新课教学开始,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出示的主题是“谁快谁慢?”,设置问题内容如下:
  图1是一幅某校1500米比赛[HJ1。35mm]的照片,请你判断四个远动员中哪个运动员跑的快。
  经过几分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几乎所有学生回答是6号运动员,理由因为他跑在最前面。于是,教师指出这是使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通常观众采用这种方法。
  突然,有个学生举手说,不一定。
  接着,就发生了下面师生的一段对话:
  老师:为什么呢?
  生甲:因为有可能是6号运动员偷跑,或者8号、5号、3号运动员反应迟钝,所以,图片不能反应谁快谁慢。
  教室出现一阵骚动。
  按照一般的思维,都不会想到偷跑的问题或者运动员反应时间快慢问题。上课老师听了甲的发言,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显然对学生甲“捣蛋”行为有点不满。
  想不到,又一个男生乙站起来说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最后面的3号运动员可能跑得最快。
  此刻,老师的表情已经“多云变阴”,对学生“调皮”行为表示明显不悦,仅仅说了两个字:坐下。
  学生乙边坐边嘟囔一句:可能此刻3号比6号多跑1圈,上次咱们班的“飞毛腿”在校运动会上没到终点就比对手多跑了一圈。
  遗憾的是任课老师仿佛没有听到这位学生后面的发言,继续按照自己原来备课的思路进行教学。
  其实,教师只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继续耐心交流,不难发现学生乙“多跑一圈”的发言完全迎合了教师提出的“相同时间比路程”观点。而甲的发言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无论是运动员“偷跑”还是“反映迟钝”,都是揭示“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情况下如何比较运动快慢的问题”,该教学生成可以让教师自然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由“相同时间比路程”过渡到“不同时间、不同路程如何比较运动快慢”问题,答案并非定案,如此教学生成是进一步开展教学的良好契机。学生在分析谁快谁慢的问题能联系实际,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是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的核心。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角度来看,发散思维比求同思维更有创造性,更有意义和作用。
  可惜,在本案例中,教师在处理这个教学生成问题时,缺乏教学民主的理念,没有能抓住机会,鼓励学生进一步进行自主探究,而将学生可贵的发散思维能力扼杀在摇篮中,使几棵可能培养成大师的苗子从此枯焉了。
  因此,缺乏民主的物理课堂,是难以真正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没有民主的物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探究、科学合作的创造力培养也就成为“海市蜃楼”。
  本案例表明,只有实现师生的平等才会有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是多边的而不是单边的,是多元的而不是单元的,只有这样的民主物理课堂,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的空间、时间才会延展,创造性思维通道才会变得更加畅通,思维的深度、广度、速度才会达到一个新层次,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上一个台阶。
  以上对几个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反映了民主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条件,仅仅是笔者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粗浅认识,是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产生思维碰撞的一点火花。期待民主课堂培养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能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深处,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真正落实“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目标。
其他文献
班主任在学生整个中职学习生涯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风向标,班主任实际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发展的质量。因此,班主任应结合中职学
期刊
【摘 要】 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育的总体目标,其中充分肯定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也明确指出兴趣对于终生学习的重要性。笔者从教师角度出发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阐述了五个观点。  【关键词】 兴趣教学 终生学习 教育信念 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教学内容  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其中规定课程总目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教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这种教学方法更是颇受欢迎。为了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最大有效性,就必须要将小组合作贯彻落实到实际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授课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 教学 效率  近年来,由于《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课堂中,因为新课程倡导的体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要带给孩子什么?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我们尝试学科生活化
实施成效  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广泛开展生态体验式德育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明显提高,爱心与责任感与日俱增,生态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大量绘画、摄影作品及体艺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京山观鸟队先后荣获湖北省观鸟摄鸟大赛少年组最高奖“三宝鸟”奖、金雕奖、白鹭奖和洞庭湖国际观鸟大赛最高奖“雏鹰奖”,京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
研究表明,我国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没有达到很好的结合,从而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当前,相关研究人员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展开了调研,得到了良好的结果。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我国的人文教育工作的推行主要落实在了高校学生身上。然而,人文教育很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行,主要问题体现在教材的方面,当然也有专家认为人文教育很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身上,因为物理教师本身就应该
期刊
2015年3月28日,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实验中学被教育局确定为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合作学校,国家级外援的强势加入,更增添了学校发展的底气。合作的真谛是谋发展合作项目启动之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