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导入方法新谈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yy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人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归纳了其他一些导入新课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 导入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一篇小说,作者总要构思一个巧妙的开头;正如一场戏,编导总要设计一个精彩的序幕,目的是吸引读者和观众饶有兴趣地看下去。一堂课的教学也是如此,为了能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设计“趣、疑、美”的导语,营造“课未始,兴已浓”的气氛,从而奠定一堂课教学成功的基础。除了教材导入框中提到的导入内容及方法外,本人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归纳了其他一些导入新课的方法,将在本文中一一列举,仅供大家参考。
  
  一、巧妙设问法
  
  在讲到“大一统的汉朝”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今,中国人被等称为汉人,流通的汉文字亦被统称为汉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呢?”此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立即导入课题:“汉朝的影响为什么如此大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大一统的汉朝》。”又如,“江南地区的开发”这篇课文比较枯燥,我也采用了这个方法。我首先提问:“如果你是个打工仔,你希望去哪里打工呢?为什么?”很多学生回答:“想去南方,因为那里经济发达,有很多就业机会。”我乘胜追击:“大家想知道南方经济是何时发展起来的吗?”运用此方法时,教师应该注意所提问题要与课文联系紧密,同时,应该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媒体导入法
  
  我在讲“三国鼎立”时,适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于是,我先用媒体播放了《三国演义》主题歌,随后引出问题“这部电视剧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如何评价剧中的历史人物呢?”又如,在讲到“辉煌的隋唐文化”时,我播放了电视剧《大明宫词》的有关片段,引导学生讨论当中的有些内容,导入新课。电视台经常播放一些历史剧,如《大汉天子》《康熙大帝》《雍正皇帝》等,均可用于教学。这种方法非常直观,学生的兴趣很大。但是,运用此法时,应切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向学生说明电视剧含有演绎的成分,不能完全取代历史事实;再则,“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此方法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备课;还需具备多媒体设备。
  
  三、实物导入法
  
  当讲到“灿烂的宋元文化”时,我首先拿出指南针给学生看,学生不明白我的用意,我接着提问:“你们知道指南针是何时发明的吗?你们想了解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我将石榴、核桃、葡萄等展示并分与学生,学生疑惑不解,我乘机提出问题:“这些食物都是大家所喜爱的,可你们知道它们原产哪里?又是如何传到中原地区的呢?”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四、诗词导入法
  
  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我先用多媒体放映岳飞的词“满江红”,然后提出问题“岳飞所写的‘靖康耻,犹未血;臣子恨,何时灭’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之后,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再如,在讲到“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我首先指出“隋朝虽然短暂,却留给了后人一笔财富”。接着,我用多媒体出具《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与胡曾《卞水》、皮日休《卞河怀古》的诗歌,再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大运河,这两位诗人的观点为什么不一样呢?隋朝灭亡真的与大运河有关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种方法在“开元盛世”、“辉煌的隋唐文化”等课文中均可采用。其好处就在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
  
  五、谜语导入法
  
  如:我在讲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首先打了一个谜语给学生猜,谜面是“泰山腾空”,谜底是一个历史人物。当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猜出是“岳飞”时,我马上请他介绍有关岳飞的故事,接着,我提出问题:“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有哪些并立的政权呢?这些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几种方法,并非孤立使用,有时可以综合使用。任何课堂教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应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不断创新。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探索和积累,争取在课堂教学这个艺术的海洋中,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九中学约瑟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倡导教育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因其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往往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教师如果实行“按需预设内容、弹性设计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以预设为基础,彰显生成,可能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过于强调预设的弊端。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预设;生成    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因其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
[摘 要]观察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通过观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表现力,还能发展他们眼、脑、手等感官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低年级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进行实践活动,丰富对生活的感知与体验,学会从整体出发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美术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营造良好的观察氛围”“教给观察的方法”“采用多种绘画形式”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
摘 要: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莫过于识字教学,因为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识字教学放在首要地位。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当堂大部分学生好像都能记住要求掌握的生字,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学生对生字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遗忘率非常高。所以,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掌握所学生字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识字教学 复习 巩固    一、重视第
一、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    1.能够体现真实情景  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如化学反应机理等知识是宏观无法认知的,反应中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我们无法看见,学生学起来较困难,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理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三维制作,使小分子动起来、高分子转起来、晶体搭起来,使难点化解成可视的图像、图形,变微观为宏观,不仅
摘 要:本文對如何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化工专业人才,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高三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些方法,旨在为化工专业教师在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拓展思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化工原理 复习方法 教学技巧    《化工原理》是化工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高考的重头戏。为使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规律,熟悉其操作原理及有关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计算方法等,并能用以
教师是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工具是语言,语言在教师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然而,近年来由于教师使用语言不当或者使用病理性语言从而引起教师与家长的冲突、导致教师与学生对立、甚至造成学生严重身心伤害的事例频频见诸报端,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媒体及很多研究者称这种现象为“语言暴力”。  所谓
摘 要: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首先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习内容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认知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充分利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与解决问
传统的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仅强调知识点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同时未形成全面的、有层次的、具体明晰的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且教育方法单一,强调知识点的考核与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主进行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杨振宁先生曾对中国科学教育中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过如下评论:“中国现在的教学方法,同我在西南联大时仍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样样学,而且教得很多
在经历了江苏2008年和2009年两年新高考之后,我看到一些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有的投入时间多,但成绩不明显;有的却忽视了历史的学习,成绩当然不理想。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怎样就能达到在历史学习上中庸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总结其他学校的名师经验给大家提供几点历史学习的建议,那就是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我把它概括为“基础知识搞扎实,题目训练要适当。材料理解要准确,书写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古皆传此说。自古以来,凡为人师者俱精于言语、知识渊博,故此,方能传其道、授其业、解其惑也。而今,教师的职能已转变为助其学道、助其立业、助其解惑。论此,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对教师而言定是水到渠成、轻车熟路。然而,事实却是否定的,师生交往中的弱者恰恰是教师。  现代教学中,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过程正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