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学生历史记忆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quan_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刚接触这门学科时学生有浓厚兴趣,但时间一久,兴趣渐渐淡了,问其原因,普遍都反应:历史知识太难记了。是的,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庞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历史记忆力便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现谈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有了兴趣以后,就可以充分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注意力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我作了简短的“埃姆斯急电”的故事情节介绍,然后着重指出:“普法战争爆发是路易波拿巴的扩张野心同俾斯麦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埃姆斯急电仅起到了导火线作用”。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讲述必须简洁,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之感。
  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1848年欧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在导入新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这幅图,紧接着简短的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 年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皇出逃,可见这场革命声势浩大,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呢?”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给学生以1848年欧洲革命规模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震动之大的信号。这对整体课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高考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 在讲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作了这样的提问: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浓厚了,记忆力也能提高了。
  
  二、教会学生掌握几种科学的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如果不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想学好历史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了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1、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3、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4、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5、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6、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无论上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首先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7、联想记忆法
  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学时则可采取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以区别。例如阿拉伯帝国在我国史书上称“大食”。三个哈里发国家分别称为黑衣大食、绿衣大食、白衣大食。同学们死记硬背,常常弄错 。我在上这段历史时这样叙述:巴格达哈里发国家地处沙漠附近,沙漠地区气候炎热,人们被太阳晒得黝黑, 因此称为黑衣大食;开罗哈里发国家地处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土地肥沃,庄稼葱绿,所以称之为绿衣大食; 而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地处大西洋东岸,远眺大海,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故称白衣大食。这样三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和国家名称一联系,学生很容易地就记牢了。
  8、图示记忆法
  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唐代安西都护府图中一些地点,学生在测验时往往张冠李戴,我采用图示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教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天山北属北庭都护府,以南属安西都护府,四镇中,上为碎叶,下为于阗,中为疏勒,安西都护府初设在高昌,后移至龟兹。寥寥数言把方位交待得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
  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9、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实行改革扩大了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同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再如,457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中国在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了近1000年。
  比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把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较,认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有可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作比较,把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戍变法”进行比较等等。
  10、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 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分析、理解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学生生活意识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孩子表现出四强四弱:自信心强、上进心强、幸福感强、纪律性强。实践能力弱、自主能力弱、亲子沟通弱、休闲娱乐弱。  中国高中生最关心自己的容貌。中国高中生拥有较好的生活品质,自我满意度较高,幸福感较强,仅次于美国高中生,比韩国、日本高中生都高。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高中生开始关心自己的容貌。调查显示,中、日、韩
期刊
【摘要】颜之推虽未介入具体的教育活动,但他仍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而且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从他的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了解并分析他的教育方法,及其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使我们能够从他的教育方法中吸取和借鉴有益的,以便更好地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使教育最充分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现代教育 启示    一、颜之推教育思想的成因    颜之推(531—595),字介,南北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每个班级的工作上去了,就为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做出了贡献。而班干部在班级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级工作又何愁上不去呢!  对于班干部这一职位,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抢着当,初中阶段是看着当,高中阶段不愿当。对此,我颇有感受。结合几年来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班干
期刊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设悬念,诱发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
期刊
阅读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一种心理活动,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形式之一。要想课外阅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对之进行有效调控。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坦然进行阅读    由于升学的压力,许多老师不容也不敢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无论是学生借来的还是买来的课外书,无论是对学生有益的还是不宜看的书,一经发现,统统没收。这些学
期刊
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与之相适应,产生了许多新的学习模式,特别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本人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习者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昔日的权威和垄断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知识、能力构成、甚至
期刊
郑校长关于“失语”的论述较为全面,他所论及的“高级失语”即是孩子们在某些情况下不敢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对于朝阳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着实令人担忧。  年轻人的瞻前顾后缘自于成年人的患得患失,诸多欲言又止的真实话语受制于一种社会规范——一种约定俗成的世情体系规范。上千年的政治文化生态演绎出的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的话语系统,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改造,激情与浪漫的冲动只能是理想主义的一束昙花。很多时候我
期刊
【摘要】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及外部行为所作出的一种判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奠基作用。游戏是构成儿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手段,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的意识,可以促进幼儿自我评价客观性、独立性的发展。  【关键词】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游戏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及外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苦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
期刊
我从事英语教学六年时间,送走了两届高三毕业生。经过几年的摸索,将心理学融入英语教学中,尝到了一些甜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目的教育,培养“新生”上进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发人们去行动并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这样成绩才能提高。我在接到高中新班时,首先对学生进行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