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颜之推教育方法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gin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颜之推虽未介入具体的教育活动,但他仍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而且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从他的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了解并分析他的教育方法,及其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使我们能够从他的教育方法中吸取和借鉴有益的,以便更好地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使教育最充分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现代教育 启示
  
  一、颜之推教育思想的成因
  
  颜之推(531—595),字介,南北朝梁朝金陵人,祖籍琅邪临沂。他出身于士族家庭,其家世传《周官》,《左氏》等儒家专门学术,早承家业,博览群书。他是当时“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由于少时受家传儒学的影响,使之成为他教育思想的基础,也使他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但由于他处于动乱年代,当时士族虽然享有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但农民起义使他们感到封建统治有摇摇欲坠之势,思想情绪趋于悲观。他们富有物质享受,具备着肆志虚玄,寄情山水的物质基础,同时在悲观失望中又需要一种逃避现实的虚玄、颓废、放任的人生哲学,此时,儒学已失去往日独尊的地位,清谈、玄学、佛学则大为兴盛,世人以博学广闻为能事,他们以辞辩取胜为务,表面好像重名理,实际上却不问真理何在,只是诡辩,这给他的思想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颜之推自20岁入官,曾历官梁朝、北齐、北周、隋朝四朝。经历多次社会动荡,多次成为亡国之人,耳闻目睹许多士大夫身亡家破的现实,因此,使他看到社会的险恶及其封建统治的危机。他结合自己从小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主要用于教导子孙,一共七卷二十篇,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学、训诂、文字、音韵、民俗、社会、伦理、教育等。这部著作是我们了解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他在儿童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见解,也道出了封建士族教育的腐败。
  
  二、颜之推主要教育方法的内容
  
  1、重视早期教育
  他认为,家教最好是从胎教开始,普通家庭如果无法进行,也应该从婴儿时开始教育。他认为早期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儿童时期学 习效果好,得益较大。认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需早教,勿失机也。”儿童受外界干扰少,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期,能把学习的材料牢固地记住,以至年长时期都不会忘记,年长以后思想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渐衰退。其次,儿童的可塑性大,易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环境与教育的好坏都会在儿童心灵上留下很深的印象,长大以后也难改变。
  2、强调爱而有教,严而有慈
  他认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做到威严和慈爱相结合,强调教子要严,对于子女要爱得其所,爱得其法,把爱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就可获得“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威而生孝矣”的效果。不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则往往重爱轻教,对子女一味的溺爱,任其为所欲为,不加管束,以致在子女面前没有威信,待到儿童已经养成骄横散漫的习气时,却又以粗暴的体罚治之,最终不能使儿童改邪归正,也不能使自己树立威信,而且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儿童成人后终归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切忌偏宠,主张一视同仁。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若反之,遭冷落的子女在心灵上势必会受到伤害,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3、注重自立和学习态度
  他强调对儿童进行自立教育,提倡自己养活自己。他要求儿童要学习一技之长,“父兄不可长依,乡园不可常保”,一旦遇到不测之祸,不得不背井离乡。因此,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自己靠自己。“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而在技艺中容易学习且最有用途的,便是读书。
  学习是为了修身立名,而不是做官和夸夸其谈,“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通过学习才能心开目明。所以,学习要端正态度,学习不是为了“求名”,更不是为了“窃名”,而是为了“立名”,为了“修身利行”即“修身以求进”,“行道以利行”,广普善道,将德行推广到千万人中。
  4、注重榜样示范和环境习染
  他认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作出榜样,让儿童仿效。父母品德作风良好,儿童处于这样的家庭中,会随风而化。要求儿童成为孝子,父母首先要成为慈父善母;要求儿童语言正确,父母的语言首先必须正确,否则将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与此相联系,他还强调环境习染对儿童的影响。他继承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者关于“慎择友”的教育思想,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中。他认为家庭教育要注意选邻择友,是因为儿童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定型,而儿童的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强,总在观察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周围人的为人处世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他要求慎重选择师友,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5、要求虚心、务实、惜时
  当时在玄学、清谈之风影响下,士人竟以虚心求学为耻,以巧辩胜人为荣。他反对这种学风,认为学海无涯,知识无限,故人之学习也是一个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不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学习本在“修身利行”,而不是露才扬己、显示学问,若有了一点知识,读了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则对个人修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珍惜时光,不失时机地刻苦学习。自幼“固须早教”,少年也不可“失机”,如果早年遭遇坎坷,失掉学习的机会,也“不可自弃”。他认为早年学习“如日出之光”,前途无量;而“老而学者”,虽然如“秉烛夜行”,但总比“瞑目而无见”要好得多。
  6、注重勤学、博学、眼学、切磋
  强调学习要勤勉努力,反对高谈虚论,坐谈玄远的恶劣学风。他列举出许多古人和当时勤学的故事来说明勤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学者自身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成绩如何主要取决于自己,而不决定于教师,所以要依靠自己的勤勉努力才能学有所得。他还认为人们在才智上有聪颖与迟钝的差别,但迟钝者只要勤学不倦,差别也是可以缩短的,也可以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重视博学,认为“学者贵能博闻”,博学的目的在于有利身心,所以博学必须要有“指归”,“要会”,不能学习“无益之事”,博学的内容必须是实学。
  颜之推从其治学体会出发,认为学习要重视亲身观察获取的书本与实践经验方面的知识,而不是道听途说,“勿信耳受,必须眼学”,无论是谈说、作文,还是援引古今史实都应如此。对于书本知识,必须阅读典籍,查考原文,如此方可信受,方可转述;对于实践经验的知识,也必须亲自实践,方可信实。他对当时士大夫门既不勤学典籍,又不实践,仅靠道听途说而获得的“学问”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这样不仅会错误百出,而且会引导人们“贵耳贱目”,所以,应该克服这种倾向。他并非绝对排斥“耳受”,认为耳受也可以扩大知识,拓展视野,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他主张“好问”和“切磋”,推崇《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说法,认为只有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切磋交流,方能互相启迪,较快地增进知识与避免错误。如果一个人闭门读书,不与外界交流,无师无友,则会使自己寡问少见,闭塞思路,而且常常自以为是,不知纠己谬误,以致贻笑大方。因此,他提倡在学习上与良师益友共同切磋研究,以增进知识。
  
  三、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虽然他的思想是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这个中心展开的,而且还有一些迂腐的教育观点,但是,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教育改革也有很大的价值。他的早期教育思想也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佳时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因此,学前教育愈受重视。在当今教育结构体系中,学前教育也列入其中,学校、家庭、社会都从不同角度予以重视。在他的教育方法里,学生要勤勉努力,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切磋交流。在我们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育里,也特别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并给于新的时代意义。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能是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问疑争论,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激发,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在现代教育里,不仅要求学生们“好问”,而且要会问,鼓励学生多提问,不是“不知所云”,要“知所以然”。教师不是教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学习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分析去发现问题,才能有兴趣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从他的教育思想里可以看到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终身学习、学以致用和直观教育等内容的存在,不过,这些思想都有着现代的意义。我们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的机会随处可见,学习的条件不断改善,学习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得真才实学的途径大为拓宽。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义务,是为了谋生。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这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观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同样也反映了他的严慈并济。颜之推的思想受时代和阶级局限影响,教育思想有其局限性也不足为怪,可他在教育思想上的宝贵财富对我们现代教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3、魏宝玉:《解析〈颜氏家训〉》
  4、张惠芬主编:《中国教育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试题特点    1、涉及热点及对应教材知识:    2、试题特点:  (1)关注社会热点  (2)对人文素养的渗透日趋理性和成熟  (3)突出主干知识  (4)回归教材  (5)试题难度有所加大    二、政治高考三轮复习策略    在高考备考的全过程中,切忌急躁蛮干,要做到合理安排,心中有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第一阶段:狠抓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全”。也就是
期刊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符号的一种悟性,一种表层意义的理解和深层思考,语感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一种驾驭文义的综合能力,它是在长期规范的文字语言运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对语言材料的组合方式和规律,对语言符号及其承载的思想内容、情感、韵味等方面的总体感悟。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培养学生文字语言的运用能力。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又该从哪方面入手,才能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呢?笔者就十多年以来在语文
期刊
语文学科在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肩负着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要的历史使命。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曾听到过这样的一堂语文课,
期刊
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自主的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种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在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学生自主进行的。它是学生个人学习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自主探究问题的情景  
期刊
校园文化及其重要作用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认识校园文化的功能,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那么,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究竟有何重要的作用呢?    一、教育作用    学校是教育机构,也是育人之地,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是其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一大特色。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功能充满了校园空间。  1、指导作用。校园文化创造了
期刊
《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也就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奖励,使他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但是,有的教师却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如下:  1、滥用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
期刊
王安石说:“无则道之本,所谓妙者也,有则道之末,所谓徼者也。徼妙并观,而无所偏取也。”他赞成“有”“无”并用,相辅相成。    一、“有为”而教    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才能有所作为。”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没有问题的学生肯定没有作为,但我们的传统教育从未鼓励过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反是抑制,甚至批评。  曾经听到过这样
期刊
【摘要】教育是人的教育。孔子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典范,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给现代语文教育以深刻启迪: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善于把握启发时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注重师生相互启发,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恰当运用语言情境式启发、声像直观式启发、对比类推式启发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孔子 愤悱启发 语文教育 启迪  教育是人的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说
期刊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通过加强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定期对家长进行知识培训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引导教师和家长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意见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
期刊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学生生活意识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孩子表现出四强四弱:自信心强、上进心强、幸福感强、纪律性强。实践能力弱、自主能力弱、亲子沟通弱、休闲娱乐弱。  中国高中生最关心自己的容貌。中国高中生拥有较好的生活品质,自我满意度较高,幸福感较强,仅次于美国高中生,比韩国、日本高中生都高。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高中生开始关心自己的容貌。调查显示,中、日、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