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中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进行“对话式”教学实践与研究,从激发兴趣对话、倡导平等对话、展现开放对话、呼唤个性对话四个方面提倡多元对话,增进学生学习的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对话;兴趣;平等;开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是最主要的对话形式。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已经扬弃了传统的“训诲—驯化”“传授—训练”的教学方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中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进行“对话式”教学实践与研究,从激发兴趣对话、倡导平等对话、展现开放对话、呼唤个性对话四个方面提倡多元对话,增进学生学习的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社戏》是一篇回忆少时看社戏的生活经历的精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话阅读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亲历看戏前的波折,细品月夜行船的隽美,留恋看社戏时的欲罢不休,体验“偷”吃罗汉豆的乐趣,感受农村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自由空气。语文新课标强调:“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作性地解读。”所谓“对话”,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存在灌输和被动接受、静止和同质、认识和闭锁的关系,而是一种引导欣赏、动态发展和个性解读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提倡多元化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文本的交流、实现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基本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对话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块碰撞思维火花的火石。在《社戏》这一课中,教师上课时可以先提问:“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有谁能描写一下自己心中的乐土呢?”……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的巧妙設问,使学生内敛的阅读期待一下外显出来,渴望立即和文本展开对话。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文本进行一定的变形,在前后比较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热情。
  (二)运用教学道具、多媒体
  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有一定的距离,没有较强的代入感,所以充分运用教学道具,运用多媒体,会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社戏》中,教师采用边看图,边配乐朗诵的方法把学生带入神奇而美丽的月夜行船的情景。导情入境,学生在观察、体验情境时,能激起热烈的情绪,直觉感到情境具备美感,于是新的设想又开始酝酿,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讨论月夜行船的情景。
  (三)课文重演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会碰到故事性强的教学,此时如果一味地教授课文,学生会感觉很枯燥乏味,但是如果在一边讲授故事时,一边给予学生表演的空间,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以自己感知到的情感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形象、性格、心理、情感等的特点及其变化,更直观地创造性地呈现出学生对课文的参与作用及课文言语形式的艺术魅力。在《社戏》中,篇幅长、事件多、容量大,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扮演双喜等,给大家表演“偷豆吃豆”的情景,在激发学生表演欲的同时,认真去阅读课文。这样通过师生对话,顺利过渡到生本对话、生生对话。
  二、尊重主体,倡导平等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进一步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新理念就表明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注重人性化教育。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话来说:“就是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在课文《少年闰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1—14节,完成填空:我(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合适妙用各种音乐元素,能为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带来举足轻重的作用。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让语言美和音乐美融合,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创设情境,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关键词】语文课堂;音乐 ;情感体验;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反复思考、研究、实践,一节好的语
【摘要】审视现在孩子的读书情况,大多是看一遍就完事,根本没有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要做到“读书留痕”,就是要边读书边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事实证明,只有充分意识到“写”的重要性,并与“听、说、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读书;动笔;培养;摘录;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诵读经典古诗,是中职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一。本文结合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诵读活动,在反复练习和示范引领中,探索适合提高中职学生诵读兴趣和诵读水平的诵读方法。  【关键词】“歌诀乐读法”;诵读;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曾多次谈到“
【摘要】由于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衣食无忧,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中被娇生惯养,对孩子所求无限度满足,生活中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上进心、责任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消减。为此,如何既能在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进心、责任感,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又能在期末评三好时讓家长和学生都心悦诚服,成为各班主任老师棘手的事情。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摸索出了积
【摘要】小学的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词语盘点”是每个单元的要掌握的词语汇总,其中包括了“读读记记”和“读读写写”两栏,前者的要求是能够认识,后者则是要求能够读写的词语。“词语盘点”的设计出发点在于让学生对单元的词汇进行回顾,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积累词汇。本文就词语盘点教法进行了探析,以我上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单位为例,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一共有七个教学环节,希望能够提高词语盘点的教学质量,让
【摘要】口语交际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得到锻炼。借图片、借生活、借朗读、借换位,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只要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就可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语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深度。  【关键词】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想象;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口语交际的能力,不仅可以在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中得到培养,在阅读教学中也
【摘要】学习查字典是一、二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文基本功。查字典教学课时少,而平时的使用机会多,因此,注重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教学的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高效利用好《字典》来求知解惑,为今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文字,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查字典;课堂教学;语言;文字;解难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使学生能有效地说、说有用的、积极  地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课内素材,创设具体情境,传授表达方法。教师要不断教育引导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学会有效表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口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是天生的,都是
【摘要】亲子阅读是一种亲子之间互动交流并可以有效促进情感的阅读方式,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既可以增加亲子间的感情,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指导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基于此,本文以银川市西夏区回民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作统计整理,分析家长在亲子阅读指导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期对提高亲子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摘要】对于文言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部分,明确指出:“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所谓“回到原点”,方能“问道方圆”,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明确课标要求的同时,也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课前,学习的起点在哪里?课中,思维的轨迹又怎样?课后,巩固内化的方式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生于忧患,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