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怎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8888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方法多样,而人文精神教育在这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本身就具有人文性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就是水到渠成之势,不必生拉硬拽。如果能够将小学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完美结合,必将在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之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人文精神;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只是把美术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一个教师才能说自己的工作达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作為一个多年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我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并结合现在小学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对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一、为什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获得完美的人格。由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1.社会发展需要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
  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对每一个人的素质都提出了高要求。而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又是一个人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课程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增长他们的才智,语言课程以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含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经过这种艺术(美术教育)熏陶的学生,必将具有博大的精神境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2.美术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标将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人文性,使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走出旧的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美术教育误区的层面上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美术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3.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
  美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审美的人,成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前进的人。美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怎么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要想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具体措施因人而异,关键是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首先,在把握人文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小学美术每册教材作品欣赏单元都有许多古今、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由于学生的兴趣、经历、知识面乃至成长环境不同,面对同一幅的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欣赏小学美术第八册梵高的《鸢尾花》油画作品时,有的孩子透过画面看到了春的风,夏的影,仿佛自己马上就能变成一只蝴蝶穿越于绿叶与蓝花之间;有的学生却透过画面中蓝紫色的忧郁和灰褐色的悲伤,感受到梵高的寂寞、孤独与死亡的气息。这些感受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反映,教师应完全尊重学生的这些感受,从专业的角度培养他们感悟作品的能力。因此,通过欣赏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其次,通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提高创作乐趣。美术作品是表现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看法,画家必须首先学会从生活中感受、思考和发现,才能在创作中运用多种媒材和造型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美术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中,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纹理,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从专业角度所给予的深入讲解,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考。在表现作品时,他们才能够较好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线描作品。因此通过此类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人文感悟,掌握表现作品的人文方法。
  第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创作作品时,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在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起源和参赛项目等知识,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来创作、设计相关的奥运美术作品。开可以用身边各种废弃材料设计、制作各种运动项目的动态模型和吉祥物等。最后,用这些美术作品装饰、美化校园。从而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凸显了教育的本质。
  只有通过全面的美术学习,学生才能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获得应有的知识,具备应有的能力,形成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为终生发展奠定好素质基础,即“生存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生学习基础”。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结合没有丝毫勉强之感。美术教育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结合,会促使美术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多方面的审美感受,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和精神境界,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成为一个集真、善、美三位于一体的“完美人格”的人。
其他文献
初三这一年,政治课的学习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的局面,同时存在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运用能力要求高等学科特点。因此科学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使政治基础好的同学更上一层楼,也可以使基础不太扎实的同学找到一个着力点,从而为政治课的学习和提高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  一、调整心态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开卷考试”  初三开学初,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走出开卷考试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
笔者于2005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师。我校是将英语早读课安排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的早上,一般是四十分钟。从每周的三堂早读课的随堂监督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早读的重要性,他们把早读课看成一种“老师来了我就读,不见老师就休息”的“光控灯”形式的课前休息时段。  以下是笔者就早读情况在学校各个班级中进行的一项调查:  关于早读的重要性与有效性:84%以上的
“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明天,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就掌握了教育的明天”,青年教师的观念新颖,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使我们的整个队伍更具生机和活力,致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激情过后就会陷入茫然困惑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条以新教师培养为中心的带动全校教师一起成长的培训之路。我们就把培养新教师的重心放在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我们边实践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因为,教师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滔滔不绝的讲,企图用这样的方式将阅读技巧传授给小学生,结果却事与愿违。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开拓小学生思维,利用发展性阅读教学,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生其年龄较小,思维却异常活跃。也因为其年龄较小,其可塑性也会很强。因
摘 要:计算机在当下已经发展的很快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已经是每个人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目前,职高教育的评价机制、教学硬件方面,师资力量以及教材方面的现状,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如何搞好计算机的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方法  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而且进入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是很好,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很淡,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因此,在教学中
在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关系不断调整背景下,国际上大宗商品定价模式随之演变,价格掌控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多年来,中国产业界一直陷于缺乏定价权的困境,导致国民财富大量流失和经
摘 要: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更好数学教育的前提。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兴趣,才能愿意研究其中的奥秘。小学数学,一定要从小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小学生在生活、游戏中探究数学知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研究发现,当学习的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时,学生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很大的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数学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要让小学生有如同在身边一样的感觉,从而加强小学生的
摘 要:本文以2011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质课课堂实录为研究载体,通过对几位初中英语优质课执教教师反馈话语进行分析,意在于揭示初中英语优质课教师课堂话语特点,了解初中英语优质课教师课堂话语的使用状况。  关键词:课堂实录;初中英语教师;反馈话语  一、引言  本文以2011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质课课堂实录为研究载体,通过对5位优秀初中英语优质课执教教师反馈话语进行分析,意在于揭示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反馈话语特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探究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许多课堂探究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鉴于此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了任务驱动式学习的尝试。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学习;实践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自主学习、合作學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课堂的活动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仍然跳不出教师规定的范畴,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
摘 要:语文作为民族语言类知识的学习,它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责任。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资源量,它需要更多的情感交流与主观解读。信息技术的可视、可听等等优势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构建、学生情感的调动等等的促进作用非常大。所以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整合是教师实践中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意义  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