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女子对丈夫的八个雅称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女人称自己的丈夫为“老公”,其实“老公”一词是古人用来称呼太监的。这样的称呼实在是可笑,且看古时女子是如何称呼自己的丈夫的,不仅好听,而且含义高雅。
  良人 古诗有云:“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古时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这种不加区别的称呼虽说给夫妻间带来很多不便,但从此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是比较平等的。
  郎 为了避免“良人”称呼的不便,后来人们便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字,代表了丈夫。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郎,多亲切的称呼阿!
  郎君 单音节词有点太甜腻,于是后来人们就在“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成了“郎君”,听过一首歌叫《杜十娘》:“郎君啊,你是不是饿的慌?”。郎君,是妻子对丈夫的雅称。
  官人 后来到了宋代,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郎称为“新郎官”。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官当然是管人嘛,那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孩子了。
  老爷 大户人家对老公的尊称。这样的称呼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外人 “内人”一词大家都很熟悉,丈夫介绍妻子时称其为“内人”,那妻子称丈夫“外人”也是合理的了。“外人”一词最早也是出现在宋代。
  相公 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的话,你一定会对里面不时就有的,拉长了声音的一声娇呼“相……公……”印象深刻,这也不难看出这个称呼在古时是很流行的。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
  先生 近代以来,也有称“丈夫”为先生的。《辞海》解释为,《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至今还在广泛使用。■编辑/赵国瑞
其他文献
一  盛世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梦,从传说中的上古尧舜禹三代,周朝的成康,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哪一个盛世不被人们无数次地歌颂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多少文人士大夫的终生抱负!  然而,自古以来,对于盛世的定义就是模糊的,皇帝眼中的盛世和老百姓眼中的盛世是有很大差距的。在封建社会,哪个皇帝不说他身处的那个时代是盛世?就连那些亡国之君也自我感觉良好着呢,不到最后时刻,他们是不
期刊
生命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理。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基本的善良,对他人的善意,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克制嫉妒。  嫉妒常常会使人丧失自己的善良本性,由于嫉妒,人们会以别人的失误为自己的成绩,把别人的跌跤当成自己的进益,而嫉妒基本上是一种弱者的心理,只有自己跑不快的人才盼望别人犯规罚下或者跌跤倒地,自己没有本事挣钱的人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丢钱包上。  嫉
期刊
蔡先生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观。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傅斯年    国人共悼蔡先生  1940年3月5日,这一天,蔡元培逝去了。这位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学贯中西的通儒、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灯塔,怀着悲怆与孤独,怀着未完的理想在香港溘然而逝。  同一天,蒋介石发来唁电。  两天后,
期刊
古有墨者,与敌交锋,不畏刀枪,视死如归,故有“死士”之誉。墨家同时也是和平的捍卫者,不惜以死捍卫道义。墨家以“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人之急”而被誉为侠义。实际上,墨家严密的组织性与义无反顾的死士群体,已经是近代政党的雏形。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性,其领袖称为“钜子”, 从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钜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腹。墨家第三代钜子孟胜,曾演绎了一次重信义的“身体政治”——死亡。  墨家弟子不光要学
期刊
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会将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同国家的整体命运联系在一起,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绵延千年的时间线上的一个点。这个点会在历史长河中投射影像,这影像让我们感到,我们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这种强大的归属感支撑着全体人民的内心世界。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中国人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家国情怀”,在今天尽情释放。   “国”与“家”交融的观念,是伴随着新中
期刊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唐太宗  作为政治家的唐太宗,一个重要的长处就是善于求贤和纳谏。他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即位之初,就要求德彝举贤,德彝久无所举,理由是“于今未有奇才”。太宗对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这说明人才无时不有,关键是在善于发现人才。  
期刊
“风流”一词早在汉代已广泛使用,原指风俗教化如风之行、如水奔流。  风流往往与恃才而不拘礼法的名士连在一起,称之为“名士风流”。风流是一种美,是魏晋士人的一个鲜明特征。冯友兰说:《世说新语》常说名士风流。我们可以说,风流是名士的主要表现。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流主要表现三种形式:即清谈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  清谈之风  清谈对于统治者来说十分有利,因为转移了许多人的视线和注意力,
期刊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曾有过深深浅浅的期待,期待一个人,期待一个地方,期待一个晴天,期待一种生活,时光荏苒,期待是心头隐忍的忧伤和喜悦……  ——题记    我想,七十年代初那几年是我人生中最缓慢最艰难的岁月。那是一种几近绝望的期待。我那时经常画一些搁浅在沙滩上或干枯的河床里被遗弃的船。我现在很难弄明白,当初是否出于一种自我的隐喻。  八十年代,我写过一篇诗化的短篇小说叫《船歌》,其中也写了一只搁浅的船
期刊
如果从1950年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中算起,冯其庸先生从事教育工作整整60年了。他在人大教过书,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也带了许多研究生,算得上桃李满天下。对于“大师”的称号,他含蓄地表示:“要是将‘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我倒很符合。”  人大国学院成立时,冯先生讲了国学入门课,那一年他已经81岁高龄。去年夏天,首届学生完成了六年本硕连读的学业,100%的就业率令曾是首任院长的冯老
期刊
如果让我举出唐代三位最伟大的诗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李白、杜甫和王维。说来有趣,这三人恰恰代表了中国古代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李白代表道家,被称为“诗仙”;杜甫代表儒家,被称为“诗圣”;王维代表禅宗,被称为“诗佛”。  李白的诗大多意境开阔,正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点神龙不见首尾的意思,很得老庄浪漫主义的真谛。“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