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心生健康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理。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基本的善良,对他人的善意,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克制嫉妒。
   嫉妒常常会使人丧失自己的善良本性,由于嫉妒,人们会以别人的失误为自己的成绩,把别人的跌跤当成自己的进益,而嫉妒基本上是一种弱者的心理,只有自己跑不快的人才盼望别人犯规罚下或者跌跤倒地,自己没有本事挣钱的人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丢钱包上。
   嫉妒使人幸灾乐祸,仇恨贤能,坐卧不安,丑态毕露。嫉妒使人产生一种祸害他人的罪恶心理。《红楼梦》里的赵姨娘,是一个嫉妒的样板,她做了两个小人儿,写上宝玉与王熙凤的姓名、生辰八字,用针往小人儿心口上扎,这是嫉妒者的典型举措,据说世界各国都有过这种用类似巫术的方法整人的迷信。从某种意义上说,嫉妒是万恶之源。嫉妒给人的负担太沉重了,给人的阴影太黑暗了,只有尽量去除嫉妒心,把人际间难免的不服气引导成为合法的、积极的、光明的与正当的竞争,才算健康。
  
  第二是明朗,善良才能明朗,嫉妒、狭隘、阴谋、怨毒,只会带来黑暗。
   与嫉妒同样可恶的还有自大狂、自我中心狂,自大狂与自我中心狂者容易变得失去理智,丧失自我控制的能力。他们吹嘘自己、表白自己、自恋自赏、自思自叹、乘着肥皂泡上天,同时急火攻心地攻击旁人,否定旁人,怨恨旁人,要求、勒索、讹诈旁人,过热的结果必然是失望是灰心是悲观厌世是诅咒一切,也就是自我冰冻。所谓癫狂,所谓狂热,如果表现为艺术的创造,那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有时狂热是天才的表现,你在狂热中创造的艺术品,提出的新观点也许惊世骇俗,独树一帜,不可替代,至少有比没有好,因为它的存在可以聊备一格,但如果你以这种失控的癫狂来治家交友发号施令,则会变得荒谬起来,不健康起来。
  
  第三是理性与自我控制。
   我其实是一个性格急躁敏感易怒的人,为此我从年轻时就反复地读《老子》《孟子》中关于抱冲、养气的论述。我也多次听长辈讲“读书深处意气平”的道理;但迄今为止,我的大半生中还是有多次生气上火直至失态的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不论你有多么正当的理由,怒火攻心永远是一种失败的表现,绝对地属于消极的精神现象,绝对地只能导致丢人现眼的结果。虚火上升,智力下降,形象丑恶,举措失当,伤及无辜,亲者痛而仇者快,这是必然的一连串发展。那么,实在没有控制住,发了火了,生了气了,失了态了,怎么办?无它,赶快降温灭火。这还算我的一个好处,我的火来得快去得也快,叫做不黏不滞,叫做日月之蚀,叫做迅雷暴雨之后,仍然是雨过天晴,我完全做不到无过无咎,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错就错,变本加厉,讳疾忌医,自取灭亡。
   ■编辑/独渚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即使是有着显赫背景的人家,也很难再将祖训一条一条地装订成册,要求后代子孙一字不差的背诵,但传承一直是中国家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   传承的是什么?是血脉、财富,更是秉性、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清朝名臣曾国藩就将持家教子归纳为“勤、孝、俭、仁、恒、谦”。100多年过去,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现在又在演绎着怎样的家规故事?   周福仁的家规:勤俭节约  周
期刊
一个民族的兴盛延绵也是如此。中国历代都有一批经过家训的蒙养,从而进一步受到良好教育的儒雅俊才,他们胸怀家国天下,秉承尧舜之德、周孔之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使得古代中国出现汉唐之盛世,雄踞东方,千年不败。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近百年来,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这种优秀传统像“洗澡水一起被泼掉”,出现文化断层,导致世风日下,弊端丛生。困惑彷徨中,我们正在重新回望和思考历史。这意味着传统文化必将批判
期刊
一封封家书蕴涵着一段段人间悲喜剧,它们被记录在不同时代、不同颜色、不同形制、不同抬头的纸张上。那些或娟秀挺拔、或狷介狂放、或稚嫩笨拙的字体,描绘着写信人的思念和期盼,激动和喜悦,痛苦和忧伤,苦涩和酸楚。   家书,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是传递情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夫妻之间分离,互叙离别之情怀,父子之间家书是一种教诲,是一种期盼,从古至今,家书才是最具魅力,最温暖的。
期刊
人类重要的社会制度有两种:一为家庭,二为财产,其余制度皆由此衍生。二者之中,又以家庭为先,而后方有财产,由此显示家庭之重要。    家庭的重要,不仅在于其为社会组织之基础单位,尤其在家庭对社会的功能上,家庭的功能有生育、经济、教育、宗教、卫生、娱乐、政治,无所不包,亦即一切社会功能的缩影。  如此看来家庭功能的放大:家庭因管理功能,遂演成政府制度;因有谋生的功能,遂演成经济制度;因有教养儿女之功能
期刊
《曾国藩家书》是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但真正的去品读一下曾国藩给父母的书信,却看到了一个人对家,对人生的态度。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读家信,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顺遂,无任欢慰!男今不得差,六弟乡试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内忧,然男则以不得为喜。盖天下之理,潢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男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频非分之弟,祖父母皆
期刊
孔子所推崇的周礼实际上就是从婚姻家庭开始的,在周朝婚姻制度已经在形成:   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凡不合此三者的婚姻即属非礼非法。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有一个。也就是说只有一夫一妻是合法的婚姻,只有正妻所生的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    “同姓不婚”也是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
期刊
巴金的情书和家书远不像沈从文那样写得文采飞扬,更不像徐志摩的情书那样浪漫、夸张。他写得很朴实,大多篇幅是在叙述见闻或交代事情。   1952年,巴金被安排前去朝鲜战场深入生活,行前在北京等待出发。这段时间,巴金写给萧珊的信,有了更多的倾诉。谨摘录如下:  我很想念你们,尤其想念你。每次分别心里总充满着怀念。无论到什么地方,我总会记着你。  (1952年2月12日)  在这方面我的确有点毛病,看见玩
期刊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定典故,品弟文艺”,内容的确“曼衍旁涉”,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在那个时期,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
期刊
作家梁晓声先生著有《雪城》《浮城》《年轮》等数十部长中篇小说与影视剧。除写作、读书之外,梁晓声也经常参加一些体脑结合、动静交替的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  梁晓声认为修身、养性是两个概念:“修身”是养生学意义上的问题。虽然中年人知道养生的重要性,但却无法实施,因为没有时间,退休之后,才有较多时间从事各种养生活动。“养性”强调的是某种思想方法,通过思想精神滋润人的灵魂,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进行自我心灵安慰
期刊
一  盛世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梦,从传说中的上古尧舜禹三代,周朝的成康,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哪一个盛世不被人们无数次地歌颂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多少文人士大夫的终生抱负!  然而,自古以来,对于盛世的定义就是模糊的,皇帝眼中的盛世和老百姓眼中的盛世是有很大差距的。在封建社会,哪个皇帝不说他身处的那个时代是盛世?就连那些亡国之君也自我感觉良好着呢,不到最后时刻,他们是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