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乐在书案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越来越实用主义的时代,真正沉醉于阅读的人,确乎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台湾诗人痖弦在《寂寞》中感叹:“一队队的书籍们/从书斋里跳出来/抖一抖身上的灰尘/自己吟哦给自己听起来了。”这些“书籍”显然多是“无用”之书,故而不被青睐,只能寂寞自语。事实上,忙于阅读的人向来不少,或为升学,或为考证,或为求职,焚膏继晷,孜孜不倦,当然,也头晕脑胀、苦不堪言……像这样怀有强烈功利性的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却距离阅读的本意越来越遥远。
  阅读,本来是人生一大乐事。杜威有言,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索新大陆,如征服新土地;法朗士也说过,读书是“灵魂的壮游”,尺幅之间可见山川名胜、幽谷奇花;薄伽丘甚至说,他在书堆中,享受到了世界上“任何君王都无法感受过的无与伦比的快乐”;欧阳修则由衷地发出感慨,“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那么,怎样才能从阅读中获得“至乐”呢?
  李清照与赵明诚为读书人树立了一个“读乐”的范本。易安居士在《金石录》后序中生动叙述过他们夫妇的读书生活:“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食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藏既富,于是几案罗列,枕席狼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享受这样的精神愉悦,需要性情相投、声息相通,更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
  林语堂认为“真正的读书”才是快乐的,“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这才叫作真正的读书,这才不失读书之本意”。他还描绘了“乐读”的佳境,“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这样的阅读是超越了功利性的,正如蒙田晚年所言:“我读书纯粹只为自娱,不为获得什么。”
  善于享受读书乐趣的人,会根据时令、环境来选择书籍,感兴于中,并由字里行间读出人世的种种乐趣。
  要想享受读书的快乐,还必须善于读书。袁枚说过,“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台湾著名书人郝名义编过一本叫《阅读的狩猎》的书,把阅读比喻为狩猎,把善于读书的人比作好猎手。这本书提供了“好猎手”修炼指南:作为一个新手猎人,首先要避开图书排行榜的陷阱,学会去书店的角落里搜索。商業时代的图书排行榜,上榜的新书并非都是值得去读的。叔本华说起当代人爱读毫无价值的新书就充满怒火:“平凡的作者所写的东西,像苍蝇似的,每天产出来,一般人只因为它们是油墨未干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其中那些每日出版的通俗读物尤为狡猾,能使人浪费宝贵的光阴,无暇读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
  找到目标以后,最好每个主题的书积累50本——没有读完也不要紧,至少开阔了视野。书读多了就像练习射箭,熟能生巧,天长日久自然就练出百步穿杨、张弓即中的本领。要想成为一个好猎手,还必须“不怕走错路”。走了几回歧路,就积累了识路的经验。所以阅读中不要怕读到没有价值的书,台湾著名书人唐诺就说过,“买错书应该作为阅读找书的前提”。当然,倘若买了错书,读过几页几章发现味道不对,应该当机立断弃之。
  最高境界的“猎手”是不会单纯专注于阅读本身的,他还会将书本与现实结合,从而提升自己享受快感的能力。古人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清代学者顾炎武就是一个典型。他用一头骡子载书,交换着骑两匹马——一边行走天涯,一边博览群书,如此二十多年乐在其中,终于写成《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以及读书笔记《日知录》。要真正读出书中的真味,更需要将人生的经验融入其中。
  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心灵成长史。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如果将一个人阅读《哈姆雷特》的感受逐年记录下来,将最终汇成一部自传。”对于个人而言,“阅读史”记载着自己与书本相识、相知、相恋,直至携手终老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时时会在书中发现新的自己,会留下一路惊喜。
  阅读之乐的最高境界,甚至可能与阅读本身无关。
  作家冯骥才写过一篇《摸书》的散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莫拉的老妇人嗜书如命的故事。莫拉对作家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她常常情不自禁地“摸书”,“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已去世的丈夫是个“书虫”,终日待在书房里,除了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三翻、看一看、摸一摸。莫拉藏书及摸书的嗜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丈夫的影响。她幸福地回忆:“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那才叫真醉了呢!”
  因书而醉,这是怎样的快乐呢?
其他文献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两句话我们有几方面值得注意。第一点应注意到的,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看法。第二点,研究这两句话,怎样为己,怎样为人。一般说为己就是自私;为人就是为大家,也可强调说是为公。“古之学者为己”,古人为自己研究学问。“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为别人研究学问。这个问题就来了,从文字表面上看,可以说后世的人求学问,好像比古人更好,因为是不为自己而为人家,这是一种观点。
期刊
书名:《梦想启航: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故事》  作者:陈向阳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这是一本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专家的大家小书,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书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梦想启航年代的宏大历史,通过精美的图片、凝练的语言、流畅的文字,让珍贵的展陈文物说话,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开启了一次红色主题教育之旅。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书首次
期刊
近年,央视策划了三个有关读书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皆十分成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也改变了“外卖小哥”雷海为、中学生武亦姝等许多普通人的人生轨迹;《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文学作品,无一首不催人泪下,让人震惊于经典诗歌的强大魅力。因工作原因笔者一期不落,5月17日看完“致敬英雄”主题季的最后一期,夜不能寐,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和杨开慧的
期刊
“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作为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关于怎样才能更好地阅读,他同样有系统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他主张阅读时切勿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地读,以辨出书中的真滋味。  叶圣陶的文学启蒙,可以说是从童谣开始的。在《父亲长长的一生》中,叶圣陶长子叶至善回忆道:“据父亲说,他进私塾前已认得三千来字,
期刊
1.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  时间有了颜色  是月光之白,是留白后的告白  嫦娥五号用23天的时间加速时间  用38万公里的距离拒绝距离  用1731克成捆的月光对接地球时光  绕落回,起点到终点  不是三步,是中国航天人的步步莲花一朵是烟花,一朵是桂花,一朵是泪花  2.  广寒宫里有了新的神话  嫦娥五号探测器生动了蟾宫月光  并成为月光的一部分  月球,也为地球增加了1731克
期刊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伍修权、郭化若等一批红军将帅,面对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喜人局面,临阵舞笔,横槊赋诗,反映了他们坚定无畏
期刊
白先勇和我撰写的《红楼梦》英文导读A Companion to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Chapter- by- ChapterGuide(“《石头记》逐回伴读”)不久将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推出。《红楼梦》有一百二十回,此导读每一回只有两页,分两段:第一段概括该回的内容,第二段分析作者为何这样写,某人讲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此事和另一回的某事有何关联等,解释些一般西方
期刊
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的阅读,是多么难忘。阅读对于我的成长,曾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目前面临着这样一种严峻的现实:电影和电视时代乃至网络时代的迅速到来,给传统的纸质阅读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生机勃勃的手机拇指化阅读,大有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拇指在替代大脑,我们的阅读能力,确实是无可奈何地在退化。  那么,纸质阅读的魅力和作用,究竟还存不存在呢?存在于哪里呢?  可以肯定地说,如今纸质阅读仍
期刊
理想中的读诗时光,是在青葱岁月,闲看天上云卷云舒,漫随庭间花开花落,手捧心爱的诗集,轻念诗句,字字珠玑,口齿生香。海子、顾城、食指、北岛、聂鲁达……那些优秀的诗篇,以其智慧之光,照亮了我的求学时代,从此学会了仰望星空。  及至一日,一头扎进生活的波涛汹涌,无形中放下诗集,被时光裹挟着前进。在消费主义时代,物质欲望不断地被满足,又不断地膨胀,理想却悄无声息地枯萎。曾经的少年,担起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期刊
100年前,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13位共产党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有3位代表出自同一所中学——武汉中学。  在私立武汉中学旧址纪念馆,武汉中学党政办主任杨玲老师正在声情并茂地介绍纪念馆内陈列的物品和党史资料,她指着董必武使用的衣箱说:“为了建校,董老真的付出太多。他是在数九寒天,当掉了自己身上的一件皮袍,才凑足了办学经费。”  五四运动后,董必武意识到,要唤醒民众,就要办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