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前分支阻滞掩盖左心室肥大致异常ST—T伪性改善1例

来源 :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73岁.因记忆力减退1月余,右下肢酸痛4天入院.临床诊断:左枕部脑梗死,脑萎缩.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尿素氮、肌酐、血沉偏高,尿蛋白(?),血清电解质正常.X线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左侧胸腔积液.B超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肥大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入院当天心电图(图1A)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
其他文献
对30例冠心病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测量ST及非ST参数,结果显示:(1)各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依次为:ΔQ-Tc(83.3%)、ΔQ(76.7%)、ΔRST及ΔJ-Tc(66.7%)、ΔR(63.3%)、ΣR(56.7%)、ST(50%)、U波倒置(30%);特异性依次为:U波倒置(100%)、ΣR(89.3%)、ST及Δ
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大有学问。它既包括新课之"导"、问题情景之"导"、学习过程之"导",更包括学习方法之"导"、思维方式之"导"、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助之"导"等等。总之,"导"贯穿于教和学
患者男性,23岁.因反复头晕、乏力10月余,再发并加重1周入院.体检:贫血貌,慢性病容.心率约75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超声心动描记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人群发生率约为1%,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后增加更明显,平均每10年增加1倍),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是严重危害人类
<正>本文通过心向量图QRS环与相应心电图导联QRS波群改变作对照,寻找鉴别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指标,旨在提高心电图诊断的正确率。 资料和方法
本例aVF、V1导联系同步连续记录,示窦性P—P间期0.62~0.69s,频率89~96次/min;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QRS波群脱落,呈现4组文氏周期。其中第1组文氏周期的P—R间期由0.26→0.44→0.63
<正> 我科1989~1998年对95例自述心悸的患儿作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以揭示其心悸的病因.对象和方法95例患儿,男性57例,女性38例,年龄4~13(8.7&#177;2.7)岁.所有患儿体表心电图均正
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中外教师联合授课过程中中方教师与外籍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探讨这些方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络黑 T 通常用作 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硬度的指示剂,在 PH=10时能与水中的 Ca2+、Mg2+离子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因此可以用络黑 T 为显色剂,找出一种快速测定硬度的目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