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520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高浓度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l00例1~5岁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7L/min)加七氟烷,吸入浓度为7%;B组为对照组,面罩吸纯氧(1 L/min)加七氟烷3%,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至7%,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A、B两组麻醉维持浓度均控制在2.0%~4.0%。结果:A、B两组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l00%,麻醉效果满意,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30~62 s(秒),B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70~132 s,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全组患儿体温均正常。结论7%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更快速,不增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满意。
  【关键词】高浓度;七氟烷;小儿麻醉诱导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69-01
  
  七氟烷是一种较新的吸入全麻药,为卤族第三代吸入麻醉药,其血/气分配系数仅为0.63,在血液中溶解度低,故摄人和排出更快,可控性强[1];术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深度,具有快速起效和恢复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诱导药物。高浓度诱导用于成人,但已经证实患儿可耐受高浓度吸入及浓度的快速改变[2],我们将高浓度七氟烷用于小儿,旨在探讨其用于小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12月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l00例,择期手术,年龄1~5岁,ASAl~Ⅱ级,术前1周内均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术前评估排除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手术时问均在0.5-1 h之内,如术中因各种原因造成手术时问延长,则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所有患儿无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术前与患儿充分交流,教会较年长患儿
  用力吸气。
  1.2方法:
  1.2.1 麻醉方法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药物为七氟烷(喜保福宁),研究过程中使用欧美达麻醉机,雅培七氟烷专用挥发罐。术前不使用麻醉前用药。
  患儿在病房建立静脉通道,进入手术室后,准备好麻醉机,选用1 L贮气囊,纯氧与七氟烷混合气体充满麻醉紧闭回路60 s。患儿平卧,合作性欠佳小儿采用坐位,面罩吸人麻醉混合气体。A组采用七氟烷高浓度吸人诱导,面罩直接吸纯氧7 L/min加七氟烷,吸入浓度为7%;B组采用低浓度递增法,氧流量l L/min,七氟烷初始浓度3%,每2~3次呼吸增量1.5%~2.0%的方法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两组均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后复合维库溴胺0.1mg/kg,芬太尼2μg /kg,进行气管插管后立即调整七氟烷吸入浓度至2%~4%、氧流量2升/min维持麻醉,术毕停吸七氟烷。
  1.2.2 监测项目以应答反应及睫毛反射作为判断意识状态的指标,记录从吸入麻醉气体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持续、间断记录入室时、诱导前、诱导开始、睫毛反射消失时HR、BP及Sp02;并观察不良反应如咳嗽屏气、体动、分泌物增多、血压升高等反应。记录各时段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及心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x2检验。
  2 结果
  A、B两组患儿全部完成试验过程。A组患儿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从吸入麻醉气体到意识消失的时间为30~62 s,其间的吸气次数为7~15次,B组意识反射消失时问为70~132 s,经ll~24次呼吸诱导成功率l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诱导期反应A组轻微呛咳屏气7例与B组的5例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呼吸道分泌物少,未见呕吐,诱导时体动A组8例、B组10例,两者无明显差异。
  两组均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无一例心率减慢、血压下降;A组16%、B组22%的患儿血压轻度升高,两者差异不明显,出现在年龄较小、入室和苏醒时哭闹明显者。见表1。
  3 讨论
  七氟烷溶解度低,消除快,苏醒迅速,其味甘甜,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其气味容易接受、气道刺激性小,且有支气管扩张和心脏保护作用,常用浓度不使心率增快,更适合小儿诱导麻醉[3-4]。
  多年来,小儿吸入诱导麻醉常规采用每2~3次呼吸七氟烷增量1.5%~2.0%的方法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直至满意的麻醉深度[5]。但对于6个月以上、4~5岁以下的患儿,常不易充分获得患儿的良好配合;采用低浓度递增法,诱导所需时间较长,对于合作性差的患儿,吸入诱导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我们试验将高浓度七氟烷(7%)直接吸入施行小儿全麻诱导。结果显示高浓度诱导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低浓度递增法。并且证实,即使直接吸入浓度达7%,与传统诱导方法相比,患儿亦无明显体动拒吸、呛咳屏气及血压心率大幅改变等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没有发生喉痉挛或误吸等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七氟烷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安全可靠。采用高浓度的七氟烷直接吸入用于小儿,诱导则更快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使七氟烷在小儿全麻诱导方面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尤其对于尚未建立静脉通路、不合作患儿的全麻诱导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性、快捷的方案。
  国内报道七氟烷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其功能的稳定[6];但对于有高度反流危险的小儿,使用高浓度七氟烷诱导有无增加反流误吸的危险,需要今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杨梵,黄文起.七氟醚在成人门诊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3(1):239-241
  [3] TOBIAS J D.Sevoflurane for controlled hypotension during spinal srugery:P rolininary experence in five adolescenls[J].Pacdiatr Anaesih,2004,8(2):167-170
  [4] LERMAN J.Sevoflurane in pediatric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05,81(10):48-108
  [5] 邓晓明,罗茂萍,唐耿志,等.小儿七氟醚加氧化亚氮快速吸入和常规吸入诱导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16 (3):149
  [6] 孙莹杰,陈卫民,张铁铮,等.七氟醚对/bJI,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19(8):451-452
  作者单位:518000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莫沙必利与埃索美拉唑联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在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确诊患者病例9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抢矿进行
期刊
【关键词】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测;自身抗体;小分子RNA  【中图分类号】R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68-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系统和器官的损伤,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SLE新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SLE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对SLE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为试验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为同期未采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10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镇痛有效率试验组达100%,试验组的产程平均为7.26±3.51h,对照组的产程平均为9.61±4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前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06例足月前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42%足月前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6周足月前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36+6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足月前胎膜早破尤其孕28~34+6周宜采取期待疗法,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胎膜早破;早产;妊娠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2006年1月-2009年4月我科收治的29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无效、复发或因不良反应停药的难治性LN,采用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联合治疗6月以上的疗效及狼疮活动指标变化,分别于第1,3,6月,随访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血尿酸、抗dsDNA、ANA、C3、C4,观察环孢素A对难治性LN的临床疗效。结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73-01    咳嗽、气喘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年龄越小致病因素越复杂,因此在诊断时应充分考虑感染因素及非感染因素。现将临床中遇到的几个病例与大家分享。  例1 患儿,男,8个月。因“咳嗽、气喘3天”入院。生后因反复喘息多次住院治疗,外院曾诊断哮喘。否认家族哮喘史,
期刊
【摘要】目的:对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措施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救治措施进行总结,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8例,治愈率为98%,2例患者死亡。98例抢救成功的患者中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中毒患者首先进行彻底的洗胃与补液以及利尿,再应用特异性的拮抗药物与解毒剂进行治疗,对危重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长期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液与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家具厂车间空气中苯浓度,检查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淋巴细胞微核率(MN)。结果 家具厂车间8个苯作业点,点苯超标率达87.5%。整个车间苯平均浓度10.3 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7倍。苯接触组工人具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的人数明显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采用内镜止血治疗。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一周后,10例患者治愈,占33.33%;8例显效,占26.67%;7例有效,占23.33%;5例无效,占16.67%。治疗组患者治疗一周后,22例患者治愈,占44%;16例显效,占32%;8例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86例住院的ACI组患者和正常健康组80例进行血清hs-CPR水平的检测并进行对照,ACI组并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组对照。结果ACI组的血清hs-CP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组(均P<0.01);血清hs-CPR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