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采用内镜止血治疗。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一周后,10例患者治愈,占33.33%;8例显效,占26.67%;7例有效,占23.33%;5例无效,占16.67%。治疗组患者治疗一周后,22例患者治愈,占44%;16例显效,占32%;8例有效,占16%;4例无效,占8%。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止血患者转归好,治愈率高,康复快,逐渐成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案。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60-01
  
  上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手术后的空肠上段及胰腺病变的出血,临床表现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周围循环障碍。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往往起病较急,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临床治疗以合理预防、及时诊治为原则。有效止血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现将2007年1月-9009年6月住院的8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36-78岁,平均48岁。均为确诊病例。其中呕血21例,便血36例,呕血和便血23例,休克10例。发病原因:消化性溃疡2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3例,胃癌8例,胰胆管出血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 5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患者6例,其他原因出血7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大黄粉加西药止血、补液、纠正贫血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24h内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再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比例相近,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住院后两组患者均密切观察出血量及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治疗期间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对照组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西咪替丁注射液40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注射,每12h一次,同时将生大黄粉分装成3g、5g、15g根据出血情况的不同可采用直接口服,主要适用于隐性出血者;对大出血患者或不能合作治疗者采用胃管内注药法:留置胃管一根,抽尽胃内积血和积液,将生大黄粉加入50-100ml冰盐水中混匀注入胃管,夹管留药30min。以上两种方法均在发现出血后即给药1次,以后1次/4-6h,(大出血时1次/2-3h),4-6次/d,出血明显减少后可适当减少用药次数,改为每日3次,直至停药。用药剂量一般根据出血多少及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成人3-15g/次,儿童药量减半或酌减。总疗程1周。
  治疗组选用内镜治疗法: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常用硬化剂可选用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钠,注射硬化剂时可加入凝血酶,疗效更加。内镜下用皮圈套扎曲张的食管静脉。内镜下局部药物喷洒:通常用500U凝血酶和8mg去甲肾上腺素直接喷洒病灶,直至出血停止。
  1.3 治疗效果判断标准[1]治愈:患者治疗一周内吐血或血便停止,大便潜血试验连续3天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显效:治疗一周内呕血或便血停止,连续3d大便潜血试验(+),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有效:治疗一周内出血减少,大便潜血试验由强阳性转为(++),出血伴随症状略有改善;无效:治疗一周,出血不止,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一周后,10例患者治愈,占33.33%;8例显效,占26.67%;7例有效,占23.33%;5例无效,占16.67%。治疗组患者治疗一周后,22例患者治愈,占44.00%;16例显效,占32.00%;8例有效,占16.00%;4例无效,占8.00%。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因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不同,预后往往有很大区别,大出血时往往表现为病人突然脸色苍白,冒冷汗,脉搏加快,随后呕吐新鲜性血液或解鲜红色血便,短时间内呕血或便血数次,非常凶险,血红蛋白、血压急剧下降,病人发生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治疗上应标本兼治,输血输液等对症处理为治标,而彻底止血是治疗的根本[2]。临床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止血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两种治疗方法,一种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另一种是24h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再行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结果表明内镜下止血患者治愈率高,康复快,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
  内镜下止血具有止血率高、危险性低、操作方便、费用低廉、便于床边等优点,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应用广泛,疗效较好,并发症少,组织黏合剂与血接触后产生聚合和硬化作用,能有效地闭塞血管和控制静脉曲张出血,是胃底动脉曲张出血的最好止血方法,对溃疡性动脉出血也有良好的疗效。内镜下皮圈套扎曲张食管静脉对于脾切除行断流和分流术后再出血的患者是首选的方法,该方法并发症少而轻,没有注射针孔出血和静脉壁出血的危险。内镜下局部药物喷洒适用于渗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对喷血或血管裸露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治疗中,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循环障碍,改善组织灌注,保证通气,给氧,必要时还要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注重并发症,有效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防止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皓夫.应激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及临床[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2):71-73
  [2] 黄仁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1):126
  作者单位:264500 山东省乳山市结核病防治所
  264500 山东省乳山市妇幼保健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48-01    笔者1988年-2008年采用医患沟通结合Kocher法复位难复性肩关节脱位4例,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肩关节脱位之前均经由1-2名高年资外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者行10-20分钟的手法复位失败的病例,其中两例施行了臂丛神经麻醉,1例施行了关节内麻醉下进行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利普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对莫沙必利与埃索美拉唑联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在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确诊患者病例9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抢矿进行
期刊
【关键词】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测;自身抗体;小分子RNA  【中图分类号】R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68-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系统和器官的损伤,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SLE新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SLE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对SLE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为试验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为同期未采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10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镇痛有效率试验组达100%,试验组的产程平均为7.26±3.51h,对照组的产程平均为9.61±4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前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06例足月前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42%足月前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6周足月前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36+6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足月前胎膜早破尤其孕28~34+6周宜采取期待疗法,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胎膜早破;早产;妊娠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2006年1月-2009年4月我科收治的29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无效、复发或因不良反应停药的难治性LN,采用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联合治疗6月以上的疗效及狼疮活动指标变化,分别于第1,3,6月,随访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血尿酸、抗dsDNA、ANA、C3、C4,观察环孢素A对难治性LN的临床疗效。结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73-01    咳嗽、气喘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年龄越小致病因素越复杂,因此在诊断时应充分考虑感染因素及非感染因素。现将临床中遇到的几个病例与大家分享。  例1 患儿,男,8个月。因“咳嗽、气喘3天”入院。生后因反复喘息多次住院治疗,外院曾诊断哮喘。否认家族哮喘史,
期刊
【摘要】目的:对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措施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救治措施进行总结,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8例,治愈率为98%,2例患者死亡。98例抢救成功的患者中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中毒患者首先进行彻底的洗胃与补液以及利尿,再应用特异性的拮抗药物与解毒剂进行治疗,对危重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长期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液与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家具厂车间空气中苯浓度,检查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淋巴细胞微核率(MN)。结果 家具厂车间8个苯作业点,点苯超标率达87.5%。整个车间苯平均浓度10.3 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7倍。苯接触组工人具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的人数明显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