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反思 提升自我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采用了“满堂灌”或“说教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就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点,一切都为考试服务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偏离了思想品德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古语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剖析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准确的评价。显而易见,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开辟新的教育途径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反思的概念和要求
  元认知理论认为主体能在认知的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其优势就是减少了认知活动所具有的盲目性、冲动性,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20世纪初,杜威就对反思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反思即“对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由于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以及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质而区别于其他的课程,其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知与行的有机统一过程。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反思能力的要求与其他科目相比来说更高。思想品德课对反思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能够及时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对学习结果进行有效反思,同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争取客观的评价。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技艺、思路及策略等。看似相独立的两者其本质是一致的,而学生反思的最终目标也是知与行的统一。
  三、对学生反思能力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
  1.要明确反思的目的及其现实意义
  强化学生进行自主反思的意识,明确学生进行反思的现实意义,进行有效及时的反思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促进个人发展。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进行改错及纠正,提高自己的合理性水平。
  明确自我反思的含义和意义,经常强调反思的优势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对反思的价值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要求。
  2.创设和谐的氛围和宽松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进行反思,才能真实地反映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自己自信心的一种挑战,因而学生进行反思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而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则有利于学生面对自我,培养直视自己不足的勇气。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信任的和谐氛围,为学生的反思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直视自我的勇气,从而发现不足,得到改进。
  3.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
  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反思不是简单地进行回顾,而是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剖析自己进行反思的方法。在反思过程中可借鉴由从经验到分析,再到评价,再到实践这样的一个模式。分析则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性的评价及反思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性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反思,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4.逐步使反思成为习惯行为
  要注意使学生的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即主体遇到某一特定的刺激便自然出现相应的反应的一种行为。学生一旦将反思形成习惯,那么他在学习前、学习中及学习后的行为就会明显发生变化。学生形成习惯后,对学习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心理上会自动形成一道“警戒线”,一旦遇到可疑问题就会进入反思状态。
  四、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反思能力的培养最初要由教师进行引导及提点。但其最终形成一种习惯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自己有意识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要将反思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留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励他们进行反思。
  2.鼓励性
  反思是对学生自己进行全面的认识,对自己进行开诚布公的一次“否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反思能暴露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明显不足,教师要鼓励学生端正态度,明确不足,积极改正。不要采取冷漠、讽刺的态度从而扼杀学生反思的积极性。
  3.全面性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反思要求不仅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等方面的思考与评价,更强调要实现知与行方面的统一。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性。既要认真反思学习情况,也要反思生活态度及行为。
  4.持久性
  反思在某一程度上被认为是自我“揭短”,是诱发痛苦的心理行为,进行反思也是对学生承受能力和学习的耐心的考验。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即使方法得当,也不会使反思顺利进行。它所具有的持久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力,教师也要督促学生,从而磨炼学生的反思意志,提高反思能力。
  (责任编辑 袁妮)
其他文献
好的音乐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让人感觉不出教学过程设计的痕迹。从教学实践视角看,笔者以为,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情境美、和谐美、愉悦美”的音乐课堂使音乐教学的知识技能、学法指导、德育渗透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关系的“亲力”、教学内容的“潜力”、教学活动的“活力”、教学评价的“动力”,展示音乐教学不加矫饰、质朴自然的课堂本色魅力。现就音乐新课程教学课堂魅力建构的策略作一叙述
回顾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实践过程,许多学校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许多教师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教学经验。不少教师对自己的教法作了很大的调整,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上下足了工夫,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进课堂,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独立思考探究。这样的“满堂问”使学生的思维实际上仍被束缚在教师的框架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不仅善答更能善问以培养学生
思品课堂是开展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而课程沉闷、学生听课积极性和效率不高是我国初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来做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让初中思品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为例,根据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探讨高效思品课堂的实现途径。  一、自主学习  开始上
现在流行穿越剧、穿越小说,开展历史教学时运用“穿越时空,设境激情”既能做到用情境作引导,又符合体验教育的思路。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扮演特定角色,去真正体验历史、欣赏历史、应用历史,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现谈谈笔者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利用“穿越”体验历史,使历史和现实一样生动的。  一、适时善导,搭建桥梁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上好政治课,已经成了政治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通常又比较抽象。如果采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政治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实例教
随着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推进,很多学生会出现越来越倦怠,越来越没信心的现象。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倦怠心理,增强自信,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实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笔者做过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复习备考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良好沟通增强自信  心理学实验表明,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吸收到新信息,还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信任,这些良性的结果必定增强一个人的信心。在高三教学中,笔者
有效教学指计划时间内有效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其关注的焦点是单位时间内(如一节课)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知识的增量及学生能力、方法等的边际收益。本文认为,建构合理的高三历史复习课模型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  关于历史课堂建模问题,历史教育界持有两种不同声音:  主张建模者实则代表“控制主义”(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强调在可控的状态下有保证地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工业文明以来,控制主义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给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正确把握它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并在课堂中适时渗透,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以下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经验总结。  一、用语文诗词丰富地理课堂  我国古代诗词作品浩如烟海,许多诗歌不仅以其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且其中一些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反映了
课堂教学归根结底要回答“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教给学生呈结构性的知识”,并指出“结构性、概括性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为此,笔者在政治教学中实施结构化、概括化策略,高效开发利用教材,解决新教材容量大、逻辑结构相对松散、内容零乱、前后反复的问题,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能,让政治学习轻松起来。  “结构化、概括化”内容包括“知识内容
一、开展情境教学的背景  1.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师通过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给历史与社会教学插上情境的翅膀,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2.《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