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品课堂是开展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而课程沉闷、学生听课积极性和效率不高是我国初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来做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让初中思品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为例,根据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探讨高效思品课堂的实现途径。
  一、自主学习
  开始上课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对课本进行自学,把里面的问题整理出来,并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二、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就学生汇报的内容,对学生的探索进行引导,以把学生的有效思维激发出来。遇到学生没有从课本中把问题找出来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就此再深入一步去进行讨论与思考。
  三、展示
  在讲授“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教学过程里,笔者先组织学生用4分钟看书,1分钟讨论,最后给学生设计了5个自问自答的问题:
  1.为什么要学会自我保护?
  2.在网络交往中如何自我保护?
  3.网络交往要遵守什么规则?
  4.网络交往为什么要遵守道德,如何体现?
  5.网络交往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如何体现?
  此时,笔者再告诉学生,对课本框题及大标题要多加注意,引导他们努力去探索发现是不是还有别的问题能提出来。这样一启发,学生立刻就会想到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提出,那就是“怎样才能够享受到健康的网络交往”这个问题。由此一来,在短短的不足2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把课本的大体内容基本都掌握好了。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的自学阶段。虽然如此,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自问自答,也要对他们的答案及课本中的案例不断提出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的内容。
  四、分组讨论
  当课本的内容被学生基本掌握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大胆质疑进行鼓励,把课本里没有讲到的问题也提出来,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与教师一起探讨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步骤主要是学生與学生讨论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显然,在此期间,学生会有很多不一致的观点,会有很多思维的小火花在观点的碰撞中产生出来,对学生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大有裨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当结束了上述步骤之后,通常会问学生这样的问题:除了我们课本所讲的问题以外,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你们在课本里还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里,学生有两个问题提了出来:1.既然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影响我们青少年,那么国家是否可以把禁止开发网络的这些功能的相关规定制定颁布出来呢?2.对青少年最大的侵害为什么是黄色网页、暴力色情信息呢?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对此进行讨论后,归纳出自己一些观点,再拿出来大家进行交流。
  五、知识整理
  生活是道德的来源,而思考则产生思想,我们的初中思品课,就是要提高学生解决现在或将来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这一能力。为此,我们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网络查询等方式,把与本课相关的本地、本校、本班发生的一些事情收集起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请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讲观点、明道理、提建议等手段,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一个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的探究学习方式,突出了引导学生把目光对准自身周边生活(家庭、学校、社会)来进行观察、感受和思考的过程,这样让他们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努力去学着如何生活。
  六、课堂检测
  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课堂教学后,笔者对学生组织了调查,结果让笔者了解到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他们也了解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应该自己把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可不少学生的观点是,既然在网上能够聊得很好,对方也把他的一些真实情况告诉自己了,现实中彼此见面,也不会有很大问题,也许还能交往到一个好朋友。根据这一观点,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情境:在周日,我认识了一个外地的网友,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语言,彼此相见恨晚,于是我产生了见她的想法,对方也有这个想法,并把她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都告诉我了。请同学们给我一些见这个网友的建议。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很热烈的讨论。
  总之,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去自学、质疑和主动探究,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书群,刘永革.初中思品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28).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课堂是充满矛盾的,其中预设与生成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生成,忽视预设,最终影响了教学的生成。本文结合高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老师)和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B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说明课堂教学预设真的不简单!  一、投石问路:预设问题,以问题为驱动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交往、教学反馈与调控的重要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说,不经历过高三是一种缺憾和人生历程的相对的不完整。高三的学习和生活如同找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俱全,而我作为一名高三的声乐教师,深有感触,一个多学期来与学生同甘苦,共患难。如何在声乐教学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如今的声乐高考要求学生会正确地运用气息,正确地打开喉咙,正确地咬字、吐字,在歌曲中投入情感等。一名高三的音乐生要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达到或者比较接近这
尊重学生是建立师生友好关系的基石,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本人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近二十年,在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认识到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尊重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只有他们在得到你尊重的前提下,他们才会尊重你,才能让你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顺顺利利。下面从几个方面谈点自己的体会。  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班主任要把尊重学生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地位完全平等
一般政治課的复习以教师和知识为主,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通过大量、重复、枯燥的练习加强识记。致使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学生疲惫不堪,而复习的结果却收效甚微。  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才能上好政治复习课呢?  通过良久的学习、思考、实验,笔者认为在复习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复习目标的要求,将当时的社会热点和教学大纲或考纲的要求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坚决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题,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经过8年的高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深感高考历练了笔者的心智,笔者跋涉着高考之路的艰辛与坎坷,享受着努力之后的自豪与荣光,下面就班级管理上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做些交流。  一、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先进班集体的形成,初创时期的工作举足轻重。每当笔者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学习
新史观的出现,使新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导致了新课程历史高考的深刻变化。我们只有紧扣课程标准,准确理解新史观,合理综合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史学理论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吃透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四种史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
现在的高中生性格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对学习兴趣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把课讲得有趣味,给学生有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探究知识的欲望、热情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展现个人魅力,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那么就会赢得学生的喜欢,语文课也就会被学生所喜爱。  一、 多方展示教师的教学才能  中国的方块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教师要让学生徜徉于方块字当中,让他们感受到
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学又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我认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凸显科学的教学方法,要以学定教,实现和谐课堂,高效教学。  一、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1.吃透教材,把握课程标准特点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行动的纲领。我发现有
好的音乐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让人感觉不出教学过程设计的痕迹。从教学实践视角看,笔者以为,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情境美、和谐美、愉悦美”的音乐课堂使音乐教学的知识技能、学法指导、德育渗透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关系的“亲力”、教学内容的“潜力”、教学活动的“活力”、教学评价的“动力”,展示音乐教学不加矫饰、质朴自然的课堂本色魅力。现就音乐新课程教学课堂魅力建构的策略作一叙述
回顾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实践过程,许多学校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许多教师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教学经验。不少教师对自己的教法作了很大的调整,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上下足了工夫,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些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进课堂,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独立思考探究。这样的“满堂问”使学生的思维实际上仍被束缚在教师的框架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不仅善答更能善问以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