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语文教师的个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而语文与人的生命有着最恒久最直接的关系。每一次生命的跃动,都可以用语文清晰记载,这是其他任何科目所不能替代的。基于语文科目的这一独特性,语文教师要有鲜明的个性,才可以最有效地发扬语文的人文精神,形成成熟成功的教学风格。
  
  一、远大的教育理想
  
  一个胸怀远大理想的人才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教师首先要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语文教师的理想应是完美的人文追求。语文有了理想,心存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具备独立运用教材、灵活改变方式的能力,才能让语文教学最终带着个人完美的理想主义色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一种完美的理想主义情态下接受轻松易懂的教育。
  我认为,坚定的教育理想是语文教师拥有优秀健康个性的首要前提。
  
  二、丰厚的专业素养
  
  (一)对文本独特的语感
  语感,是一个人的言语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成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的语感是他开展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他的教学个性的不可缺少的素质条件。从心理语言学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教师语感向学生的转移,也就是把教师的语感转化为学生的语感。
  目前多数语文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是跟着参考书一丝不苟地走着,或者尾随前人的脚步一路顺遂,然后很坦然地说:“我把该教的教好了,问心无愧了。”其实,真的把该教的都教到了吗?大家都跟着“教参”上课,只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跟在别人后面看见的风景有限,收获更有限。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呢?正因为他没有自己独特的语感,对课文不能独立感悟,没有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当然没有切身的体验,更难说内心的震撼和感动了。
  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从自己独特的语感出发,这堂语文课就一定独具匠心。反之,则会枯燥单调。语文课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老师按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教,按语感教。
  2009年的5月我听了几位语文教师的公开课,其中一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堂古诗词鉴赏课,选了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我觉得她的课堂蕴涵了老师独特的语感。
  我们是在一片悠扬也略带伤感的古筝乐曲声中被引入课堂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古典气息浓厚的氛围里,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走进我们的视线,她亲切自然朴素大方,亲切地说:“学诗乎?不学诗无以言。”这引起了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整个课堂中她时而是一位忧郁的女子,时而是多情的诗人,时而又是旷达的才子,不落痕迹地引导学生走进了课本的情境,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样的课听起来赏心悦目,浪漫气息弥漫。而这不也正是诗词教学所要达到的境界吗?我想这节课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这位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特别熟练准确,对诗歌所蕴涵的人生理解得十分透彻独到,学生可以领略到语文教师独特的语文个性魅力和语感。
  可见,深厚的语感是深切感悟现实人生、文章的人生的重要内涵。
  (二)对人生独特的感悟
  一个人的语感是由这个人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经历、思想感情共同形成的,因此,语感是感悟人生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变化着的。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语感力强的人,往往也是精神丰富、内心充实的人。这种独特的人生感悟,往往体现为语文教师的人生激情,体现为语文教师对生活发自内心的诗意追求。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指的就是语文教师对生活的这种美学志趣。纵观历史,那些名垂教育史的大师正是那些能用独特的方式引领教学的人。语文这个随时可以散发人格力量的科目,教师更要注意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将自己的价值观变成言行变为培养目标,并融入各个教学的环节,让独立思想、独特生机和审美体验,带领思想舞蹈,而不能让更多规范湮没自己的个性教学。教师要使语文课堂真正人文,真正鲜活,真正陶冶人的品格。
  (三)对教学独特的领悟
  在武侠小说中,大凡能行走江湖者必怀有一技之长。语文教师也要有这样独特的教学能力,读书声情并茂;写字龙飞凤舞;行文妙笔生花,这样才能立足于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这些本事将让你从语文教学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散文和诗歌,所以愿意和同学共同欣赏古典诗歌的风韵。我上了一堂《我读诗韵》的课,简单总结了诗韵之美,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的:
  1.细腻之美。我喜欢李煜的诗歌,于是我选了他的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因为学生喜欢唱的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歌词中就有“车如流水马如龙”,很容易就能触发他们的激情,让他们感觉诗歌距离他们也并不遥远。很多学生甚至还哼起歌曲来了。
  2.恬淡之美。对于田园诗,我选了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让学生当场说说谁的家乡这样恬淡安逸?于是他们理解了恬淡之美,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物我两融的语文人文素养。
  3.豪迈之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可以带领学生在豪情中感悟人生豪迈的境界,可以培养学生热情向上的英雄气概,可以进一步深刻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经过这样一节生动的课程,同学们学习古诗歌的热情高涨,一个学期下来他们不仅背诵了课文的诗歌,每个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背诵了二到三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有的学生甚至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了诗歌:
  “在映山红开满山野的季节/我选择了放弃,/离开了属于我们的世界/你不再是我的全部/我也不属于你的纯洁/感觉变冷了一些/在这春天开花的季节……”
  这使我再一次深深地感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对一个人个性的形成,真是可以用“润物细无声”来描绘。我也品尝到我爱散文诗歌这个语文特长给语文课堂带来春色满园的甜蜜,而学生好奇欢喜的神情令我记忆犹深。
  
  三、健康的性格态势和人文素养。
  
  语文是人文教育,而人性的感悟是需要心灵的共鸣的。我对学生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你想感动别人,要先感动自己。”教师想在课堂上跟学生心相融、言相通、神相悦,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先沉浸去,只有这样才会呼唤到学生的真心。写一篇风景散文的作文课堂,教师可以是风花雪月的浪漫诗人;教《勇气》时,教师是一个英姿飒爽充满顽强的士兵;欣赏《小橘灯》时,教师是一个朦胧而善良的进步文人;讲《孔乙己》时,教师则要客观理智地评价人物和社会的同时,不掩饰对主人公深刻的同情……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己”,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做回自己。教师要利用语文课程的人文资源,不断完善自身的个性,为培养有灵性、有气节、直立的人,塑造精神饱满、独立丰盈的灵魂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其他文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能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的传染病。该病于1987年首先暴发于美国,随后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我国郭宝清等于1996年从疑似本
试验一:酯化葡甘露聚糖在体外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能力的测定   应用本实验室合成的不同浓度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在水相中对500ng/mL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溶液进行吸附试验
小题大作一般被当作贬义词用,但面对语言轻飘、内容单薄的初中生作文,小题大作实在应该当作一个褒义词来理解。说“即小见大”也好,说“小题大作”也罢,这其中有几个关节点需要理清,概括一下,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把握好小题大作的方向,就要回归即小见大的本真涵义  即小见大: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理顺“即小见大”中“小”和“大”的关系也很重要,“小”是起因、是感情的发端,是文章的出发点和主题的蓄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深刻把握新课程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求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摆正角色定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进行系统的改革。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是提高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感染BVDV的牛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
摘 要: 本文对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怎样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对每一种具体方法的可行性都作了深刻的论证。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而创造型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造就创造性人才,在教学中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亦
近几年来,高考数学试题始终坚持以《考试大纲》作为命题的依据。试卷整体上既有稳定的风格,又有新颖的创意;既考查全面、强化基础,又深入课改、布局合理。试题突出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突出对考生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无论是试卷还是试题都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结合研究高考数学试题命题得到的启示,总结近年高考数学复习备考的经验,笔者对教师如何搞好2010年高考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诗歌能力,使学生能创作简单的诗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现代诗歌的特点、创作诗歌的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