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教学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一些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和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进步的,了解我国有哪些科学家作出过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鉴别哪些事情是过眼烟云,哪些是真正有意义、值得去追求、去努力做好的事情,即便他们将来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也会对他们确定每一阶段的人生目标有所帮助.
  数学是初中课程中难度伸缩性最大、学生最害怕的一门课程,针对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中华罗庚的生平.如:华罗庚父亲不愿意让他学习,却让他干活.就是在这种生活艰难、无人指导的境况下,在一间斗室里,他以昏暗的油灯为伴,孜孜不倦地坚持自学.到了19岁,他的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显示出了19岁青年的数学才华.然而就在同一年,华罗庚患了严重的伤寒病和关节炎.他意志顽强,坚忍不拔,終于战胜了病魔,但他的左腿瘸了.就在此期间,他仍然努力钻研数学,接连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一般人从初中到大学毕业要十年时间,而华罗庚完全靠自学,只用了六年半的时间.华罗庚正是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大数学家.当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数学家,而是告诉他们通过努力加上正确的方法,学好初中数学是不成问题的.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的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利用“阅读材料”学数学史实,感受辩证法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少.学生不了解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弥补.
  如在有理数部分,“阅读材料”介绍了历史上最早使用负数的书籍《九章算术》和我国古代的“正负术”.《九章算术》是中国古典数学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的成书年代,根据现在的考证,最迟在公元1世纪,但其中的数学内容,有些也可以追溯到周代.《九章算术》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全书246个问题分成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赢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成就是十分丰富的.引进和使用负数是《九章算术》的一项突出贡献.在国外,负数的出现和使用要比我国迟好几百年,直到7世纪时印度数学家才开始使用负数.
  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模仿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三、利用“阅读材料”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
  初中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蕴含大量美育素材.例如贾宪三角、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弦图”、美丽的勾股树、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黄金矩形——雅典帕德农神庙的造型、多姿多彩的图案等.看过这些生动而直观的画面,给人似有观形如睹物闻声之快感,对学生认知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促动作用.从而体会到数学美作为科学语言的一部分,它不但具有一般语言与艺术所具有的美的特点,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美.
  四、利用“阅读材料”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
  近年来,初中数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数学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得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得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数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数学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数学.
  例如“阅读材料”中的“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2=3吗”“鸡兔同笼问题”“光年和纳米”等.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中讲的数学知识并不深奥,但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例如四边形的变身术,一个平行四边形总可以剪开拼成一个矩形,一个梯形可以剪开拼成一个矩形,一个矩形可以剪开拼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任意一个四边形呢?它也可以剪开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另外还有折纸剪正五角星、对称拼图游戏、七巧板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前,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深入推进,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它的改革也变得越来越迫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赋予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今日高等数学不仅要理论知识系统严谨,而且要有应用性,要结合所有的科技领域、社会的各个行业、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大量增加高等数学的应用篇幅,为学生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应用数
【摘要】对人才的需求;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调动学习兴趣;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应用能力:课外实践。  【关键词】应用;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意义    1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我们只注重数学的“学”,却忽略了培养学生“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在中考总成绩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决定中考成绩好与坏的关键学科之一. 因此,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是帮助学生在系统地梳理清楚所学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在短期内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成绩的提升,从长远的角度帮助学生为以后进入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获得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工作是摆在教师面
数学解题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因此良好的解题认知结构的建立至关重要.作为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必须是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成为其主动自觉的学习过程,即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而获得解题策略经验积累.而领悟又要靠对思维过程的反思才能达到.如果学生在解题后即将其束之高阁而不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那么解题活动只能停留在较低的经验水平,解题能力难有真正提高,如果在解题之后能对自己的思路作出自我评价,对整个解题
课堂教学我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问题都是先由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思考,然后让每一小组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由师生共同探究。我在高三复习不等式最值(值域)的解法时,在上课前精选了几道我自己认为很有代表性的例题,目的是通过几道例题将不等式值域(最值)常用解法归纳总结,如配方法、基本不等式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形结合法、导数法和向量法等。但由于例题的局限性,要讲清楚这些方法,通常情况下需要各种不同的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个口号在新课程背景下已经喊了数年. 旨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数学教育教学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以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值得我们重视,只有优化作业设计,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我
【摘要】本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了教与学的反思的动态生成,通过反思深化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让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指导学生培养反思力,形成反思习惯,养成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效的监控,最终优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与学的反思;高效课堂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
小学生认知以直观为主,喜欢在情境中学习,依赖性较强,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更喜欢在活动中参与学习. 因此,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在观察、探究中形成知识的构建,最终获得能力的培养. 文章就结合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实践,就情境创设策略做简单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走向抽象的极端,很多教师只要站
怎样才能让数学的课堂更精彩?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是每一个教师都为之努力追求的. 我们觉得要想让小学数学更有效,让数学的课堂更精彩,无疑应该在“活”字上做文章,只有教师能够灵活地处理教材,智慧地调动学生,机智地应对变数,合理地引导,有节制地拓展……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灵,才不会呆板,被捆绑住手脚,束缚住思维,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增长绵绵的后劲.   1. “活”在教材处理:循规蹈矩不可取,随心
《王元论哥德巴赫猜想》168页介绍:命r(x)为将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变法个数(即偶数内对称素数的个数),144页介绍:求解孪生素数的常数。  r(x)≤7。8∏p|xp-1p-2∏p>21-1(p-1)2xlog2x;  ∏p>21-1(p-1)2=∏p>2p(p-2)(p-1)2≈0。66。  该公式是陈景润证明的偶数哥德巴赫猜想上限公式,将7。8改成2就是在23页介绍的哈代和李特伍德给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