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部分学校教育德性的缺失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in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当前少数学校教育德性缺失现象进行了概括,包括教育人道的缺失、教育理性的缺失、教育公正的缺失和教育尊严的缺失,并就此深刻地分析了出现这些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包括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强制和理性精神的错位、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匮乏。
  关键词: 教育德性 缺失 解决措施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算太长的教育史,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展现在眼前:建国60多年来,党和政府成功地改造了旧教育,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教育体制。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社会整体繁荣,而且带来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理论的百花齐放、教育法制的逐步健全与完善、教育决策的日渐科学、教育设施的逐渐现代化等,这些都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巨大作用。但同时,当代中国的教育,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育道德缺失的现象。我首先对当前教育德性缺失的现象进行总结,其次分析了各种教育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最后就如何防范教育德性的缺失,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当前我国部分学校教育德性缺失现象分析
  1.教育人道的缺失。
  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什么内容的教育,不管这种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根本出发点,都在于能使人成为它理想的人。尽管各自“人”的标准不相同,尽管各自通达“人”的途径也不尽相同,但教育中体现的“对人的关爱与发展的责任”这一点无疑是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本身便是人道的体现。教育爱中蕴藏着更多的社会内容,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师情操。但是在现实教育中,教育的人道缺失的现象屡屡可见。
  在十七大召开之际,北京海淀区今典小学四年级9岁学生吴梓曼问周济:“我知道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了减轻我们的书包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为什么我们的书包还是那么重呢?现在同学们总说睡眠的时间太少了,每天一大早,天还不亮就上学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呢”(2007年10月16日新华网)?
  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严峻的教育事实面前,也许我们再也无法因诸多的教育成果而沾沾自喜。面对教育对学生的身心两方面带来的种种伤害,中国教育的人道问题令人深思。
  2.教育理性的缺失。
  教育中的理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研究的理性,它是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是认识的理性,表现于教育研究的独立性和个性,也就是追求真理、不媚俗,坚持科学研究的学术立场;二是教育决策的理性,是在对教育规律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律,同时也要使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三是决策执行者的理性,教育决策的理性主要是对教育客观规律的掌握,而决策执行者的理性是对正确的决策坚持贯彻执行,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警觉性,对决策中的问题及时改正,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但又不违反原则。但是,在目前的中国,部分学校教育理性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北京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牡丹分园的工作人员介绍入园前的交费:赞助费全托每年1.5万元,日托每年1万元,视学生入托年龄一次性交清。按照这个标准,假如要给一个四岁的孩子办理全托,因为离上小学的年龄还有两年,所以一次性交纳3万元的赞助费。住宿学杂费,每月650元,一年下来要7800元,启蒙英语每年800元。家长在给孩子办理入托时,要一次缴纳38600元的费用。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市民一年的收入(2007年6月1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教育领域,这些学校的决策者只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一味地无限制地提高收费,把贫困的学生拒之门外,进而造成教育公正的缺失,这是非常有害于国家的“百年大计”、“民族振兴”的。
  3.教育公正的缺失。
  在道德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虽然道德体系更迭变替,但公正范畴却始终存在于道德的深层结构之中。在中外思想史上,公正一直是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即把公正看成是美德的全部。现代社会拒绝文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只有在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生存空间,一般而言,其所能获得的生存空间与所受的教育成正比。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成为现代人生存权的保障,所以现代人对受教育者的权利也倍加珍视,要求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但目前我国在教育公正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近日,“‘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之后,引来质疑无数。虽然不断有人站出来为蒋方舟开脱说其中没有“猫儿腻”,但公众的质疑并没有因此消失。是什么原因使得自主招生结果频繁引起争议呢?调查显示,76.6%的公众认为,原因在于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不透明;68.6%的人认为原因是存在权势者的“暗箱操作”;66.1%的人认为原因是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存在漏洞(2008年7月21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民主与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同时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追求,而这些事实,无疑是对我们教育公正性有力的质问,所以有人用“倾斜的天平”来形容我们当前的教育评价制度。
  4.当代中国教育尊严的缺失。
  教育本身的尊严抵不过经济的力量与金钱的诱惑。
  班主任占某私自办补习班,向学生捞“外快”,收取补课费;小学校长罗某自立收费项目,向学生收取水电、桌椅维修费1168元。近日,武汉市教育局通报:2010年以来,该市共受理教育乱收费投诉355起,7月以来共受理投诉169起。经核实,22所学校被通报批评,22.99万元违规收费被清退(《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23日)。
  在教育管理者的心中,教育,或者说是广大学生的发展,竟无法与一个人的利益或者经济利益相比。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可以对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忽略不计。这种有意的忽视,在本质上是对教育尊严的忽视。在教育中的权钱交易不仅是以人民所赋予的权利作为交换,而且出卖的有教育的尊严。
  在学校,教育缺少最基本的人道精神,当然会摧残祖国的花朵。在决策与研究中,忽视教育理性,对教育科学性的无知与漠视,必然会将教育、国家引上歧途。公民的受教育权不能充分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正,必然导致民众对民主与平等的社会体制的质疑与失望;在管理中,忽视教育的尊严,也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滞后,导致民族在全球化中面临开除球籍的危险。所有这些,都在展示当代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道德缺失问题。
  二、当代中国教育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将“善”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并将这一价值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原则和规范之中。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之中,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产力、教育者的自身原因或是教育伦理体系的不完备,使得当前教育道德出现了严重的缺失现象。
  1.市场经济的功利化。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从而也带来了整个社会(包括教育)的变化。因为“市场经济并非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而是一种人的存在方式”,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方式,这种独立性相对于原来的“人对人的依赖性”是对人性的极大解放,也为社会、为教育道德性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但是,这种解放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是不彻底的,它把刚刚独立的人又推到了经济的枷锁中,人性再一次被解放后又被物化扭曲,教育的道德性也在物化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被市场化、产业化、商品化,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权利、教育资源、教育结果等都在市场中待价而沽。教育者为了把培养出精英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以及工资参考,不得不将个人对自己生活道德何去何从的问题的决断建立在外在的强制性的权威的影响的基础上,从而作出违背教育道德的行为,于是有了对教育乱收费的控诉,有了关于体罚学生的报道等。同时,教育也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支点,地下的兜售文凭者,把文凭分成三、六、九等,以不同的标价卖给追求生存空间的求学者。开放后民办教育的盲目扩张,使教育也成为了商者绝好的商机。而教育本身所得到的是人们对教育的失望与不信任,学校在人们眼中日渐成为部分人谋利的场所,而不再有精神上的神圣与尊严。与此相伴的,也许还有大办教育而出现的教育的“繁荣与发展”,但是,难道我们不应该进行一下反思:当学校只作为一个个“面子工程”而出现与存在时,这种教育的“繁荣与发展”与学生身心的成长有多少关系呢?当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利益交换的场所时,学生在这个场所中会学到什么东西呢,会形成怎样的生活观念呢?
  2.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除了市场经济给教育道德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衍生着不同的文化,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呈现着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差异,中国的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阶梯型落差,国家的不同行政区的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然存在观念的差别,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表现为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普及教育的程度、辍学率、师生比、危房面积、教师素质等方面,城乡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中学的辍学率而言,农村比城市高,农村学校的危房、教学中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更为普遍,教师素质明显比城市差。至此,由于经济、文化、政治三方面的不平衡,使升学求学、选择学校或专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过分强调,精英主义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在这些差别中,我们看到的是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应该有权利享受同样质量的教育服务。
  3.教育的强制与理性精神的错位。
  理性关系到生活目的和生活价值的决断和追求,表现了人的自我负责精神和自我治理能力。理性的人具有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洞察力和明智地处理社会事务和个人事务的能力。非理性主义教育彻底放逐和否定了理性精神,教育的强制主义和蒙昧主义造成的结果是在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理性精神的缺失。这种理性精神的错位不仅表现在学生群体上,也体现在教育群体中。现代教育的霸权式的宰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目的,强制性地把人塑造成为某种被需要的工具人。在理性的支配中,学校中的一切都是要精确的,所有人的情感、思想、道德品质也在这里得到精确化的测量,以便按照科学的逻辑分成三六九等,待价而沽。所有的知识是精确的,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围绕着这日见精确、难度日见上升的“机器”奔跑,在焦虑和紧张运转着,稍有一个“齿轮”不够吻合便会被体罚、被淘汰,会被贴上“弱智”、“失败者”的标签,被碾碎成为牺牲品。教师这样任意剥夺人的自由和贬抑人的自尊,否认人的权利,任意处置人的心智和身体,教育的强烈塑造心态也使教育者心理和行为走向了极端。
  4.传统教育伦理思想的束缚。
  第一,中国社会传统的“官师合一”的教育制度将政治中的伦理关系直接体现于教育的伦理关系之中,一切学术来源于官府,平民中没有学术,师生关系如同君臣关系,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第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观念。教育之所以为众人所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极大的“入仕”功能。第三,中国传统教育历来是一种精英教育,学校的设立不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而是以培养官吏为唯一目标。此外,科举制度的盛行更是加剧了教育的筛选功能和功利色彩。传统教育思想强大的历史延续性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迁,而是成为根深蒂固的思想烙印深深印在人们心中。
  5.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匮乏。
  在现实教育中,某些教师轻则对学生训斥,重则对学生体罚;在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面前的无所适从,对教育工作的敷衍,比如批改作业、批阅试卷的教师日渐减少,有的教师却堂而皇之让学生“代劳”,等等,都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想并没有通过外化的道德规范成为教育者内在的道德自觉。而教师自身素质的不尽如人意却是教育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防范教育德性缺失,提高教师教育德性
  面对种种教育德性缺失的现象,如何防范教育德性的缺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短时期内难以克服市场经济,以及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教育者有义务应从主观方面为之做出努力。
  1.确立教育德性价值观,实现教师德性精神。
  教育活动作为生产人的社会系统工作,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活动与教育德性密不可分。教育德性是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格特质化的品质,是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教师活动的内在价值决定了教育德性在学校这个伦理实体内部所追求的是在互动合作中依据个体的德性能力达到人际的和谐和个体的完善,充分发展人的主动性,以达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从而保证教育活动内在价值的实现。教育活动的外在价值,决定了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个体对教育德性的践履将为教育活动中取得最好的行为效果提供道德上的引导。另一方面,使个体内心充实而愉悦,感受到所从事的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德性的社会价值就在于使教育这个继承和弘扬开发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社会子系统能正常运转,从而力争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能为国家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教师德性作为一种教师角色的品质,在履行教育教学义务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义务,其核心内容就是教师的善、教师的公正和责任感。
  2.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教师德性。
  在教育道德修养中,教育者只停留在自我角色的认定和学习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积累情感体验,才是教育道德修养的关键。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思想家在道德修养上崇尚“躬行”的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孔子认为,道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只有那些时时处处身体力行的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儒家主张“力行”的目的和内容是封建主义的,应予以抛弃,但它作为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却是可贵的,则应予以继承。在道德修养中,要提倡言行一致,反对言行相悖,即言善而心不善或行不善。道德修养既是知的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又是行的磨练和陶冶的过程。行是知的目的,人们思想道德觉悟的高低归根到底是通过其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教育德性的养成必须在行上下工夫,即将道德认识付诸道德实践。
  3.自我修养是实现教师德性的根本。
  修养,是一个含义比较广泛的概念,它是指个人在理论、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包括个人在行为举止、仪表风度、情感和待人处事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同时,修养还指人们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陶冶、德行举止方面的整饬、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等。简言之,修养,既是一种境界,又指为达到这种境界而进行的锻炼、陶冶和学习。作为教师德性,它的结构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养和教师的涵养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一方面是内在的,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养和涵养又是另一大课题。
  教育关乎着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教育正受着短视的利益追求和功能至上的实用理性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无愧于神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正聿,李璐玮.现代教养[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2]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3]孙孔懿.教育失误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张忠华.论教育的道德性[J].现代大学教育,2006,(4).
  [5]吴海燕.论教育德性的境界[J].江苏社会科学,2001,(2).
  [6]刘云林.教育善的维度与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其他文献
两相流经常发生在换热器中,其中气液两相流的换热特性在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优化运行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获得两相对流换热系数。不同于
基于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大功率电子变压器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以电子变压器的面积乘积、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三维优化模型。通过对NSGA—Ⅱ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由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荣家企业经营的公益工商研究所的创办过程及其所进行的研究课题和所取得的成果。文中指出该所是为荣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是集
为了研究低沸点气体液膜沿倾斜加热平板流动的稳定性,首先建立低沸点气体液膜沿倾斜加热平板流动的物理模型并抽象出相应的定解问题;其次,用无量纲分析方法和线性稳定性分析
本文提出了用于两套剑杆织机的新型剑杆引纬方案,在进行必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后,指出第一套方案偏心盘式引剑机构适合于1515有梭织机的改造,而第二套方案筘座传动式引剑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 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
本文通过对企业情报信息概念的确立,阐述了企业情报信息的流向和内容,以及在产生企业情报信息时的随机性和市场经济中企业情报信息竞争性特有的形式和含义,提出了如何将在企业生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肽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肽治疗,并选取100例初治涂阳
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是双馈式感应电机常见故障之一。采用多回路理论构建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进行不同故障、不同条件下的仿真。用HHT方法分析故障电流虽然能够得到相应现象
知识经济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本文阐述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内容、原则,并提出新思路,以期促进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