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冠状动脉支架最佳单能级图像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fu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9‌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共74‌枚支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在后处理工作站导出60~120 keV(间隔10 keV)、140~200 keV(间隔20 keV)能级的图像以及常规图像,共计12组。测量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管腔直径,采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差值来表示晕状伪影,并以支架中段管腔的噪声来表示图像噪声。同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图像噪声、支架内管腔的强化程度、支架内管腔的晕状伪影以及诊断信心进行主观评估。各参数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在不同能级图像中的差异。

结果

在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直径测量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7.270、426.375、400.981,P<0.001)。120~200 keV单能级图像所测量的支架内管腔直径较常规及60~100 keV单能级图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之差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242.193,P<0.001),且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均低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值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0.161,P<0.001),且110~200 keV单能级图像低于60~10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强化程度、晕状伪影和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中,各组图像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33.827、455.989、276.824、399.497,P<0.001)。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噪声评分高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keV的强化评分高于其他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晕状伪影评分高于60~9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120 keV单能级图像的评分高于其他单能级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够在临床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对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CCTA检查,且12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用光谱CT单能级技术结合高浓度对比剂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光谱CT检查的确诊或疑似有冠状动脉疾病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A组(高浓度对比剂400 mg/ml碘美普尔18 ml,流率2 ml/s)和B组(常规对比剂370 mg/ml碘帕醇45 ml,流率4 ml/s)。A组重建获得不同亚组,即各个单能级
本文报道1例应用HyperGlider球囊辅助金球囊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例资料。HyperGlider球囊既可以有效辅助金球囊顺利进入颈内动脉侧壁成角小瘘口,又可保护颈内动脉通畅,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解脱金球囊时发生移位造成瘘口残留。这两种经典的球囊结合使用,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目的探索短时间隔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11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ACE和RFA治疗,根据TACE治疗后行RFA治疗的时间间隔的长短,分为短时间间隔组(间隔时间≤7 d,61例)和长时间间隔组(间隔时间>7 d,56例),观察其疗效。采用Wilcoxon
目的探讨髋关节MRI检查中髋关节外偶然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1 734例接受髋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资料,采用结构化读片的方法,并参考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据系统(C-RADS)将IEHFs分为4类:E1为解剖变异;E2无临床意义;E3临床意义不大;E4有重要临床意义。分析IEHFs的类型和分布,并将结构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离体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最适能级及对比剂浓度。方法选取不同材质18枚支架,植入人造模拟冠状动脉血管内,配置常规浓度、低浓度(常规剂量的1/2)对比剂分别填充。行光谱CT扫描,常规浓度及低浓度进行50~100 keV(间隔10 keV)、120 keV单能级重建,分别记为A50~100、120 keV组和B50~100、120 keV组;另一组常规浓度数据进行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症患者的连续动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的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烟台市奇山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COVID-19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HRCT影像资料。共入组25例患者(普通型24例,轻型1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2±12)岁,住院时间(19±5)d。对患者胸部HRCT的基本影像及动态影像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图及低能级虚拟单能量图像(VMI)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Ts的23例患者资料,均于术前1周内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胰腺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后重建动脉期、门静脉期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PI)、碘密度图和40、50、60、70 keV VMI。
光谱CT作为一种双能CT新技术,一次扫描不仅能获得常规CT图像,同时能获得多个光谱图像,包括虚拟单能级图像、虚拟平扫图像、碘密度图像及有效原子序数图像等,这些光谱图像为心血管疾病的检出、诊断及预后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光谱CT在血管成像和心肌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XMG)、超声(US)和MRI在导管原位癌(DCIS)检出与定性诊断的效能和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术前行US和(或)XMG和(或)MRI检查的241例女性乳腺DCIS连续患者。189例接受US检查,61例接受XMG检查,159例接受MRI检查,其中32例同时进行了US、XMG和MRI 3种检查。所有病灶均进行
微循环是人体器官的重要构成部分及循环系统的最小分支与功能单元,在物质供应与代谢、维持血流灌注及内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骨骼肌微循环损伤尤其是下肢骨骼肌微循环损伤与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准确评估骨骼肌微循环改变对病情诊断、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MRI以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多对比度成像等优势,在骨骼肌微循环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现对MRI在骨骼肌微循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