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漫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几十年不间断的对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近些年来,我国性教育的话题更是被广泛涉及,但总的来说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仍然处于缺失状态,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我们国家极少有家长和自己孩子讨论性的相关知识,家庭性健康教育是完全缺失,学校相关知识教育也是尤抱琵琶半遮面,即使在已经开展了青春期生理教育的地区或学校,常见的现象也是施教者敷衍了事,受教者一知半解,无论是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还是性健康知识的传授方法都存在问题。而社会上各种性信息泛滥成灾,这些鱼目混珠的性知识带来的性污染与性教育缺失带来的性无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处于长期“备受重视”但又长期“教育缺失”的尴尬状态中。
  二、我国当前中学生性行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2004年 1~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9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异性亲密朋友的比例为63.7%,被迫与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 1.3%,自愿地与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4.5%,初中生高于高中生(P〈0.05)。性伴侣的数量为2人及以上的比例为59.7%,男生高于女生(P 〈0.05)。性行为前喝酒或使用药物的比例为28.9%,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1.2%,曾怀孕或使别人怀孕的比例为21.3%,第1次性行为的年龄为 11岁及以下的比例为23.3%。”。
  三、中学生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第一,社会媒体的负面影响:如黄色书刊、黄色网页、明星的不当两性行为,电视、电子产品中随处充斥的不健康因素的刺激是诱发中学生性行为的一大助力。
  第二,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严重,笑贫不笑娼,部分女生贪玩、贪吃爱慕虚荣,一心追求物质享受,给点甜头就心甘情愿被有钱的男人玩弄。有的女生甚至以"性行为"为荣,认为有多个男人为自己效力,这是自己个人魅力的展现,随便与人发生两性关系。
  第三,家庭教育的缺失,随着我国离婚离乡率的攀升,单亲、再婚家庭增多,或受经济发展的驱使,很多孩子的父母一方甚至双方在外地工作或因家长本人素养差等原因,家长自身自顾不暇,较少关心到儿女的成长,给孩子的只有物质而没有思想养成上的教育,对孩子的监管也不到位,孩子的成长像脱缰之马,很容易在青春期马失前蹄,陷入中学生性行为的误区。
  第四,来自升学的压力,多数学校的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中学生的其他方面关注不够,对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更是少提可怜,有的学校甚至不开展。学校生活内容单一,枯燥无味,而社会道德整体滑坡,也促使了青春期的男女学生在抱团取暖、两性偷偷相处的过程中,一些性道德观念不强的学生一时冲动就偷食了禁果。
  四、中学生性行为的危害
  1.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中学生性行为发生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感情被对方所牵制,学习不能集中精力;同时两人毕竟还未成年,不敢让家长知道,经济也不能独立,不能光明正大住在一起,总要为两人隐蔽交往花心思找地方和经济来源,所以生活上经济紧张,心理上压力大,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有的扛不住,最终宁愿辍学回家,对自身的前程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中学生性行为容易使身体受到伤害
  中学生身体发育未成熟,对女生来讲,过早的性行为容易导致生殖器管道损伤;对男生来讲,过早性行为是诱发慢性前列腺炎的诱因。同时,中学生性行为者容易出现性过失,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感情难以自控,行为容易冲动,容易凭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从而出现未婚先孕。
  3.对心理的长久影响
  年少无知者无所畏惧,所以他们勇于闯进禁区,但勇敢有时于事无补。偷食禁果的中学生们一旦脱离相对单一的校园环境,进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面临多种诱惑的他们很难坚持当初一时冲动的感情,往往会另有选择,而过去的性经历,即使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日后在他们生活遭遇挫折、感情不顺时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伤痛,对成年后的感情生活甚至婚姻家庭的影响往往是难以弥补的。而且部分未婚先孕的中学生会感到有罪恶感、自卑、耻辱,留下长久的心理阴影,以致引发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
  五、中学生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1.社会媒体的正能量
  我们的社会媒体该负起自己的职能,全程给所有孩子们在世界观形成时得到反复的正面指导,给予他们正確的成长方向。
  2.家庭和学校共同开展“性健康教育”策略
  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某种性问题来临时及时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对她们进行必要的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等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尽量解除其神秘感和好奇心,帮助他们了解到性行为对自己所能带来的伤害,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调整自身的心理活动,把好奇心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3.“班级活动提升正能量”策略
  班主任在进行榜样教育的同时利用各种班级活动,如办黑板报知识宣传,组织主题班会课,开展生活知识竞赛等从正面引导、反面警策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在班集体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学风,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4.提高学生自身的“自我教育”策略
  作为經济上不独立,精神和人格尚未成熟,事业上未定局,个人兴趣、爱好、理想还可能有很大变化,未来人生道路还会遇到许多曲折的未成年的中学生,没有条件、没有能力处理这些关系人生命运的大事,只有充分利用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才能早日成才。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分辨能力和免疫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自觉取舍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在当前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下,提高中学生抗腐蚀的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吸收正面营养,抵御负面因素侵蚀,控制自我和超越自我,增强自尊和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立志做生活的强者。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如果说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就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恰当的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还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
期刊
一、用爱心浇灌学生的敏感区  当学生受到委屈时,往往特别敏感。有时,一个好的老师也会因一时不慎而急躁,但只要他是出于爱心,学生就会谅解。但是面对老师冷若冰霜不动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学生是不会心诚悦服的。  一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时,班长报告说:“张晓和上英语课的林老师吵起来了。”我赶紧去了解情况,场面令我诧异,张晓与林老师在争吵,他们各持己见,声音越来越大。同学们都不去参加课间活动,站在周边观看这
期刊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意志、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是关系一辈子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著名的心里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种
期刊
一、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  (一)明确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二)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
期刊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ppt3)  本话题教学主要以购物这一话题为中心展开,课型多为对话课,学习和运用购物的日常用语。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Unit4 Topic1 Section B,主要学习如何自己购物并采纳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的句型。1a部分以对话形式导入购物用语;1b帮助学生梳理对话内容;1c是对1a的巩固和拓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2a锻炼学生听写能力;2b Shopping Li
期刊
初上高中,学习地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就如同建空中楼阁,初中基础差甚至无基础,所以一开始接触,尤其是抽象的、不可观察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等,就感觉摸不着边际,再加上地理课理论性强、空间感强,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很多学生会渐渐失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在地理课堂上,少部分人表现得积极主动。绝大多数表现出无可奈何。上课时常常“不想学、不爱学、学不进去”,学习时也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上课非常想认真听
期刊
一、心中有爱,以爱贏得信任,用爱感受心灵  一阵哭泣声传来,我不时地望着,声音越来越近了,原来是我们班新来的小朋友轩轩。我走上前去蹲下身子抚摸着他,并且对他说:“宝宝,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呀?”他哭着对我说:“我想妈妈了。”听了这句话我心想:对每一个新入学的孩子来说这都是一个过程。因为每个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当他离开了家庭这个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缺少了依靠。这时教师就要做他们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没有真诚的爱,就无法打开学生心灵之门,就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只有用滚烫“爱”字的热情加以暖化,说鼓动上进的话,不说讽刺的话,才能使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正体验到“爱”的温馨,扬起风帆,增强学习信心,奋发向上。  由于学校课程调整,
期刊
一、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当代儿童研究中的生态化观点认为,儿童是在特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及发展结果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外显或内隐的背景因素的影响。这些背景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儿童生态学将儿童放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环境之中进行研究,认为儿童的行为及其状态与其背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
期刊
这世界除了心理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其他的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奥斯丁的一句话深刻揭示了心理健康对人生的重要性。集体生活是绝大多数人将经历的。幼年的集体生活是人走向社会的最初动力,是人们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人缺少了集体生活的经历,往往无法形成独立的人生观,终其一生都是悲剧,可见心理辅导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确使用教育心理学去保护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内心是每一个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