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整体的社会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整体性视角是在批判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无论是考察处于任何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人类社会,还是考察前后相继的人类社会总体的发展,都把考察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去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内涵是面向人民群众,立足人类整体利益的社会整体发展。 Marx’s overall perspective of examining the issue of social development stems from criticizing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Whether Marx investigated the human society at any particular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or examined the succes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general,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as a whole to examine; Marx’s concep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he people, based on the interests of mankind as a whole.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实践对传统教育行为中教师的地位、所起的作用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化不断的提高。我国许多城市城中村的环境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国内各个城市都在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优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城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中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内在尺度”的观点,这引起了中外学术界一直以来的争论.本文认为“内在尺度”是人的“内在尺度”,并在此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重新回顾与总结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认识其思想丰富的时代价值,对我国现今政治、经济、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出了一系列军队建设理论,最终成功地把以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军队打造成一支新型人民军队.这些伟大创举包括:建军工作中的“三结合”;确立了党对革命军队
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人的失落和不在场”的困境
学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学风问题的核心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党的学风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党的学风建设过程中,
无论从阐释学的视域,还是从现实存在的层面看,马克思主义都是一份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的当下存在,是一个关乎马克思主义发展与革新的重要问题
诗歌是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载体,它不仅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脉络,而且影响着其他门类艺术的理论形成。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一门营建、游赏、居闻的综合性艺术,从来就
杨昌济作为近代湖湘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他的民族伦理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民族平等观、强烈的民族文化观、舍身为国的民族大义观。他同时对民族伦理观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