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灾种,大应急”需求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消防体制的改革,对高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方面的教育改革创新提出强烈需求.然而当前高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单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忽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等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原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专业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综合内容,旨在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加速实现从培养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向理论结合实践型人才的转变.
其他文献
智能制造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工科专业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冶金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阐述了“冶金流程工程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详细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工程理论与冶金流程工程学相融合的教改思路,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步尝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工科对军队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部队装备保障人才需求为牵引,融合思考国民教育机械工程专业建设优势,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未来、面向实战,聚焦特种车辆装备保障重心,着眼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熟练掌握保障要素基本问题,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规律,满足保障人才能力生成需求,从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培养环节、整合教学资源、加强质量反馈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军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在新时代的适应能力.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所需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并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文艺演出的实践活动经历,提炼出具有北京舞蹈学院特色的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路径.围绕教育的本质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结合实践活动中生动鲜明的例子,总结北舞学子“以舞报国”精神的淬炼和养成,以期实现“根植爱国情怀培养,提炼舞蹈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构想,从而培养出能在未来担任民族复兴大业的舞蹈文化使者.
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和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泛人文知识和理工科的渗透结合已经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职业文化教育由于其功能和作用的隐蔽性而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和实践,分析了目前高校职业文化教育的现状,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学科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加强职业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从修订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土木工程学科职业文化教育的具体举措,以期更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工程意识视域下,以高校机电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研品质、实践能力为研究主线.研究表明,当前机电专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成长型思维等问题.为加快完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高等院校应打造具有工程意识的双师型教师,引进学习模型、设备,完善科研育人体系,实施多维度、多元化评价体系等,从而实现优化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一批具有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机电人才,以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大数据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推动着交通运输管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改进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开发教学案例、加强复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旨在培养出创新型、实践型的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人才.
“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课程,其理论性深、实用性强、应用广泛.对面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针对当前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夯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理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前沿发展动态,培养其梳理文献、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及交流与写作能力,建设一种能激发学术型研究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其创新性的培养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成为很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点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相应地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通过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和核心任务,基于“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新时代党外代表人士肩负的使命更加繁重,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部分上海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选拔工作现状的调研和分析,从正反两面梳理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影响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主客观因素、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规律,提出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在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专业知识授课中,基于专业知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为关键点.在调研生物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挖掘和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设计了一章一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情感元素、“疫情”精神、新科技和健康中国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的专业知识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育人和育才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