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要与世界和谐相处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kul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岁自恋:我就是世界的中心
  带儿子去超市,花花绿绿的玩具让他挪不动腿。这要也那也要,要不到的话,就躺到地上犯赖。
  我和他爸在沙发上讨论买车的事,儿子跑过来,坐到我们中间:“你们在说什么,为什么不问我的意见?”
  家里来了小朋友,我说:“非非,将你的遥控车拿来和他一起玩吧!”儿子噘着嘴,将自己和遥控车一起锁进房里不出来。
  奶奶买回蛋糕,儿子担心别人抢走,跑上去,在每块蛋糕咬上一口,然后再从容不迫一块块地吃。
  两三岁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以为这个世界都是他的,他可以随意掌控。什么事都要参与,自己的东西不能给别人,自己想要的一定要得到。小孩子有这种思想很正常,如果到了六七岁还如此自恋,那就会被人冠以自私、霸道、任性的名称,大大影响他的人际交往。
  所以,对两三岁孩子的这种自恋,大人不要只是笑笑而已,更不能以此逗趣:“我儿子真聪明,会给自己的东西刻上印记!”“爸爸要写工作报告,你是不是也帮爸爸参谋下?”这么小的孩子不知对错,会将别人的戏谑当作鼓励。
  大人要告诉他,好东西要和人分享,你经常给别人玩具玩,别人也会将玩具送你玩,这样,你的玩具就越来越多,你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家里的玩具属于你,可超市的玩具并不属于你,买或不买,买哪个,决定权在父母,由不得你,耍赖也没用。
  还要告诉他,人与人之间都有界线,就像我们与邻居之间有一道墙。爸爸妈妈的事,你不必参与,等你长大了,你上厕所、洗澡,爸爸妈妈也不能随便进去,你的书包、你的抽屉,爸爸妈妈也不能随意翻阅。
  六岁无邪:生活就像童话般纯真
  我给儿子买了很多绘本,也经常给他讲一些温暖的童话故事,希望向小小的心灵传递友善、温情的能量,培养他善良真诚的品质。
  在绘本故事中长大的儿子,的确也像童话般单纯。可是问题来了,这个世界并不是童话。
  带儿子去旅游,我问他:“如果有陌生的叔叔阿姨要带你去好玩的地方,你去不去?”儿子高兴地说:“去啊,那肯定很好玩!”我说:“那你想一想,你又不是他的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带你去呢?”儿子说:“因为我可爱呀!”
  天桥上,有跪地乞讨者。他长年累月在这儿,我见怪不怪,但儿子是第一次看到。他说:“他好可怜啊,我们将面包给他吃,好不好?”我说:“好!”儿子又说:“妈妈,你刚刚不是在银行取了钱吗,能不能给他?”
  儿子在楼下广场练习滑冰,我去附近超市买东西。回来时,看到他正和一成年男子打得火热:“叔叔,这是我的外套,你帮我看着!里面有我家的钥匙,不能弄丢……我家就住在对面小区,二单元三楼……叔叔,你住哪儿呢?”
  天真无邪当然不是坏事,可是,如果被人利用,那就要坏了大事!
  我们希望孩子怀着童话般的美好去生活,但是,也要提醒他: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他们有可能要抱走你!
  对街上的乞丐,你可以给他吃的,或者一点儿零钱,但不要将所有的东西都给他,你帮不了他的全部。
  不要将家里的隐私告诉外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秘密。
  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我们要努力做好人,但也要防着坏人,不让他们得逞。
  “那怎么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儿子问。我哑了,想半天,告诉他:“靠人生经验吧!你长大些,就会慢慢看得明白。你要看不准,就问妈妈吧!”
  是的,人生是长长的旅途,谁也不知道前面是风景还是险滩,摸索着往前走,经历多了,判断就会越来越准。
  十二岁愤青:这个世界无可救药
  一晃,儿子就窜得比我高,成了大小伙,变声期的声音常常充满火药味。
  “这里垃圾遍地都是啊!国人的素质怎么这么低!”
  电视上播放好人好事,儿子嗤之以鼻:“编的!都是编的!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人!好人不长命!早死了!”
  公路在抢修,公交车得绕道,儿子又开始愤慨:“这公路坏了修,修了又坏,尽是些豆腐渣工程,怎么没人管!”
  童话世界怎么成了“妖魔鬼怪”?不排除,他看到或听到一些社会的负面现象,但同时,从孩子的思想发展规律看,十二三岁正是标新立异、唯我独醒的时期,他们的愤世嫉俗带有标榜和炫耀的成分,思想越怪异越好、观点越前卫越好,以引起关注。
  这个时候,大人千万不要和他针锋相对地辩驳:“怎么动不动就国人怎么样,你不是国人?不要随便给人戴帽子!”这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对抗情绪,他会找出更多更好的理由来驳斥,其结果是更强化了他的愤世嫉俗。
  大人可以不动声色地给他讲讲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件,让他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或者和他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比如面对遍地垃圾的状况,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建议城管部门多设一些垃圾桶,让垃圾随时归位;相关的部门也可以加强监管,对乱扔垃圾者予以处罚;加强市民的文明卫生教育等。
  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是必经的成长阶段。大人也要做好人生导游的工作,引导他们以宽容的心态来接受这种不完美的现象,并且努力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其他文献
一通电话引思考  晚上接到儿子同学妈妈打来的电话,她的孩子作业没记清,于是打电话问我儿子。儿子有条不紊地把作业逐一告知,末了,还不忘问一句:“阿姨,你记清了吗?”电话那边的妈妈无奈地对我说放学后就接孩子回家,但由于孩子一味贪玩,作业总要磨蹭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写完。更烦心的是她要天天陪着孩子学,比如老师要求孩子读课文,她就得紧随其后跟读;数学要做口算,她也要陪着一起做。她虽耐着性子陪读,心里却是火烧
已经为人父的您,在照顾和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您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您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您家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呢?为了让父亲们的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我们在本期向您推荐三本书。这些书的作者有家教专家,有教育系博士,也有教育记者,但他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角色,他们是父亲。他们从专业角度和自身经验出发,为您讲述如何做位好父亲。  书名:《好好做父亲》  作者:孙云晓
寄宿,不仅扩大了孩子的生活天地,也让家长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并不能完全替代亲子教育。因此,在孩子寄宿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生活所需,还要在生活自理、自主学习、同伴交往、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形成等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摘 要:一年级的学生缺乏接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与实际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加上《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的知识量大,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为了真实地了解城区学生对“人民币”的学前认知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对学生展开“对大量物品价格的估计”调查,从中分析学生对“人民币”的学前认知水平,从而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实践活动,以帮助教师教和学生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一年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阐述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相比其他学科,小学数学更加复杂和抽象,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亦更高。文章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浅谈当下小学生学习数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恰当的方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心理视觉;小学生;学习能力;数学教学  一、学习能力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学习能力是学习一切的基本能力,它包含注意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
在我的成长中,除了父母给我爱和呵护外,知识给了我抗争命运的力量,因为母亲对我说:一个人可以贫穷、可以丑陋、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知识。后来我懂得了即使我是坐着,知识的力量也会让我的精神站立。  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现在我是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如果当年不是母亲不声不响地把学习知识的兴趣传递给我,让我坚持自学,我能有今天吗?知识弥补了我自身残疾带来的缺憾,让我拥有了和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的的权力。因
摘要:有些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究其原因是缺乏素材积累。笔者认为,只要学生能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并有效地掌握阅读方法,再学会观察生活,就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实现阅读与写作、生活与写作的完美结合,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研究中,越来越发现,想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不但要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
摘 要:新时代对当代青少年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新途径。信息化时代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小觑,对新一代青少年进行网络素养教育的迫切性逐渐凸显。通过对当下青少年网络使用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网络素养养成教育是实现青少年个人核心素养的基本
当你坐在电视前看白岩松一脸忧国忧民的严肃样子侃侃而谈时,一定想不到,小时候,白岩松是一个多么淘气的孩子。这个家喻户晓的中国名嘴曾这样说:“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可以这么说,白岩松的这番感慨完全来自于他母亲。  白岩松的妈妈是一位教师,为了白岩松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努力。  小时候,白岩松非常喜欢大草原,广袤
我在镇上的一个小图书馆上班,镇上住上的大多是低收入家庭。图书馆里丢东西是常有的事,丢的最多的是DVD影碟。  一天,我正在图书馆的咨询桌旁坐着,从门口进来了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男人的脸色很是憔悴,看上去他过的日子很是艰辛。走到桌子旁边后,他把一大摞影碟放在了我面前,至少有二十张。  “我是在我儿子的屋子里发现这些的,”他说。“他都没付过账,是他偷去的。”我一时不知怎么答复他才好,明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