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孩子以“渔”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电话引思考
  晚上接到儿子同学妈妈打来的电话,她的孩子作业没记清,于是打电话问我儿子。儿子有条不紊地把作业逐一告知,末了,还不忘问一句:“阿姨,你记清了吗?”电话那边的妈妈无奈地对我说放学后就接孩子回家,但由于孩子一味贪玩,作业总要磨蹭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写完。更烦心的是她要天天陪着孩子学,比如老师要求孩子读课文,她就得紧随其后跟读;数学要做口算,她也要陪着一起做。她虽耐着性子陪读,心里却是火烧火燎的。因为工作忙碌,她总是等孩子睡了,才得空加班写方案,十分辛苦。相对而言,我对儿子则放手得多,他每天学什么,我并不十分清楚,平日只负责在他完成的作业上签字。我自叹不如她的精心细致,她却惊诧于我对儿子的放手。
  通完电话,我发现儿子早已在床上酣然入梦。就在几个月前,我又何尝不是这般辛苦地辅导儿子呢。那时儿子初入一年级,尚处于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的适应期,不懂得听课,甚至不能安安稳稳地坐上二十分钟。虽然每日在记事本上照着老师比葫芦画瓢记作业,字却不大认得,更不会读题。我便在课后下功夫,每天回来把学过的内容再教他一遍,手把手地辅导他做作业。为纠正他吐字不清,我每天都“请”他给我当老师,把学到的语文课文读给我听,既能锻炼他的胆量,又便于及时纠正他的发音。又如每日听读英语碟片,我发现他只在嘴边嗫嚅,却并不出声,即使硬让他跟读,他也是读得囫囵半片,究其原因还是对句子的不理解,况且是配有音乐的短文,孩子就更无从把握其发音了。为了让他树立信心,我把句子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单词,和他对口型,教他发音,然后连词成句,再将句子连贯成短文朗读。比如人体部位单元中有一段课文:I have two eyes, I have two ears, one little nose, one little mouth……我先告诉他每个单词的中文含义,再引导他找规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先读两只眼睛,依次是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他一边读,我一边指着相应的部位提醒他,这样更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渐渐地,他变得自信了,开始出声跟读。为了让他放声诵读,我又和他比赛谁读得又准确又洪亮,这让他兴致高涨。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显著,但我发现他过分地依赖我,觉得上课听不听讲无所谓。
  陪读也有小妙招
  转眼进入下学期,他已然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节奏,我决定调整方法,慢慢疏淡对他学业上的关注。对于他不愿动脑筋解答的试题,我更倾向于说“我不会”,让他学会自已思考。起初,他哭闹着不愿意,说妈妈什么都会,为什么不教他。后来,他发现这样无济于事,妈妈再也不会手把手地教他了,只好作罢。我时而旁敲侧击地说:“聪明的孩子都是上课竖着耳朵听老师讲课,只有傻宝宝才不听讲。”儿子哈哈大笑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就是所谓的“傻宝宝”,于是开始用心听讲,加上我言传身教他一些学习技巧,他的学习渐入正轨。比如语文课文中的生字组词,我总是鼓励他自己查字典,这样既扩大词汇量,又记忆深刻。遇到不理解的唐诗,他学会了借助网络。每天晚上回来,我通常只是提醒他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自己则洗菜做饭忙杂事。他倒也自觉,只是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才会像小鸟一样跑过来。我发现儿子若用心,作业写得既快又好。等到饭好了,他的作业也写完了,于是收工吃饭。饭后,我们再一起检查作业并签字。
  授之以“渔”最重要
  通过几个月的实践,我深感对孩子适当的放手比近距离地关注要好得多。如果我过分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只会让他养成依赖心理,滋生惰性,而我也会消磨得心力交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与其辛苦地手把手地教授,不如授之以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兴趣爱好。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喜好什么,孩子会耳濡目染,依样效仿。为了培养儿子的学习兴趣,我身体力行,锐减上网、逛街、看电视的时间。他学习时,我通常在一边静静地看书写作,每每看到他的点滴进步,甚觉欣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要感谢儿子,在陪伴儿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懈怠已久的我又重拾书本,能够静下心来体悟书中的精粹,荡涤了浮躁的尘埃,心智也日渐充实成熟,这是金钱和时间都换不来的。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喜欢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师,我关注着一切与孩子有关的话题,哪怕是一部电影。比如瑞士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初闻影片的名字,大脑出现7短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孩子静与动的两个极端状态,但弹钢琴怎么与飞翔的姿态联系到一起了呢?钢琴里飞出了欢乐的歌?带着弹钢琴的梦想去飞翔?我汗颜思维逻辑蜕化成了小学生作文的构思水平,只好带着好奇心去看电影。  都是幸运的父母  影片的开头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经常有一些流浪汉挨家挨户地敲门,讨要一些食物。住在德克萨斯州特克萨卡纳市里的一个小男孩家里也是这样,常有流浪汉来造访。一天,这个小男孩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家房子的外墙上不知让谁给画上了个记号。男孩不知道这个记号是什么意思,也没在意。过了几天,他听别的孩子说,这个记号是流浪汉们画的,他们发现一些人家的主人比较“好说话”,也就是容易要到食物,就在他们的房子外画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一定程度上远离了生活场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通过“重构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对话课堂,渗透‘生活元素’;实践运用,激发‘生活动机’”的策略连接生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连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探索
近几天,一向心无城府、嘻嘻哈哈的儿子,似乎有了很重的心事。  我“小心翼翼”地洗了一盘他最爱吃的美国红提,送到他的房间。一番“拐弯抹角”的套问后,他终于气咻咻地告诉我:他和高兴吵架、闹翻了。我大惊,他和高兴,可是一对“尿尿浇蚂蚁”长大的“铁哥们儿”呀,好得拆都拆不开。这是怎么啦?  儿子愤愤地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同学,长得干净净、清纯纯的样子,男同学都喜欢她。但大家只拿她当‘羊脂玉净瓶’似的,远
陪女儿一起看西班牙影片《海啸奇迹》,我们都被剧情深深地感动着。这部影片再现了2004年印尼海啸的可怕场面,当铺天盖地的滔天巨浪涌来的时候,人类显得那样渺小和无力!虽然这部影片已过去多年,但是影片中表现出的大爱精神却永远也不过时,什么时候观看都能带来心灵的震撼。  影片主要以一个来印尼过圣诞节的家庭为载体,表现了人们在灾难来临之时的无助和坚强。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太多令人感动的场面,而最令我动容的
“陪读部落”故事多  案例一:晓宇家里条件不算太好,但是,为了晓宇能读个好高中,父母咬牙卖掉了家里的房子,离乡背井,来现在这所学校附近买了房子,轮流请假来陪读。父母还要在家乡那边工作,可家乡没有了“家”,只能在各自单位住职工宿舍,每个周末往返奔波于两地。  转眼陪读两年了,结果怎样?晓宇不但逃避学习,成绩下滑,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中,我了解到,由于长期的父母陪读,晓宇衣来伸手、饭来张
家长不要对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说谎  周末在商店,乔森看中了一款玩具,非要让我给他买,我只好说:“妈妈的钱用光了,买不了了。”没想到,小家伙却说:“那你去银行取钱啊!”敢情在他眼中,银行是自家仓库,没钱了直接去拿就好了啊?看来是时候告诉他钱是从哪里来的了。  记得《钱不是长在树上的》一书的作者尼尔·古德弗雷说,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说谎。  比如,你不想给孩子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可以说“这个月
摘 要:足球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全面提升我国的足球水平,为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足球教学过程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足球运动水平的过程,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通过足球教学和足球训练,学生的抗挫能力、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得到增强,使得他们的意志力能得到锻炼,爱国情感能得到激发和培养。  关键词:足球教学;
摘 要:在线上教学期间,如何开展操作活动成为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难题。对此,文章以《图形的运动》练习课教学为例谈谈操作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借助数学操作,经历从部分到整体、从想象到验证的思维过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线上教学;数学教学;操作活动;数学思维  一、借助数学操作,经历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过程  剪纸是课堂上深受
最近,看到一篇直抵内心最柔软地方的文字,它让我反思了许久,内容是关于孩子和上帝的对话,文字不多,在揭示出人间的至情至爱的同时,更让每一位母亲铭记住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第一部分 孩子的担心  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  一天这个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要把我送到地球上去,不过为什么我在那里会那么弱小和无助呢?”  上帝回答道:“在你身边有很多天使,我会给你找一个。她会等着你降临,保护你。”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