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塔西佗陷阱”有什么深意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份,中央文献出版社将习近平总书记的6篇讲话编辑成了小册子向全国发行,书名叫《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这6篇讲话当然首先是讲给全国2800多名县(市、区、旗)委书记听的。县委书记在干部序列中虽然级别不高,但地位特殊,而在执政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讲话中,习近平的很多重要论述对全国工作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普遍指导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3月18日的“在河南省兰考县为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概念:“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联系兰考县。众所周知,兰考也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在兰考这样一个有标杆性意义的地方提到“塔西佗陷阱”,本身也是不同寻常的。习近平提醒全党注意“塔西佗陷阱”,实际上反映了这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政权人心向背问题的重大思考。

“塔西佗陷阱”是什么?


  所谓“塔西佗陷阱”,习近平讲话中的概括是:“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我们可以先简单追溯下这个名词的来历。在商务印书馆组织翻译出版的《塔西佗历史》一书的第一卷中,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的一个外界反应并不好的决定时评论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这应该是“塔西佗陷阱”这个名词的源头。而在商务印书馆组织翻译出版的培根《培根论说文集》“论谋叛与变乱”一章中,在论述国家虽有良好的举措,但由于谣言的恶意解释而遭受诽谤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表明很大的妒恨之心的,如同泰西塔斯所说的一样:‘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举措和坏的举措同样地触怒人民’。”泰西塔斯就是塔西佗,只是中文翻译不同。
  “塔西佗陷阱”是后人的总结,这个是无疑的,至于是中国人发明的还是外国人发明的,已经不重要了,约定俗成,确有所指,所指“一针见血”即可。人们评论时事和社会问题常用的类似概念并不少见,比如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句话:“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就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再比如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历史学家在评论雅典和斯巴达的“争霸战争”时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修昔底德陷阱现在就是指新崛起大国和现存大国陷入战争的风险。习近平也曾经提出中美之间要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名词是后人发明的,但其今日含义和源头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对概括现状、发出警醒具有很强烈的总结和传播效果。实际上,培根的引申发挥更接近今天的实际,他提到的谣言问题,正是现在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塔西佗陷阱”的场景,大家并不陌生,正是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舆情应对,经常性掉入这个陷阱:无论说什么,老百姓就是“老不信”。其实,“塔西佗陷阱”本身也正是近几年在公共舆论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只要网络搜索一下就知道,人们在评论公共事件的政府部门应对中就经常用到这个词汇,开始频繁使用也正是2011年发生高铁特大事故的时候。
  《南风窗》记者特意征询了几个担当一定領导职务的公务员对“塔西佗陷阱”的看法。据他们说,习近平讲“塔西佗陷阱”的确反映了现在政府工作一个比较普遍的让人苦恼的实际处境。尤其是当发生了一些不好的公共事件,或者做错了事情,政府部门怎么和社会互动,一些做法还是容易损害公权力的公信力。
  不光是舆情应对,政府的各项工作也会经常碰到这个问题。做了错事,没处理好,大家不满意,这个还可以理解。就是去办好事,大家有时还是评价不高。个别地方或部门也的确在用“实际行动”把好事变成了坏事。比如简政放权是大好事,但一些地方就玩起了“新花样”,现场办手续100块,转到网上办,似乎是方便多了,但要收500块,“变本加厉多收钱”,很多老百姓都说还不如让我们多跑腿算了,比网上办还省点钱。这让李克强总理都忍不住批评说:“简直是匪夷所思!”
  对于某一级政府的不信任,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肯定是有个积累的过程。比如,据一位基层的领导干部介绍,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发生在征地拆迁中,为了限期完成任务,政府办事的人向村集体或者村民作出了种种承诺,有的是超出法律政策规定范围,有的一时解决不了就想方设法拖延,最后甚至都遗忘了,还有的可能是口头承诺,但后来发生了人事变动,即使可以解决但又拿不出确切证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这些承诺,老百姓肯定是当真的,但实际上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得不到兑现,矛盾就越来越深,对一级政府自然就越来越不信任。一个地方,这样的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很大可能掉入“塔西佗陷阱”。
  其实,在小产权房、违章建筑等社会治理难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所谓久拖不决,实际上就是社会问题的“不可治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中央特别强调新官要理旧账,因为问题积累下去,事情一定是越来越难办,矛盾是越来越激化(这也是“狮子型干部”得到提倡的一个原因)。如果是比较普遍的发生这种情况,政府无法治理社会,后果肯定是非常严重的。当然,这只是一种最坏的可能性。正如总书记讲的:“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修复公权力的公信力


  “塔西佗陷阱”这个概念给我们的警醒,首先就是老老实实承认,公权力的公信力遭受了比较大的伤害这个现实,扎扎实实,从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开始,一点一滴的修复公权力的公信力。
其他文献
在“伊斯兰国”崛起的过程中,最令人心寒的也许是:如此之多的西方国家公民加入其中,沦为人肉炸弹和断头人质。为何成百上千的穆斯林—其中许多人受过教育、来自中产阶层家庭—离开舒适的西方民主国家加入这个残忍的野蛮运动?什么导致年轻男女容易受到极端主义伊斯兰信息的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目睹了20世纪30年代纳粹的崛起,他描述了极权领袖的危险号召以及他们的追随者在将个性拱手
前段时间,“贩卖儿童应判死刑”的图文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声势浩大。尽管它是在为某家婚恋网站营销,但体现的社会心态无疑是真实的。  所以最高人民法院都出来回应了,说:“人民法院对拐卖儿童犯罪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治的基本立场……”  当然,最高法表态前就有争论。就在人们转发、点赞的时候,一些精英,或自以为是精英的人不舒服了。他们批评大家“没有法治意识”,说这是在追求一种“嗜血”的“群众暴力”。甚至,精英
于建嵘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5年4月版  学者于建嵘研究法国劳工群体特别是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记录了法国如何应对现代化的挑战,实现社会有序稳定的一些做法,借以参照思考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挑战。其中关于农民收入、土地流转、粮食安全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尤为发人深省。
我算是一个“4月青年”。之所以说 “算是”,是因为这个词跟“80后”联系得更紧密些,我出生于1970年代中,出去留学晚,当年一起奋斗的那些朋友都比我小不少,我在他们面前是老大哥,在组织活动方面是带头的。另外,“4月青年”这个命名是后来才有的,算是社会对我们所做的事情的一种“追认”吧,我过了好久才知道有这么一说,但也乐意接受;最近跟磊子说起“4月青年”这个说法,他竟然从来没听说过。  磊子就是“80
编者按  在美英法陷入打还是不打的漩涡中时,叙利亚总统又怎样看待目前的局势?法国记者9月2日独家采访到了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南风窗》取得全球华语媒体的独家授权发布。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制作了大标题和小标题。 巴沙尔:如果美国、法国或英国有任何的证据,他们早在第一天就拿出来了。没有使用化学武器  记者:您是否能够证明8月21日叙利亚政府军没有在大马士革郊区附近使用化学武器?  巴沙尔:任何提
繪谭
“我怎么就违法了?必须给个说法!”2014年9月10日下午,当《南风窗》记者来到位于南宁市葛村路的广西裕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裕东公司)时,公司3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充满火药味的声音不断从门缝里传出。  说话的,是这家公司法人代表徐卫东,现年47岁。  办公室静下来后,公司导员小心地敲门,带着记者推门而入。留着寸头的徐卫东,满头大汗,手里正拿着份文件使劲给自己扇风。“这空调咋回事?得找个人修修!”
5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研讨社会管理问题,坦承“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鼓励各方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中提及对社会特殊人群的管理,使用了“服务”一词,不但是加强管理,更要运用“服务”思维,从而达到“公共安全体系”的完善。  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是政法部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已试行8年的“社区矫正”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探索。社
《被美国化的英国》  [美] 吉纳维芙·阿布拉瓦内尔  蓝胤淇 译  商务印书馆2015年6月版  某种意义上,美国自成立至今所发生的许多现象,早在1620年的“五月花号公约”事件中便已“注定”—这是一个民主自治的团体,同时也是一个无意中建立的平等文化,多年来,这种文化植根于北美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高雅”还是“低俗”、“白人”还是黑人,“大众”还是“小众”。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越来越
作为僧伽罗人,拉贾帕克萨一直以对泰米尔分裂分子毫不手软著称。  斯里兰卡强人马欣达·拉贾帕克萨(Mahinda Rajapaksa),作为斯里兰卡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统,自2005年执政以来,不但剿灭了威名赫赫的猛虎组织,还成功地修改宪法,取消了总统连任限制,被视作一步步向“终身总统”走去。  然而,去年11月当他为了“三连任”而自信满满地宣布提前两年举行总统选举后,卫生部长西里塞纳(Maith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