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得情意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篇文章是内容和感情的结合,不存在脱离感情的文章。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从创境、授法、悟情、掘意四个教学策略入手,探讨研究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想感情;引导;创境;授法;悟情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坡讨源,虽幽必显。”这说明作者的创作过程是由内而外的,作者深怀的创作情感必有一个解读的途径,而读者阅读文章,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由外而内、由辞及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得到阅读或审美上的体验甚至享受,从而领会作品所包含的思想与情感。由此可知,阅读教学这一过程既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也不是单纯的读法操作,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品读语言体会文章情感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
  一、创境于学情之需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一文,文质兼美,情怀悠远,是各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首选篇目。学生阅读这篇課文时,却有一定的距离感。首先是地域差别,草原环境与学生生活环境截然不同,没有亲眼所见,很难体会草原辽阔碧绿而并不茫茫的美感。其次是民族差别,如果没有民族生活的体验,学生也可能想象不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所以,很多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草原之美:以草原图片创设一碧千里之美,以草原音乐创设空旷辽阔之美,以民俗风情介绍体会民族团结之美等。
  文学作品的感情与学生的情感之间往往存在差距,这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阅历背景有关。有些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距离很远。此时,就要通过创设情境来缩短学生阅读的距离,扫清阅读障碍,使得学生与作者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这种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创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情境,体会文章的情感。
  再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文本中所描述的海难事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视野经验相去甚远。学生很难切身地体会沉船时的紧迫和危急,这些差距会削弱文本所要传递给读者的感受。这就需要教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借助视频、音乐、背景资料解说等媒介,努力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情境。这种创境和文本情境相融合的氛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二、授法于情理之中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认为:“阅读教学,写法决定读法,写法、读法决定学法、教法。”纵观作者的写作过程,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写作的起点和目的,也是写作的灵魂,只有确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好一篇文章。作者情感的表达一定会借助于写作的技法。因此,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也是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好途径。
  一位老师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摒弃了传统解读方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不直接描写母亲,却让你感受到慈母情深的语句”。其后,通过批注、品读、探讨、问答,让学生一方面体悟母亲的感人情怀,一方面又顿悟侧面描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巧妙之处。再对比引入文中正面描写母亲的语句,两种写法截然不同、各有千秋,都是直奔表情达意而去。这一切入点巧妙而新奇,可谓另辟蹊径、匠心独运。教者将写法的指导渗透于课文的情感主线中,让学生更真切地体悟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念和母亲对作者浓浓的爱意。
  三、悟情于品读之上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全程。《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课堂上,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中关键词语来加深理解,使学生于细读慢品中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在入情朗读中体味语言的魅力,而且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是一种高效扎实的方法。
  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时,教者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迷”这个关键字眼,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迷”的关键句子,并将散落于课文中带有“迷”字的三个句子依次排开,引导学生对“迷恋、着迷、痴迷”三个关键词语进行对比,学生一下发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由喜爱渐入痴迷,程度逐渐加深,而这也正是法布尔日后成为昆虫学家的起始和动力。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的品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法布尔对昆虫超乎常人的迷恋。
  四、掘意于文本之外
  有人说:“课文只是个例子。”文本作为唤醒学生情感的有效载体,呈现的只是文字,是作家情感表达的符号。《慈母情深》一文,是作者梁晓声在成名之后,回忆少年时的一件小事,从中感受到慈母对他的期望与鼓舞,以及对他创作人生的影响。故事本源于生活,作家梁晓声对母爱的深切感受,仅仅通过一篇文章几段文字带给学生的震撼毕竟有限。于是在课的结尾,教者引入作者中篇小说《母亲》中的序言,将作者对母亲的爱在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升华,在情感升华中将文本的意蕴提升到一个高度,并介绍学生课余继续阅读其他描写母亲的作品。众所周知,母爱作为一种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一切利益得失的情感已被许多名家所诠释。因此,执教者对主题的挖掘不应只局限于文本,而是开放而丰满的。将感受“母爱”延伸到学生后续的阅读中,有助于学生更加立体全面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文章是内容和感情的结合,不存在脱离感情的文章。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尤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基于此,还应不断在教学中探索,寻求更高效、扎实、有益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摘要】一篇考场议论文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决定,思想、语言、层次等等。议论文不但要有骨架,还要有血肉,血肉即是文章的内容。一篇考场作文不可能是零起点的,考前的准备很是重要,其中,素材积累就是重要工作。名言格言在素材中占有很大比重,正确使用会为文章增色。  【关键词】直接引用;取其部分;反道行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素材的种类很多,名言格言自然是能提升文章层次的素材之一。同学们
【摘要】语文教学活动看似简单,其实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圆心,无限拓展语文教学的  外延,努力把语文教学变得生活化、现代化,使学生健康快乐地获得发展。  【关键词】语文外延;核心素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学生刚刚接触文学知识的启蒙教育,他们很多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在此逐步萌芽了。但是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存有很
【摘要】语文学习是其他的学科学习的基础,以牢固的语文知识为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地方,一直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写作、基础知识学习等方面,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一直处于无感情状态[1]。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情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
【摘要】随着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开始逐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一些人开始寻求新且有效、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趣味课堂就是其中的模式之一,本文即是主要围绕高中语文自主高效趣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而展开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高效;趣味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大
董栋在里约奥运会上。通关 前所未有的选拔  长达两个多月,辗转五个省市,5月底,蹦床项目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终于在肇庆站画上句号。董栋以积分排名第二的成绩,成功入围。  “比赛的跨度时间大概两个半月,基本上两周就会有一场比赛,这个密度是我练蹦床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经历。”五站选拔赛,密度、强度之高,前所未有。董栋对自己的表现整体满意,“通过比赛提振了自己的信心,两个半月完成五站比赛,对我这样的老运动员来说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语用教学,本文以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此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语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
去年9月,在与扎尤尔·阿卜杜拉耶夫的一场拳赛前,德文·哈尼在酒店房间里来回踱步。哈尼紧张,并非因为即将挑战此前未尝败绩的阿卜杜拉耶夫,而是在等待时尚大师丹尼尔·戴,想看看为他设计的新衣服。戴曾经为梅威瑟、泰森等人设计服装,这次负责为哈尼量身制作走上擂台时穿的夹克和运动短裤。  “当然,我对与他合作感到非常兴奋。他可是个传奇人物,我早就希望找他为我设计一套拳击服了。这对我来说,就像梦想成真。”  戴
2020年12月14日,中国足协在上海召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2021-2023赛季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财务约定指标的通知》,公开了国内球员和外援的最新限薪令,同时也公布了相应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此外,中国足协在这次会议上还公布了《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按照通知细则,国安、泰达、鲁能、建业、亚泰、绿城等为人熟知的俱乐部名称均将成为
【摘要】现阶段,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革成为推动学校转型的支点。但是纵观现实,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校课程改革有理论构架,却没有实践形态,高明的规划在固步的实践面前成为美好的“乌托邦”。这就需要追问我们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将理论的应然性、普遍性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情境性、个别性,仅仅运用理论思维是不够的,更需要工程思维的参与。下面以我校具有“诗意儿童文化”特色的课程建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
记忆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全运会与奥运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两个运动会究竟是什么关系,怎样评价60多年来前后14届全运会的成就,站在什么角度观察全运会改革对中国体育发展的作用,探讨这些问題要重温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奥委会针对国际奥委会中个别人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经过坚决斗争后退出这个组织,创办了中国自己的全运会。过了20年,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