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很生气”,书店别动气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丹(庄子)心得》的签售活动甚至吸引了外地读者赶赴北京的书店,长达10个小时的活动异常火爆,于丹为读者签售了15060册图书,而一位打着“孔子很生气”旗号的抗议者一度抢了主角于丹的风头。
  讲完《论语》,又讲《庄子》,于丹红透了全国,其势头超过当初“品三国”的易中天。
  在引领我们读《论语》和《庄子》的时候,于丹深入浅出地讲了很多身边的故事。于丹说:“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从电视、报纸到网络,于丹迅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反观现实,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于丹走红的背景。不错,我们现在吃的、用的极大丰富了,可以选择的物质用品太多了,可这一切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满足和快乐,相反我们活得越来越累了,越来越困惑了。假冒伪劣、环境污染、物欲横流、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所有这些,固然有制度的原因,但也与我们的道德习惯有关,显规则成了摆设,潜规则却在横行,人人皆在抱怨,却又不去“见贤思齐”。
  在今天重温“为政以德”“吾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这些經典的句子,让我们温暖如春,原来在《论语》中有这么多思想瑰宝,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很好的助推力量。看来,我们需要“补课”,补传统文化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于丹,感谢她发掘了古老典籍的价值和魅力。
  但是,“于丹现象”也产生这样的悖论:是去读原著还是读作为原著“二传手”的于丹?读于丹的读书心得能否真正理解孔子和庄子?每个人对原著的理解肯定都有些不同,所以那个年轻的“抗议者”干脆到书店为于丹搭建的“庄子平台”来“批判”于丹,在书店看来,也许会影响“生意”,保安动气了,很快“他即被保安推出会场”。可为什么不让那个“抗议者”说出自己的观点?从于丹走红之后,批评她的声音就一直没断过。事实上,于丹的解读确有不准确之处,甚至有“硬伤”,比如她将“秽”念成了“sui”等。
  我们想看于丹的“心得”,也想了解不同于丹心得的“心得”,这才是多元文化,书店又何必动气?
   (古乾为摘自《南国都市报》)
其他文献
那天,她接到朋友的电话,约她喝茶。那是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上中学时和她关系不错,后来他长年在外,听说如今混得挺好,有房有车。  下班后,她故作轻松地和老公打了个招呼,便优雅地赴约去了。当她抹着淡妆,拎着小包,出现在朋友面前时,朋友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份掩饰不住的惊讶,清楚地证实了她的魅力,她不免有些微醉般的得意。她小心地落座,尽量掩盖着内心的拘谨。作为一名公务员,她平日里很少涉足这么高档的茶楼,难免有些
月白风清故人来。  说起来也是父辈一级的人物了,和我忘年交。那晚青山对坐,忽然仰月浩叹:我们的某些提法误导了多少学子呀。 我听了一头雾水。老先生一生敦厚,孜孜翻译事业四十年,向来不议时弊,今晚是怎么了?  “‘四人帮’粉碎以后,‘科学的春天’来临,”他回忆说,“上面要我们多多选译励志的格言,鼓励青年上进,剔梳之余,我被爱迪生的那句名言深深吸引了……”  “‘天才就是九十九份汗水加一份灵感’!”见
我在一家电视台当摄像记者。每逢年节前后,地方领导走访贫困人家,我作为记者则随行采访。这时,我的镜头里记录的多是破旧的房屋和贫穷失意的面容——尽管面对慰问者,他们也会露出难得的笑容。这些镜头常让我心悸。  可有一次例外。那是国庆前夕,走访一农户,还未到她家,我们就闻到了一阵淡淡的菊花香。  原来女主人用竹篾在房前围了一圈篱笆,里面种着一簇簇九月菊。花开得极艳,黄灿灿的直扑你的眼。走进屋内,虽然没什么
谁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中国,目前总额即将超过4万亿美元。而让外界颇为诧异的是,过去几年里,关于中国投资的报道不绝于耳,但中国海外投资的实绩却乏善可陈。统计数据显示
去年10月老板娘就说要大家去体检,谁都忙,一直拖着。年底她终于发了飙,自己给体检中心打了电话、报了名单。没想到,一个先去的同事做B超时查出腹部长了个瘤,拳头大小,赶紧住了医院。  这事儿之前,虽然偶有听说某某工作压力过大猝死,某某年紀轻轻重病不治,可他们不在自己的生活圈子,我们也就是发三两句感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人拿寓言当真,现在看到危机近在咫尺,不禁背后生寒。  赶紧的!一拨人争先恐后
阿彪在省城当处长,配有公车,上个月回乡办点私事,顺道来访。  翌日,阿彪驱车返省城。路途遥远,我甚挂念。致电问候,阿彪嚷道:“我遇车祸了!刚进省城。”我大惊,追问车祸情况。电话那头传来阿彪兴奋的声音:“人安然无恙,车凹了个洞,正在善后。”撞车还这么高兴?  过了一周,我有事上省城,阿彪开车接我。我关切地问起上次车祸。阿彪淡淡一笑:撞车,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单位一些处长,一年都撞两三次。  一路上,我
144路公交车出了点小毛病,停靠在马路边检修。乘客们没有听司机的安排,下车换后面一趟。144路车车程长,车辆又有限,等来一趟不容易,而且每一趟都是人满为患。因此,大家宁愿多等一会,也不愿意再尝一次挤车之苦。  等待还是有些无聊的。大家渐渐沉不住气了。有问司机还要等多久的,有要司机开车门下车的。我带着很多东西,搬生搬下不容易,只能看着窗外的站牌发呆。站牌下有很多候车的人,一名年老的乞丐靠墙坐在地上,
近些年来,发达地区吸纳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下降,加之县级区域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出现了回流的现象,在空间上,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向以县城为代表的小城镇转移的趋势
看电视时看到一个节目:有多远走多远。一下子就被这个电视节目的标题吸引住了。有多远走多远,这是怎样的一种活着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有多远走多远,大抵只能把它用来当成梦想的,而梦想大抵不是用来实现的,只是用来按摩自己渴念难抵的心灵的。过节了,我最看重的是它可以给我们放的那几天假期。忙前忙后地把工作活儿和家务活儿提前干完了,然后可以把那几天拿出来去玩——有多远,走多远。  事实上,一个长假只能走到另外一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孩子。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    死亡就这样突然来临了    2006年9月4日,我第一次来老湾中学报到的途中,就遭遇一件怵目惊心的事情:那是一个天气灰蒙蒙的下午,开向老湾中学的破旧三轮车突然停了,因为前面围了很多的人,车子熄了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