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菊花香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一家电视台当摄像记者。每逢年节前后,地方领导走访贫困人家,我作为记者则随行采访。这时,我的镜头里记录的多是破旧的房屋和贫穷失意的面容——尽管面对慰问者,他们也会露出难得的笑容。这些镜头常让我心悸。
  可有一次例外。那是国庆前夕,走访一农户,还未到她家,我们就闻到了一阵淡淡的菊花香。
  原来女主人用竹篾在房前围了一圈篱笆,里面种着一簇簇九月菊。花开得极艳,黄灿灿的直扑你的眼。走进屋内,虽然没什么家具,但窗明几净,厅堂和卧室间悬挂着一串用彩纸折的千纸鹤当做帘子。这家男主人半身瘫痪,女主人在乡里一家个体伞厂打工,家中有一个读高一的女儿,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女主人给我们沏茶,茶叶极普通,杯里飘着些许花瓣。女主人说,这是去年开的九月菊,自己摘了洗净,晒干收藏的,泡茶有股淡淡的香味。和这家人交谈时,女主人的笑容是阳光的,她说自己还种着三分菜地,平常不吃肉,但青菜比城里的新鲜,还不花钱。又说现在伞厂同意她下班后带些原料回家里做,男人也可以帮把手,收入要比以前多了。还说女儿在城里读书,住校,成绩很好。
  女主人指着墙壁上的一壶插花说:那九月菊就是我女儿回家时插的,说是秋天就開在咱家里了。那是一个挂在壁问的铁壶,黑色斑驳的铁壶如同苔衣深厚的岩石,一丛金黄的九月菊斜插在壶中。清秋盛开在这问小小的陋室中。
  我们看出了这一家确实贫困,但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因为,他们即使贫困如此,却绝不潦倒。
  
  (邱红叶摘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项政策方针逐步推进,触及到很多群体的利益,滋生出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因而信访问题层出不穷。信访制度作为
学位
那天,她接到朋友的电话,约她喝茶。那是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上中学时和她关系不错,后来他长年在外,听说如今混得挺好,有房有车。  下班后,她故作轻松地和老公打了个招呼,便优雅地赴约去了。当她抹着淡妆,拎着小包,出现在朋友面前时,朋友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份掩饰不住的惊讶,清楚地证实了她的魅力,她不免有些微醉般的得意。她小心地落座,尽量掩盖着内心的拘谨。作为一名公务员,她平日里很少涉足这么高档的茶楼,难免有些
月白风清故人来。  说起来也是父辈一级的人物了,和我忘年交。那晚青山对坐,忽然仰月浩叹:我们的某些提法误导了多少学子呀。 我听了一头雾水。老先生一生敦厚,孜孜翻译事业四十年,向来不议时弊,今晚是怎么了?  “‘四人帮’粉碎以后,‘科学的春天’来临,”他回忆说,“上面要我们多多选译励志的格言,鼓励青年上进,剔梳之余,我被爱迪生的那句名言深深吸引了……”  “‘天才就是九十九份汗水加一份灵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