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性”音乐课堂的建构实践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听觉的融入,还需要学生身体感官的全方位投入。同时,音乐学科的表现力极强,不仅可以通过固有的发声器官来表现,而且可以通过外在的器乐来展现。打造“融合性”的音乐课堂,要立足音乐学科本质,融合相关的学科、生活资源、素材等。通过打造“融合性”的音乐课堂,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一、建构内容融合的音乐课堂
  建构“融合性”的音乐课堂,首先是建构内容融合的音乐课堂。通过学科内的整合,充分发掘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层融通,从而改变传统音乐教学单一化、碎片化、机械化、简单化、程式化的方式。比如,在教学苏少版音乐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乌鸦与狐狸》时,笔者首先从学生已知的寓言入手,谈一谈寓言的寓意,从而唤醒、激活学生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导入少儿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欢快活泼、诙谐幽默的风格,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旋律。接着,笔者让学生结合寓言题材,用多种形式创编小音乐剧。这既能拓宽音乐的表现渠道,又能开辟寓言的表现路径。为了丰富小音乐剧的内容,笔者让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出学生不同的、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活动中,笔者还鼓励学生将不同的寓言素材、资源、内容融入其中,从而突出狐狸的狡猾,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融合的音乐课堂,冲破了传统的就音乐教音乐、就音乐学音乐的格局,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性素养。
  二、建构技能融合的音乐课堂
  “融合性”的音乐课堂,不仅是内容融合的课堂,还是学生技能融合的音乐课堂。在音乐课堂上,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唱,还要引导学生去聆听与表演。在教学中,笔者通常将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进行融合,促进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技能融合的音乐课堂,要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全方位的关照,从而唤醒学生天生的音乐本能。在“融合性”音乐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采取视觉化的策略,也可以采取动觉化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唱、奏、动、做、念、想等系列实践活动,展开与同伴、教师、音乐的互动。同时,将舞蹈、动作、语言等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苏少版音乐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来和我划船》是一首意大利民歌,曲调生动流畅,具有质朴的民谣风格,以和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形象化地感知乐句结构,并对整首歌曲进行轮读、轮唱等。这样的教学,不但突出了音乐的本体,而且融入了学生多维技能性的表现。借助图文、动作、语言、声势、游戏、情感的融入,全方位地建构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经验。
  三、 建构技术融合的音乐课堂
  “融合性”音乐课堂,不仅要注重与学生的感官进行融合,也要注重与音乐教学手段的融合。建构技术融合的音乐课堂,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共享性音乐资源与素材平台,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助力。
  比如,教学苏少版音乐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月亮的故事》时,为了激发学生学唱的热情,笔者借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动画片插曲《望月节》,让学生体会作品神秘的色彩,感受人声与乐声之间的配合,并让学生尝试创编节奏或者音效,随音乐表演。通过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催生学生的音乐想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月亮钩钩》《月亮姐姐快下来》《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等。将外在的教学手段、技术等进行融合,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还引入了与月亮相关的诗词、绘画,从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融合内容、技能与技术的音乐学科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育人的理念,发掘学生的听唱表现等音乐能力与音乐素养。实施“融合性”音乐教学,既凸显了学生的音乐学习主体地位,也拓宽了学生的音乐生命生长通道,实现了音乐学科课程价值的最优化。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其他文献
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的培养关联密切,本文将结合具体课例,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前、读中和读后问题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一、读前:用问题激活体验  (一)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  在阅读教学中,激活相关的背景图式非常重要,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接近语篇的真实语境,在语境中开
期刊
信息化堪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将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优质、生动、高效的英语学习课堂,全面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客观而言,将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给
期刊
摘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英语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教材的语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语境的教学价值,以贴近生活的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材语境 语言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英语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
“复现”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层次、有创造性地“复现”词汇、句型、语言文化知识,是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要想帮助学生快速、牢固、扎实地识记词汇、掌握语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地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复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复现”中反复巩固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
期刊
英文绘本因其生动的画面、生活化的语言和有趣的情节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绘本教学常被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然而,英文绘本往往词汇量大,篇幅较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要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又要带领学生学习绘本,客观上难度很大。因此,如何将英文绘本和教材进行有机融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在教研活动中的磨课经历,以绘本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和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
期刊
“学练赛”是一种重要的体育教学模式,借助“学练赛”,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力。但一直以来,许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的“学练”,而忽视了“比赛”这一重要的载体。从学生的体育学习力生成过程来看,“学”是基础,“练”是过程,“赛”是延伸。只有“学练赛”一体,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作为教师,要打破“学练赛”的壁垒,疏通“学练赛”的渠道,努力促成“学练赛”一体。  一、 学:注重“技术点
期刊
美术学习是丰富的,它不仅包括美术鉴赏,而且包括美术思维、探究、实践与表达。“读思达”立足于美术素养的发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读”“思”“达”这三个阶段经历丰盈的美术学习过程。“读”就是对作品的解读,是美术感知的过程;“思”就是对作品的思考,是运用美术思维进行想象的过程;“达”就是作品的创作、表达。运用“读思达”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 读:在感知中解读作品  
期刊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小学英语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单一,英语线上教学更像是教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明显减退。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以英文原声电影辅助教学,旨在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可以得到锻炼,英语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激发,同时可以纠正英语语音语
期刊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仍有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以书本为中心,束缚学生的思维,造成美术与生活脱轨的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小学生专业的美术知识,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美术之美。  一、发现生活之美,品课堂之味  (一)结合生活实际  美源于生活,小学美术教师应懂得结合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之中。在教学《
期刊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开展教学,尝试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要自主设计语言游戏,让幼儿经历交流过程,并通过绘本阅读活动提升其表达能力;教师要组织幼儿在表演中思考如何根据交际对象调整表达方式,展开团队反思,提升教学质量。将这些方法融入语言教学中,能快速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语言能力 幼儿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