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开展教学,尝试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要自主设计语言游戏,让幼儿经历交流过程,并通过绘本阅读活动提升其表达能力;教师要组织幼儿在表演中思考如何根据交际对象调整表达方式,展开团队反思,提升教学质量。将这些方法融入语言教学中,能快速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语言能力 幼儿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不能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而要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丰富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促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自体验中获得经验。教师要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也要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方式,组织幼儿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中,让他们对表达交流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归纳交流方法,从而提升语言能力。
一、自主设计,强化交流过程
在设计语言类游戏时,教师要系统地把握语言教学的知识,并进一步思考语言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的结合点,然后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游戏,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中。教师还要让幼儿参与到自主设计中,这样能促使他们围绕游戏规则、游戏内容展开讨论,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表达能力。
在引导幼儿参加“找朋友”的游戏时,教师要将语言因素融入游戏中,强化他们的交际效果。笔者将礼貌用语融入游戏中,先让幼儿围成一圈齐唱歌曲《找朋友》,当音乐停下的时候,幼儿就要快速寻找身边的“朋友”,和其手拉手、结成对子,并利用礼貌语展开交流。例如,有幼儿这样描述自己的朋友:“我的朋友有一双很大的眼睛。”笔者则引导其自主思考,尝试用形容词进行修饰,幼儿试着表达:“他的眼睛好像黑紫色的葡萄一样,又大又圆。”这样,幼儿的表达能力就有所提高。接着,笔者引导幼儿自主优化该游戏,说说可以和朋友说些什么。例如,有幼儿提出:“我觉得可以在找朋友的时候手中拿一个玩具,然后问对方是否可以和自己交换玩具。”在加入了其他活动内容后,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结合阅读,调整表达方式
幼儿园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阅读绘本作品,但是这样的形式较为单一,很难让幼儿保持参与兴趣。在设置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活动和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等整合在一起,促使幼儿在阅读绘本的时候调整表达方式,进而提升语言能力。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他们自由表达和亲自体验的权利,促使其学会如何合理表达。
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小威向前冲》后,要促使幼儿提升生命意识,认识到自己长得像父母,同时要发现自己和他人长得不一样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后开展“找不同”的游戏,看看自己和他人在长相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用语言表述出来,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习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尝试用“A和B不一样”“A比B……”“A像B,C不像B”等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请一名幼儿站起来,引导其说出自己身体某个部位的特点,如:“我的眼睛圆圆的。”此后,笔者引导幼儿开展站队游戏,对幼儿说:“认为自己的眼睛和该名幼儿的眼睛长得像的幼儿,站在左边,认为不一样的则站在右边。”同时,笔者还引导幼儿用“我的眼睛不像他,我的眼睛小小的”等句子表达出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将交流表达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能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融合表演,考虑交际对象
学者杜威提出:“游戏的态度比游戏本身更加重要,前者是心智的态度,后者是这一态度的现实外部表现。”这里的游戏态度指的就是游戏精神,是一种追求体验和创造的精神。由于幼儿活泼好动,对于角色扮演等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幼儿参与到表演中,让幼儿思考交际对象不同,表达方式是否要变化。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发展其心智。
例如,在幼儿阅读了绘本《大狼托克打电话》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打电话”角色扮演活动,并思考如果对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有所不同,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要发生变化。笔者首先引导幼儿思考和同伴打电话的时候,可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有的幼儿说:“说话的时候可以自然一些,用一些亲昵的话语,这样能体现出亲切的感觉。”接着,笔者让幼儿思考如果给爸爸妈妈等亲人打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幼儿认识到此时虽然也可以用亲昵的话语,可以对爸爸妈妈撒娇,但同时要表现出尊敬。幼儿又模拟了和老者之间的通话,他们认识到此时要用“您”来称呼对方,表达出对其的尊敬,另外还要用“请”等敬辞。通过角色表演,幼儿认识到和不同的对象打电话的时候,要用不同的语言,并注意交际对象的特点是什么,这样才能让表述更准确。除了打电话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他的对话场景中,展开更多的交际活动。
四、团队反思,形成实践智慧
教师的实践智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机智应对和创造性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设计语言游戏后进行团队反思,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的团队反思要结合每一个教学环节展开,在导入环节、重点内容学习环节、游戏环节和结束环节中,教师都要观察幼儿的表现,并思考提问和回应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思考,选择的游戏是否和语言教学的内容相匹配。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才能真正提升幼儿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在组织幼儿围绕阅读的绘本展开互动交流之后,教师要展开团队反思,思考教學效果是否好,是否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围绕教学活动的目的展开讨论,认识到语言交流活动的目的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有教师发现幼儿在交流中讨论的内容比较散乱,交流效果不好,缺乏讨论焦点。此时,教师要展开讨论,思考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幼儿交流内容散乱的时候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当幼儿的讨论出现偏题、不够深入的时候也要提出问题加以引导。教师还要注意幼儿的表达形式是否丰富,并示范各种不同的句型,让幼儿习得更多的表达方法。在团队反思后,教师能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语言能力 幼儿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方法,不能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而要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丰富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促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自体验中获得经验。教师要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也要采用课程游戏化的方式,组织幼儿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中,让他们对表达交流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归纳交流方法,从而提升语言能力。
一、自主设计,强化交流过程
在设计语言类游戏时,教师要系统地把握语言教学的知识,并进一步思考语言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的结合点,然后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游戏,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中。教师还要让幼儿参与到自主设计中,这样能促使他们围绕游戏规则、游戏内容展开讨论,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表达能力。
在引导幼儿参加“找朋友”的游戏时,教师要将语言因素融入游戏中,强化他们的交际效果。笔者将礼貌用语融入游戏中,先让幼儿围成一圈齐唱歌曲《找朋友》,当音乐停下的时候,幼儿就要快速寻找身边的“朋友”,和其手拉手、结成对子,并利用礼貌语展开交流。例如,有幼儿这样描述自己的朋友:“我的朋友有一双很大的眼睛。”笔者则引导其自主思考,尝试用形容词进行修饰,幼儿试着表达:“他的眼睛好像黑紫色的葡萄一样,又大又圆。”这样,幼儿的表达能力就有所提高。接着,笔者引导幼儿自主优化该游戏,说说可以和朋友说些什么。例如,有幼儿提出:“我觉得可以在找朋友的时候手中拿一个玩具,然后问对方是否可以和自己交换玩具。”在加入了其他活动内容后,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结合阅读,调整表达方式
幼儿园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阅读绘本作品,但是这样的形式较为单一,很难让幼儿保持参与兴趣。在设置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活动和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等整合在一起,促使幼儿在阅读绘本的时候调整表达方式,进而提升语言能力。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他们自由表达和亲自体验的权利,促使其学会如何合理表达。
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小威向前冲》后,要促使幼儿提升生命意识,认识到自己长得像父母,同时要发现自己和他人长得不一样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后开展“找不同”的游戏,看看自己和他人在长相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用语言表述出来,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习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尝试用“A和B不一样”“A比B……”“A像B,C不像B”等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请一名幼儿站起来,引导其说出自己身体某个部位的特点,如:“我的眼睛圆圆的。”此后,笔者引导幼儿开展站队游戏,对幼儿说:“认为自己的眼睛和该名幼儿的眼睛长得像的幼儿,站在左边,认为不一样的则站在右边。”同时,笔者还引导幼儿用“我的眼睛不像他,我的眼睛小小的”等句子表达出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将交流表达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能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融合表演,考虑交际对象
学者杜威提出:“游戏的态度比游戏本身更加重要,前者是心智的态度,后者是这一态度的现实外部表现。”这里的游戏态度指的就是游戏精神,是一种追求体验和创造的精神。由于幼儿活泼好动,对于角色扮演等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幼儿参与到表演中,让幼儿思考交际对象不同,表达方式是否要变化。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发展其心智。
例如,在幼儿阅读了绘本《大狼托克打电话》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打电话”角色扮演活动,并思考如果对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有所不同,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要发生变化。笔者首先引导幼儿思考和同伴打电话的时候,可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有的幼儿说:“说话的时候可以自然一些,用一些亲昵的话语,这样能体现出亲切的感觉。”接着,笔者让幼儿思考如果给爸爸妈妈等亲人打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幼儿认识到此时虽然也可以用亲昵的话语,可以对爸爸妈妈撒娇,但同时要表现出尊敬。幼儿又模拟了和老者之间的通话,他们认识到此时要用“您”来称呼对方,表达出对其的尊敬,另外还要用“请”等敬辞。通过角色表演,幼儿认识到和不同的对象打电话的时候,要用不同的语言,并注意交际对象的特点是什么,这样才能让表述更准确。除了打电话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他的对话场景中,展开更多的交际活动。
四、团队反思,形成实践智慧
教师的实践智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机智应对和创造性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设计语言游戏后进行团队反思,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的团队反思要结合每一个教学环节展开,在导入环节、重点内容学习环节、游戏环节和结束环节中,教师都要观察幼儿的表现,并思考提问和回应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思考,选择的游戏是否和语言教学的内容相匹配。教师只有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才能真正提升幼儿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在组织幼儿围绕阅读的绘本展开互动交流之后,教师要展开团队反思,思考教學效果是否好,是否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围绕教学活动的目的展开讨论,认识到语言交流活动的目的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有教师发现幼儿在交流中讨论的内容比较散乱,交流效果不好,缺乏讨论焦点。此时,教师要展开讨论,思考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幼儿交流内容散乱的时候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当幼儿的讨论出现偏题、不够深入的时候也要提出问题加以引导。教师还要注意幼儿的表达形式是否丰富,并示范各种不同的句型,让幼儿习得更多的表达方法。在团队反思后,教师能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