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高考英语(新课标Ⅱ卷)完形填空考点效度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完形填空是一项综合考点单技能的试题,它既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型。本文主要根据李筱菊教授提出的考点效度理论及其他相关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定量统计的方法,从文章题材体裁,删词间距设置,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四个方面分析2013-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Ⅱ卷的选择式完形填空,以检验其命题质量,及为相关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考英语 完形填空 考点效度
  一、引言
  完形填空是由泰勒(Taylor,1953)利用格式塔心理(Gestalt psychology)所发明的题型。1987年,我国高考英语首次采用该题型,随后其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考试中,如部分地区的中、高考、四六级、专四及研究生入学考试。近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三卷的第三节均采用完形填空,分值为45分,占总分的30%。其中第一小节是沿用历久的选择式完形填空,20小题共30分,占总分的20%,第二小节为语法词汇单项选择题的改革变形,采用的是开放式完形填空,共10小题15分,占总分的10%。這与完形填空作为一种综合考点单技能的题型,能较好地结合语境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优势是分不开的。但试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测试的效度,从而影响着考试选拔功能的发挥,所以科学命题是一大关键点。本文以2013-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Ⅱ卷语言知识运用中的选择式完形填空为范本,采用定量统计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其他相关研究,主要根据李筱菊教授的考点效度理论对试卷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二、理论依据
  1.完形填空的理论基础。完形填空的主要理论依据有格式塔理论,语言羡余现象和预期语法说。格式塔理论又称补全心理,指人们看到残缺部分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意识去把它当成整体看待;自然语言的羡余现象有很多,假设人们只看或听到…books here…mine,也能根据books知道books 前面是these,mine前面是are,这就是完形填空的原理;预期语法说是奥勒提出的,指语言使用者根据句法、语义和语篇知识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够预测语句的完成方式或文章的后续展开。
  2.完形填空的类型。完形填空的类型通常会被划分为两大类,即按删词方式可分为定距删词、特定范畴删词和合理删词完形填空三小种;以及按填空方式划分为开放式和选择式完形填空。本文所讨论全国新课标Ⅱ卷第三节语言知识运用中的第一节属于合理删词选择式完形填空。
  3.完形填空的考点效度。李筱菊教授在她的《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中提出了考点效度这一概念,建议在完形填空试题命制时,命题者要注意避免自己的主观经验或喜好去确定考点以确保考点效度,而考点效度则主要从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这两方面去衡量。完形填空中的考点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单词、词组、句子和语篇。焦点因素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语法、惯用搭配和意义。高层次可以包含低层次,低层次却不能反过来包含高层次,层次越高,意味着考点的效度越高。而层次越高的题目越是要求考生掌握越高层次的知识和能力。
  三、2013-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Ⅱ卷完形填空考点效度研究
  1.研究对象。以2013-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Ⅱ卷中的选择式完形填空试题为研究文本,共5套试题。
  2.研究目的。了解2013年至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Ⅱ卷选择式完形填空的考点效度,为今后命制或备考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Ⅱ卷提供些许参考意义。
  3.研究方法。主要根据李筱菊教授的考点效度理论,采用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结合的方法从文章题材体裁、删词间距设置、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四个方面去分析五篇全国新课标Ⅱ卷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
  4.研究结果。
  (1)文章题材体裁。在试题材料的题材和体裁上,李筱菊教授将试题材料主要归类于七大题材领域(topic area)和二十种体裁类型,除此之外,李教授还提到完形填空的选材,要求语言地道、正确、得体以及避免生僻,要具有真实语言的语篇特点,其次还要多样化,因为题材体裁的多样化也是篇章真实性的另一方面;刘润清教授(2002)也指出,完形填空试题选择的短文,应该是一篇难度、长度、题材都很合适的真实语料。可见,具备真实性的文章作为考题能让考试更具科学性。
  由表中可见:第一,2013-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完形填空的题材体裁都属于人物故事类型的记叙文,其中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属于带有人文教育性质的夹叙夹议文,依然保持采用故事体裁的传统;第二,篇章内容及题材具有明显的真实性,虽然没在题材体裁上出现多样化,但篇章的语言地道、正确、得体以及没有出现生僻,并且文章内容取材于真实事件,文章主旨都具有相当正面的价值取向,人文教育性浓厚。
  (2)删词间距设置。全国新课标Ⅱ卷中第三节的第一部分属于合理删词选择式完形填空,虽在删词上许多学者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李筱菊教授关于合理删词所提出的两点要求则广为人接受。其第一个要求是避免删去受试者无从补回的词,如数字、专有名词或者其他不受语境牵制的实词、信息的表达又全无羡余可借以推测的词,这一点在2013-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中的选择式完形填空中有所体现,删去的基本都没有数字或专有名词;第二个要求指出所删去的词或词组要是有意识选择过的考点。而删词首先要考虑的是在保证了以上两个要求的同时,还要避免让挖空后的文章不是让人看了觉得毫无头绪又支凌破碎的文章,因此删词的间距便有了要求。许多学者对于删词的间距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大都认为最低间距不少于3词,平均间距控制在11个词左右(卢庆庆,2016),这样能使该题型保持较稳定的难度系数。
  根据表3的数据,可得出以下总结:在考点层次这一方面,第一,总体上考查语篇层次的多于句子层次,2017年句子和语篇层次考点数量持平。语篇层次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而句子层次的则有所上升;第二,连续五年考查语篇层次的百分比都超过50%,平均百分比为64%,而句子层次的平均百分比为35%,表明五年来中高档的试题所占比例较高,试题质量较好;第三,单独考查单词层次的题目在这五年试题中都没有出现,仅考查惯用搭配的只有2016年出现过。
  从焦点因素方面看,五年来考查意义因素平均百分比高达95%,与考点层次保持较高的比例一致,考查搭配因素的仅占5%,而仅考查语法的则为零,但高层次的意义因素考查则可能同时考查了惯用搭配和语法因素,由此可见,焦点因素层次的设置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四、总结和启示
  1.总结。虽然上述从文章题材体裁、删词间距设置、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这四方面论述完形填空的考点效度,但这四方面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完形填空试题命制的质量高低,还需要从多方面去论证,如篇章是否为原著或被改写过、语言如何、易度值、选择项的设置等方面,笔者尚未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考证,故本文有待改进。
  2.对命题者的启示。从上述2013-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五套选择式完形填空中的分析可看出,首先命题者在文章题材体裁方面可考虑多样化,确保挖空后的文章依然能够依据逻辑或生活经验结合所学的知识推测出来;其次合理删词仍然要注意删词間距,统筹全篇,将删词的平均间距控制在11个词左右,最低间距不少于3个词;再次,注意考点层次的分配,让语篇层次和句子层次两者占高比例有利于保障试题的考点效度;在焦点因素控制方面,让意义因素考点多于惯用搭配和语法因素的考点能较好地考查受试者对语言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最后在选择项设置方面注意正确选项序号的均衡,干扰项要做到多方面一致以保证科学有效。
  3.对教师的启示。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完形填空的命题规律后,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让学生在打好词汇和语法的坚实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考和写作的思维;其次,培养学生预测和推理的逻辑思维,以及教授相关的语篇知识,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语篇连贯的词或词组;此外教师作为指导者,还应及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运用理论知识对试卷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考点,这样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最后,要知道完形填空是学生感觉较为棘手的题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减轻学生对完形填空的焦虑,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和方法讲授,让学生不再畏惧完形填空,相信有方法可攻破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强的信心和动机去应对完形填空这一题型。
  参考文献:
  [1]Oller,John W.Jr.Language Tests at School[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9.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3]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卢庆庆.2011-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一)完形填空考点效度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报,2017(1):226-227.
  [5]宋卫民,傅艺.我国高考英语填空题的回顾与审思[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6):50-53.
  作者简介:林超怡(1990-),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其他文献
【Abstract】Translation theorists always attempt to provide strategies for translators to use if they would like to achieve a satisfactory result. Traditionally, translation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word
【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而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活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其中占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对因材施教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因材施教 高职英语 分层教学 实践  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由于学生之间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因而学生的成
【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continuous rapid strengthening of Sino-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foreign movies, a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were widely import into China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以就业为主导,以专业性为特点的新变化,为满足企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的教师应该在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大纲,分析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
【摘要】本文以宁波市中职英语教研大组年度教研活动中的两堂公开课为例,结合笔者做为一线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体验,探讨诸如英语课的“预设”与“生成”、英语课堂“沉默的隐形人”、如何处理“教师也不知道英文如何表达”的状况等问题,以期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反思与提升。  【关键词】中职英语 课堂教学 问题  一、引言  每年十月,宁波市中职英语教研大组都将举行全市英语教研活动,活动之一即为公开课的观摩研
【摘要】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栽体之一,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外语知识进行有效的交际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如何改善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对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教学策略两大
【摘要】语言是一种艺术。既可以是寂静的字符,也可以成为有声的乐章。而朗读,就是将书面符号转变为有声艺术的一个表现过程,它需要眼耳口脑的协作,才可以完成。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学习过程。它既是一种口头语言艺术,也是它让一种表达工具。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它需要结合听说读写四种方式来实现学习,但是,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都会显得很被动,缺少乐趣。本文通
【摘要】英语学习需要有悟性,并不是每个单词都需要记忆,也并不是每一句话都需要读懂,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和整体文章的意思和风格去体会和感悟每个单词和整篇阅读理解的意思,达到有效的整体认知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融入,不断通过现实的案例进行实际的运用和提升,在潜移默化当中,提起学生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这应该是我们以后课堂的发展方向和发
【摘要】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课堂,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信息和问题的处理能力,对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重构课堂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为了能够真正有效的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生理学作文基础性医学理论之一,主要是研究正常生命的机体功能,并揭示其内在规律,可以实现理论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可以
【摘要】本文立足于淄博师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听力自主学习的模式。本研究将有助于学生培养课外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掌握听力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听力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课外听力教学 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理论  对自主学习涵义的理解,国内外学者众